火柴棍之间的平等〔土耳其〕周阅读计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6:22:37

火柴棍之间的平等〔土耳其〕周阅读计划

(2009-03-29 22:54:47) 标签:

文化

分类:连载《老年心理》;周阅读计划

周阅读计划

                      火柴棍之间的平等〔土耳其〕

 

                             奈辛

     人和人之间没有平等,这一点,我们早已知道。动物和动物之间也不平等,这个情况,我们也已经了解。但是,为什么连火柴棍之间也没有平等,我可真不明白。我原以为,火柴棍之间至少应该是平等的吧。
   昨晚,我坐船前往卡德科伊。在甲板上,我想抽一支烟。我拿出一盒火柴,划了一根,哧——,又划了第二根,哧——哧——哧——,就这样,我划掉了半盒火柴。一盒火柴值10库鲁士。这就是说,我已经把5库鲁士钱,把5库鲁士“国民财富”白白扔掉了。
   坐在我对面的一个人语气温和地对我说:
  “从前,年轻的姑娘用雏菊占卦:‘男朋友是否爱我?’现在,她们改用火柴了。她们划掉整整一盒火柴,如果一根也不着,那就意味着‘他不爱我’;如果有一根着了,那就表示‘他爱着我’;要是能够划着两根,那就是‘他非常爱我’了。”
  我一边从火柴盒里一根根往外掏火柴,一边问道:
“如果点着了三根呢?”
“别开玩笑了……你什么时候见过一盒火柴中有三根能划着的?……”
我们的谈话没有继续。我不断地一根接着一根地划,终于,其中的一根像孩子们在节日里放的爆竹一样“啪”的一声响了一下,紧接着,一粒火星落在我的右手心里。
“啊呀!”我赶紧扔掉了火柴,手足无措地高喊救命。
  这时,那根被我扔掉的划着了的火柴掉到坐在我右边的一位女士的头上。这个女人浑身上下涂满了油:香膏、油膏、眼圈膏、指甲油,等等、等等……简直可以说是浸在油里了。如果她动作稍稍迟缓些,那她就会全身着火了。幸好她迅速地把那根还在燃烧的火柴扔到她邻座的帽子上,她才幸免于一场灾难。
那戴着帽子的邻座正和人争论得面红耳赤,他丝毫没有感觉到头顶上有一根火柴像火把一样在燃烧。这个情景可使旁人着了慌:
 “你着火了!”
  那人怎么也不明白原来是他头上着了火。他莫名其妙地看了看自己的脚。这时,一个助人为乐的乘客猛一下摘掉他的帽子,摔在地上。那根燃烧着的火柴像火箭一样在空中划着弧线前进。甲板上的乘客都喊叫起来:
  “可别掉在我头上!”人们纷纷抱头鼠窜。
  “再过一会儿,船就要翻了!”一个像是怀有见义勇为的高尚精神的公民说着就骑士般地“骑”到那根落在甲板上继续燃烧的火柴上。他像勇敢的骑士用马蹄践踏敌人的头颅那样把火柴踩在脚下,然后又用力踩了几下,说道:
  “把它带走!”
  “它已经熄灭了。把你的脚抬起来吧!”有一个人这样回答他。
那个骑手大声喊叫:
  “我当了16年的消防队员,还用你来教训吗?这些火柴要么一根都不着,可是一旦着起来,熊熊烈火就会把周围的一切都烧成灰烬。”
  我们大家从小卖部买来了一瓶瓶饮用淡水,好不容易才把那根火柴浇灭了。 

   这可不是一件容易事,愈浇水,它发出的“哧哧”声就愈响。当乘客们确信这根火柴已完全熄灭之后,他们的心情才稍稍平静了一些。关于火柴的种种谈话,直到轮船驶达卡德科伊还没有结束呢。
  我从这样的谈话中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火柴头上必须涂上一小块磷才能擦燃,而一盒火柴中,只有一两根火柴有幸地被涂上了这种磷。
  我向一位内行请教:
  “这是为什么?在每根火柴头上都涂一点磷,这样,每根都划得着,不是很好吗?”
“如果这样做,一根火柴就能点着一支烟,人们就不用多买火柴了。现在,我们得用一盒火柴点一支烟。火柴的销路就愈来愈大了。”
  那人说完就裤兜里掏出了二三十盒火柴。
  他说:
“为了一天吸一盒烟,我必须用掉这么多火柴。”
一个不吸烟的人建议:
“用打火机不是很方便吗?”
“不用火柴,怎么点着打火机呢?”
我仍然不明白,为什么把应该分别涂在每根火柴头上的磷全都涂在一根火柴上。
  “即使是为了扩大销路,也不必这么做,”我说,“在一盒火柴里的一根火柴棍上涂上一点磷膏,使它能划得着,不就行啦?”
  那个对火柴颇有研究的权威解释说:
“那可不行,那样做就会出现不平等现象。火柴工厂为了表明他们并不吝惜磷膏,也不想偷工减料,所以就把应该涂在一盒火柴棍的磷膏全都涂在一根火柴棍上。正因为如此,我们只要能划着一根火柴,把它扔来扔去,像古代人从战船上把燃烧着的油布扔到敌舰上那样,就能把四周的一切都烧成灰烬。”
   如今,吸烟的人愈来愈多,香烟的销路也随之猛增。这是水到渠成的事:为了免遭火柴之灾,人们不得不在第一支烟熄灭之前,接上第二支。就这样一支接一支地不间断地吸下去。


选自《我是怎样自杀的》,李贤德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火柴棍”与“平等”之间的距离有多远?

这是小说开头带给读者的疑问,

在日常生活常被忽略的角落里发现其不乏深刻的隐秘内容,

是这篇作品的独特之处。


一盒只能划着一两根的火柴的平等之处不在于是否每根都能划着,而在于把应该涂在每根火柴头上的磷全都涂在一根火柴上。这样的事情你一定第一次听说,但这是火柴制造商的“职业道德”赋予火柴的平等含义:每盒火柴用的磷并未减少,同时又扩大了销路。其结果显而易见,“只要能划着一根火柴”,“就能把四周的一切都烧成灰烬”。作品的讽刺之笔直指商业社会冠冕堂皇的运营逻辑,力图刺破其虚伪的面纱。

   如果这些虚构的成分重了些,那么作品更以众多细节的真实使全文具有了似真性:浑身上下涂满了油的女人,具有骑士般见义勇为高尚精神的公民,浇灭一根火柴却用了“一瓶瓶饮用淡水”。夸张与变形手法使讽刺的笔触由物及人,触及更深广的社会空间。

  作品的讽刺特色并不是犀利、泼辣,相反,倒相当含蓄、平实,尤其是结尾写到大家耳闻目睹的一个事实:香烟销量猛增之后,人们在第一支烟熄灭之前,接上第二支。即便不是为了免遭火柴之灾,“

一支接一支地不间断地吸下去”的也不仅仅是香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