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媒体教学学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1:56:42
2007年山东高考生物试卷命题探源与展望
于 永 山东莒县第四中学
摘 要:本文从高考命题探源的角度进行分析,结合近年高考题,试图追本溯源,把握2007年山东高考理综生物试题的本质,检讨过去,以利于现在教学。然后提出学会归纳、类比;学会变式练习;学会考题原创等具体而实用的应考策略,从而为今后的课堂教学指明方向。
关键词:命题;探源;展望;应考策略
2007年山东高考理综生物试题既保证了高考的稳定性与连续性,又有创新与改进。本文从高考命题探源的角度进行分析,试图追本溯源,把握本质,从更高的层次上破解高考谜团,为2008年教学与高考复习指明方向,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 探索高考命题素材的来源
1.1 往届高考题是重要的命题题源
从1981年生物科被列为考试科目(1995—1998年生物科停考)至今,已经考查了23年,题型由单一的填空、简答题,到出现选择题;从一般的描述性实验到探究性实验,高考题型日趋成熟。由于测量学和心理学在高考命题中的支撑,命题技术不断改进,高考命题日趋成熟,因而近年的高考题已经成为高考命题者重要的命题题源。下面以山东理综的3道题目为例,分析如下:
表1  2007年山东理综第1题与2004年广东高考第6题、2004上海第39题比较
2007年山东理综第1题
2004年广东高考6题(观察有丝分裂的题目)
分析
D.细胞是独力分裂的,因此可选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
A.应该选一个处于间期的细胞,持续观察它从间期到末期的全过程
C.如果在一个视野中不能看全各个时期,可移动装片从周围细胞中寻找
两题完全一致
A.处于分裂间期和中期的细胞数目大致相等
2004年上海第39题
当你用显微镜观察时,发现大部分细胞处于细胞分裂的间期,原因
是      。
题型改变,由填空改为选择题
表2 山东理综第8题与2003年江苏第35题比较
2007年山东理综第8题
2003年江苏第35题
分析


a光照非常弱,CO2很少;
b适当遮荫,CO2浓度为0.03%;
c全光照,CO2浓度为0.03%;
d全光照,CO2浓度为1.22%。
曲线进行了修改,将a、b、c曲线去掉,增加黑暗下CO2的释放量曲线。实际上分析可以得出,虚线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就是净光合作用CO2的吸收量。
表3 山东理综第26题与2004年北京理综第34题比较
山东理综26题
2004年北京理综34题
比较分析
(5)在一块高秆(纯合体)小麦田中,发现了一株矮秆小麦。请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该性状出现的可能的原因。
探究环境和遗传因素对野菊株高的影响。
北京卷是给出假设,写出相应的结果;本题的结果和结论都是开放的。
其他题目也都能够找到类似的考题,如第6题,结核病的病原体是结核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如果把结核杆菌换成同样是原核生物的蓝藻,那么本题选项A和选项B就变成了耳熟能详的高考题了。
1.2 重视课本素材的再挖掘,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是高考命题的常用方法。
以往高考题多次直接将教材中的句子取下,然后根据考试目标进行简单的改造(组合和加工)后设问,制作成高考题目,如2005年全国理综I第2题, 2005年高考一结束,很多老师和考生反映“此题超纲了”,但后来发现,此题的源于旧人教版选修教材第29页的一段原话:“……科学家在研究玉米、甘蔗等原产于热带地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时发现,当向这些绿色植物提供14CO2时,光合作用开始后的l s 内,竟有90%以上的14C出现在含有四个碳原子的有机酸(用C4表示)中,随着光合作用的进行,C4中的14C逐渐减少,而C3中的14C逐渐增多……”。再如2005年全国卷I理综第5题, 3H—亮氨酸标记细胞内的分泌蛋白的题目,就是将旧人教版选修教材第68页的过程示意图加工成了曲线图。下面以山东理综第2题为例来分析:
表4 山东理综第2题曲线和课本P44图形比较
新人教课本P44,三、技能应用
2007年山东理综第2题曲线图
分析比较


①横竖坐标单位值改变
②曲线数量增加增加了
曲线d:低血糖患者
曲线b、c:正常
曲线a:高血糖患者
所以切勿因为新课程使用多套教材而抛弃对课本的复习,恰恰相反,要想考高分首先应该把所学课本内容分析透、掌握牢,包括课后习题和资料分析等内容,做到触类旁通。虽然现在存在多版本教材,但是毕竟教材是知识的主要来源,是高考复习的主要阵地,这点是不可动摇的。当然对于教材的使用更应该注重教材的共性问题,如果单独一套教材有的内容可以不加补充;如果其他两套以上教材都有的但所学教材没有的内容,就需要适当补充该内容。
1.3 重大社会问题和现代科技前沿问题
