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和 : 拉动内需绝不是掏空百姓腰包 - 一五一十部落 | My151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9:16:31

拉动内需绝不是掏空百姓腰包 / 苏小和

2010-02-22 08:50 | 阅读(1840) | 标签: 时事观点 | 字号:大 中 小

现在,拉动内需成为经济最醒目的口号之一。在这种旗帜下,我看见2年前,政府兴起了浩浩荡荡的家电下乡活动,而眼下,领导上的报告里更是提到了要振兴农村建材市场,鼓励农民兴建新住宅。学者们也不吝言辞,说什么买房子就是爱国。更巧的是,不仅政府官员这么思考,连一部分老百姓都半开玩笑半当真地说,要把存款拿出来,去买家电,买汽车,或者去买房子,支持政府拉动内需的政策。

 

 

这当然是一个再清楚不过的经济学错误。究竟怎样才能拉动内需市场?或者我们问,鼓励百姓消费,真的就能拉动内需吗?

 

 

为什么会出现内需市场这样一个看上去稍微有一些奇怪的名词?常态意义上,真正的市场经济应该是开放的,普遍的,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一致的。记得刚刚加入WTO那时候,报纸上天天有人在呼喊所谓的“国民待遇”,但10年下来,我们却只学会了赚外国人的钱,自己的钱却总是不好赚。表面看,这是一个全球分工问题,由于中国是一个后发国家,各个产业的前端,也就是核心技术研发、品牌、渠道甚至是企业管理理念都被西方的大企业抢先占有,因此中国的企业只能在产业的末端发力,这导致我们只能依靠劳动力密集、低附加值、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和低价格来争夺市场。但本质上,却隐含着另外一个更加本质的交易费用问题。问题很简单,为什么富裕的西方人愿意花钱消费中国的低价格产品,反而是不富裕的中国人却不愿意花钱消费低价格产品呢?为什么中国有这么辽阔的人口基数,消费能力反而不如人口基数远远低于中国的欧美市场呢?是中国老百姓口袋里没钱吗?当然不是,君不见银行里的私人储蓄规模年年看涨,中国的有钱人买豪宅、买名车都快买疯了吗?

 

 

需要回到一个最基本的前提:什么才是真正的市场,或者说什么才是真正的市场经济?是一个简单的供求关系么?不见得!可以肯定地说,中国的内部市场一致有旺盛的需求能力,但中国的企业供给能力看上去好像火爆,但实际上却苍白无力。比如房子,土地是政府的,所谓囤积居奇,我们的政府这些年一直做着这样的买卖,土地供应少,中国人又把买房子看成人生一等的大事,房价岂有不高涨的道理?说到鼓励农村人盖房子,农民的土地也是政府的,农民耗尽积蓄修的房子,仅仅就是那种没有土地价值的小产权房,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农民盖房子仅仅是消费行为,而不是投资行为。凭什么城里人花钱买的房子几年之后就可以哗啦啦升值,而农民辛辛苦苦修的房子却没有升值空间?我记得政府前年提出要提高老百姓的财产性收入,你让农民的房子连基本的土地产权关系都没有,到哪里去找财产性收入去?又如家电下乡,谁都知道家电是白色快速消费品,今年买的冰箱,过2年就该换新的了,这哪里有财产性收入的影子?就这么用房子和家电来忽悠农民掏空腰包,他们本来存款就不多,你能保证以后他们没钱买米没钱治病的时候也给他们发钱么?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答案其实非常简单,中国内需市场乏力的最大原因,其实是市场的竞争不够。我们有太多的行业垄断,我们的经济主体仍然是国有企业占山为王,我们的私人企业做生意还得千方百计巴结政府巴结官员。又需要提出常识:一个健全的市场经济体系,必需要由一批卓越的大型企业和更大一批优秀的中小企业来推动,必需由一批伟大的企业家来推动。任何一个发达经济体中,必然站立着一大批伟大的公司。如美国有微软,有 GOOGLE,有通用,日本有丰田,韩国有三星,而且,这些企业统统都是产权清晰的私人企业。事实上中国今天的格局也稍具雏形。有人说,改革开放30年,最大的不同就是出现了一批私人企业,如果把这些企业从中国经济中抽掉,今天的中国和文革时期的中国,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中国应该沿着这样的市场路线继续走啊,为什么走着走着又想回头了?

 

 

是的,这就是问题所在!中国的国有企业垄断性太强了,这直接抑制了市场的竞争,减缓了市场的扩张,缩小了市场的容量,压制了私人企业的发展。在一个没有充分发育的市场体系里面,私人企业是没有信心的,消费者也是没有信心的。在一个市场容量不足,消费信心不足的市场环境里,用鼓动老百姓掏腰包的方式来拉动内需,实在是一种本末倒置的经济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