选择题第6题以世界结核病防治日这一重大社会问题为背景,重点考查了结核杆菌的基本结构和生理功能;27题以涉及人类健康的社会问题——癌症为情景材料设置一系列问题,全面考查了细胞癌变、免疫学等基础知识,最后让学生根据上述内容,提出一种治疗癌症的新思路;“35题膀胱生物反应器”,让学生接触生物科技前沿。需要指出的是:理综卷一直十分关注反映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的考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但在具体设题上走过了一段由单刀直入考查热点事件本身到隐性介入热点,考查书本知识底蕴的路程。“题目在书外,知识在书内”,寓热点考查于书本知识之中,体现出作为高考卷平实稳重的风格。“毕竟试卷是一份有着丰富科学内涵的学术作品,它的宣教形式和功能不能等同于媒体。”因此,考试不会完全堆砌报纸、杂志的热点、焦点。而且,隐性介入热点以有效地杜绝学生盲目追逐热点而猜题、押题的不良倾向,起到一个良好的导向作用。该如何把握众多的热点问题,建议多读一些《生物学教学》、《生物学通报》、《中学生物学》等期刊,这些期刊既注重理论性和方向性,又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我们发现高考题热点素材有许多是这些期刊刊登过的,如用维普搜索“端粒酶”,就可以找到多篇“端粒酶与肿瘤”的文章。
2 命题特点概括与展望
由于理综命题已经比较成熟,所以必然存在一定的稳定性,通过连续分析高考试题,就可以对2008年高考做出方向正确的命题展望:
①重点内容会持续考查,并不回避。有些知识点出于命题人的特别兴趣或是上一年考试中得分较低等原因,往往会换个角度重新设题,考查学生的思维的广度,体现出命题的连续性。由于理综考查范围受限,必然要重点考查本学科主干知识,譬如一些重要概念: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免疫调节等等很容易考到,只不过是考查角度和切入方式会发生改变。譬如基因突变这个概念就多次考查,有时是考查概念内涵,有时则考查概念外延;有时考查理解能力,有时则考查实验探究能力。
②分值的分配比例基本不变,题型基本不变(例如选择题会有两道以上的题目采用图表题型)。
表5 2007年山东理综命题分值分配情况统计
题目
分值
具体考点
细胞的物质与结构基础
4、6
8
红细胞的结构和物质组成;原核细胞的结构
细胞的代谢
8
4
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
细胞的生命周期
1
4
有丝分裂
遗传、变异与进化
7
4
基因突变和DNA复制
生命活动的调节
2
4
血糖调节
生态与环境
3、5
8
生态系统的功能;群落演替
非选择题﹡
26
17
植物杂交育种的类型,性状与基因和环境的关系
27
16
细胞癌变、免疫
﹡由于非选择题具体分值不确定,所以没有细分到以上六块知识中。
生态题目仍然占到8分左右,以两道选择题或者一道大题的形式出现。遗传、变异与进化至少有1道选择题和1道大题,分值占到22分左右。生命活动的调节分值占到8分左右,激素调节、免疫调节仍然是必考内容,相比之下神经系统的结构和神经调节考查概率比较大。在细胞的生命周期中,细胞凋亡以及细胞凋亡与疾病的关联;减数分裂以及减数分裂与变异的综合是最容易考查的内容。细胞的代谢会围绕酶与ATP,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展开。
③对各种能力的考查力度会持续加强,尤其是实验与探究能力。
本次考试采用3个曲线图、1个表格、2个流程图,而图形与曲线是考查信息获取能力的利器。再如第4题:血浆中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增高。该药物的作用可能是什么,实际上就是要求学生能够鉴别、选择试题给出的生物学信息,并应用这些信息做出合理解释,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强化对能力考查的结果也使得试题的类型多样化,从而能够灵活多变,从不同角度,用不同形式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本次考试涉及到两个探究性实验,在一次考试中有两个探究性实验也是不多见的,强化对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
④强化一些新增考点的考查力度。2007年山东省《考试说明》必修内容增加了24个考点,增加了12个实验。其中有些知识点是很容易考查到的,如: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细胞的凋亡、中性学说、群落的演替、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容易考查的实验有: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⑤探究性实验的素材一般会用科技新知。为了保证考试的公平性,必须做到对各种教材不偏不倚,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利用各种教材都没有的科技新知,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不同版本的差异性,尤其是探究性问题,如果素材源于课本难度就比较大。譬如这次实验设计就采用了各种版本教材都没有的“端粒酶与肿瘤”的材料。
⑥层层递进的命题技术继续使用。以往高考理综题涉及生物实验内容的设问往往过于集中,学生只要一步出错,就会导致步步出错,使得一个题做完之后得分却微乎其微,严重影响的测试的信度。而今年的高考理综试题第Ⅱ卷一改过去的做法,独具匠心,每一个大题入口题较易,层层设问,有效控制了试题的区分度,使得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够“跳一跳”便可“摘到桃子”。如生物第26题、第27题尽管都涉及到实验的考查,但都放到了后面,而前面的几问设置都是分步设问,分步给分,难度梯度设置,而且每个解答题中的第一个小问难度均较低,对全题的求解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使得不同程度的学生做过此题都能得到一定的分值。
⑦保证一定的生题,创设新的问题情景。在考场上遇到熟题可以靠记忆和模仿做出来,做生题全靠真本事,所以用生题最能考查一个考生的实际能力水平。基于这种认识,在理综考试中较多地采用新题或者翻新题。创设新情境,是考查能力的重要保证。虽然许多试题来源于教材,但在高考中进行了改组,如转移角度、形式或进行必要的综合。
3 应考策略全突破
3.1 对考点深度挖掘,学会归纳、类比
首先列出历年高考题目中的某考点有关的考题,然后将题目进行归类、比较,找出规律,最关键的就是寻找历年高考题目的变与不变之处。
举例:以“显微镜使用”为命题的研究策略
表6 历年高考中有关显微镜使用的考题
显微镜考点分解
分析
举例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① 显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② 显微镜放大的是物体的长、宽或直径,视野中的细胞若是散乱排列,则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若是排成一行,则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③物镜放大倍数越大,镜头越长,离载物台越近;目镜放大倍数越大,镜头越短。
1997上海47题
2005年上海28题
显微镜镜头与视野的大小、亮暗、物像的大小、多少
低倍镜下通光量较大,实际观察到的标本区域大即视野大、明亮,物像多而小;高倍镜下则相反。
1998年广东26题
2000年广东3题
显微镜的操作步骤
换高倍镜前要检查物像是否在视野的正中央,如在就直接转用高倍镜,如不在,则要先将物像移到视野(应偏向何方就向何方移动物体)的中央,再换上高倍镜;高倍镜下的视野较暗,所以往往还需增加进光量;低倍镜和高倍镜的焦距不同,因此换上高倍镜后还要调焦。
2001年上海26题
2001年广东27题
2004年广东6题
2005年江苏26题
显微镜上污染物位置的判定
移动装片、转动目镜、转动转换器,换上另一物镜,如污物都不动,则污物不在装片、目镜、物镜上,若上述3种情况下,污物动,则分别在装片、目镜和物镜上
1996年上海7题
2001年上海26题
显微镜在实验设计中的应用
凡是不能用肉眼观察的现象都需要用显微镜来观察,使用显微镜的实验如下:
①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②检测生物组织中脂肪 ③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④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⑤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⑥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⑦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⑧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2005全国卷II气孔的关闭与张开问题
2007全国卷I观察C3、C4植物(新课标不考查)
3.2 对高考题进行变式练习乃制胜法宝
变式练习既可以将学生从茫茫题海中解脱出来,又能帮助教师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研究高考的水平,变式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变题型、变信息、变情景,此外还可变难度、变考查目标等方法。
表7 题目变式练习的类型
变题型 选择题改为简答题,或者将简答题的一部分变为选择题;将文字论述题转变成图表题;将原图表转换成不同形式的图表
变信息
将教材中的数据、条件、图表转换成不同形式的信息,再设计为试题。例如:(1) 向光性实验图变为:加琼脂小块、不同部位遮光、不同部位插入云母片、旋转、太空失重;(2) 将根、芽、茎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曲线图(生长素两重性和敏感性) 变为:解释向光性、根的向地性、茎的负向地性、除草剂等生产应用;(3) 坐标曲线与表格数据的信息转换、图表信息与文字信息的转换
变情景
改变试题出现的具体情景是命制新题的重要手段。例如,在绘制坐标图时,可以采用线形图、点形图、柱形图、饼形图等不同的形式。试题中的图形也可以用示意图、实物及模型图、简图、立体图、平面图等形式;实验装置还可以改用不同的器具,加以重新组合
实例1:细胞周期的表示方法(总结历年高考题得出四种表示方法)

方法1 扇形图     方法2 直线图      方法3 曲线图

2006年四川卷第3题2003年上海卷第38题
方法4 柱形图
分析:同样是表达细胞周期的概念,却可以变化为4种变现形式。其中柱形图稍加变化就成了新的高考题。
实例2:2007年全国高考理综II第5题与四川理综第3题比较

2007年全国高考理综II第5题2007年四川理综第3题
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 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 取食方式为吞食的三个物种随食物颗粒大小而产生的种群数量分布
分析:这两个图表所表达的生物学意义基本是相同的,但是横竖坐标的生物学意义发生了改变。
实例3:2007年宁夏理科综合第28题与2005年全国卷I第4题比较

2007年宁夏理科综合第28题 2005年全国卷I第4题
分析:两题所需的基本常识都是种子内含有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分解从而产生还原性糖,还原糖能够与斐林试剂在加热条件下形成砖红沉淀。两道题只不过是题型、情景发生了改变,考查的知识点没有改变。
3.3 挖掘课本命题因素,原创才有动力
善于进行课本知识的整合,可以以一个概念为核心,再搜集此概念在整个高中生物学中出现的章节和形式,建立此概念在不同知识点中的有机联系,从而进行命题。譬如信息传递这个概念,在不同生命层次上都有信息传递的过程,如细胞器间的信息传递,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再如有不同介质实现的信息传递:激素、神经递质,都能进行信息传递;再如不同信息传递的受体不同,如激素的受体分为细胞内受体、细胞膜上的受体,神经递质的受体位于突触后膜上。除了这种命题思路外,还可以从课本经典实验的例外情况进行命题,下面举两个实例:
实例1:以“胰岛素”为中心,抓住“胰岛素”这个重要概念,在整个高中生物学知识中搜索相关内容,进行有机整合,运用比较归纳的方法,促进概念的理解与内化。命题题目略。
表8 与胰岛素有关的知识比较
生命的物质基础 胰岛素分子的结构
生命的结构基础
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
新陈代谢
胰岛素与糖代谢
生命活动的调节
胰岛素的分泌调节
遗传和变异
克隆转入人胰岛素基因的绵羊,构建转入人胰岛素基因的绵羊,如生物乳腺反应器
生物的进化
胰岛素分子、胰岛素基因的进化
实例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是课本中的经典实验,如果侵染时间太长,或侵染时间过短,就会得到不同的实验结果,那么对这个结果如何分析,就可以设计成一道高质量的考题。题目如下:
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层沉淀物中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实验的实际最终结果显示:在离心上层液体中,也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层的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
(1)在理论上,上层液放射性应该为0,其原因是            。
(2)由于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有较大的误差,由此对实验过程进行误差分析:
a.在实验中,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时间如果过长,会使上层液的放射性含量      ,其原因是            。
b.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是否是误差的来源呢?理由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设计一个方法,来大量制备用32P标记的噬菌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噬菌体已经将含32P的DNA全部注入到大肠杆菌内。
(2)a.升高 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出来,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
b.是 没有侵入大肠杆菌的噬菌体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
(3)先用32P标记大肠杆菌,再用噬菌体去感染被32P标记的大肠杆菌,大量获得被32P标记的噬菌体。
分析:如果时间太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出来,经离心后就会分布于上清液,出现放射性32P。
综上所述,高考命题的素材应该说是多角度的,如科技新知,大学教材,往届高考题等等,但是对学生来说复习效果最好的就是利用历年高考题进行变式练习,熟练而灵活地将高考题进行变式练习,是高考复习成功的保证。同时挖掘课本命题因素,原创考题,就可能与高考题不谋而合,从而更有效地进行高三复习,普遍提高学生高考成绩。由于高考备考是一个系统工程,具体的应对策略很多包括学习的策略,解题的策略等等方面,在此谨供抛砖引玉之用。
主要参考文献:
1.关华顺、魏道全,生物学高考失分原因分析.生物学教学,2006,31 (4):47
2.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山东省2007年高考试题专家分析、评价意见,  Http://www.sdzk.gov.cn,2007.6
3.杨艳君、宋建陵.2006年生物高考复习的几种策略.中学生物学,2006,22(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