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全新的重大命题: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2:53:48
一个全新的重大命题: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发布时间:2009年11月03日 09时22分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高新民  

    一个新的提法: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摆在了全党面前。

    把党的建设与科学性联系起来,并非始于今日。早在1929年,在被称为党的建设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古田会议上,毛泽东就提出党员思想和党内生活要科学化。后来,党中央几代领导人从思想方法、工作方式等不同视角先后提到科学化问题。但是,把党的建设作为一个整体,提出科学化问题,确是第一次。

    那么,何谓科学?科学当指反映事物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用在执政党建设上,当指党的建设符合政党政治的基本规律,特别是符合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又长期执政的党自身建设的客观规律。

    党的建设科学化,其根本目的,就是确保党的性质和宗旨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完成党的使命。党的建设的规律,可以分为不同层面、不同侧面的规律,而最根本的规律只有一个,就是政党的兴衰取决于人心向背。政党是生存于社会中的组织,没有群众的支持,且不说丧失执政合法性,就连生存都是难以持续下去的。因此,所谓科学化,就是以科学的指导思想、科学的制度保障一个长期执政的党能够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获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符合这一规律,党就有了长青的生命力。

    党的建设科学化,内含着党的思想理论和思想方式的科学性。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党在不同时期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而中国共产党的成功,恰恰在于这些理论符合客观实际,符合中国国情,才能在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前保持正确的方向。而理论的正确,离不开科学的思想方法。人的主观认识的有限性,客观事物的丰富性和发展的无限性,决定了人的认知与实践会出现一定差距,完全不犯错误或不出现失误的政党基本没有。但这不意味着无法弥补这种差距,关键在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使党的思想认识能够跟得上社会变化。这就是科学性问题。也正是由于这一点,决定了党的建设科学化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只要社会不断变化,就存在着如何把握时代的发展趋势、社会发展规律的问题,党就需要与外部环境相适应,不断改革与创新,否则就会被时代所淘汰。

    党的建设科学化,还指需要有科学的制度。对于拥有7500多万党员的中国共产党来说,管理政党内部的事务,其难度不亚于管理国家。因此,保持党组织有序运转,保持全党的团结与统一,是不可缺少的。特别是对于党内权力运作来说,科学的制度至关重要。邓小平在1980年就指出,“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这句话里,“好”与“坏”虽然是价值判断,但很大程度上是指制度的科学性问题。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与宗旨决定其内部权力的授予、权力的运行都需要代表最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这就是制度的民主性问题。一方面,只有在科学的制度安排下,民主才能达到实现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意志而达到促进党的活力和统一的境地。另一方面,只有在民主的环境之中,科学的制度才有可能正常发育而不被践踏。换言之,制度本身并不能完全摆脱价值取向的影响,科学的制度与民主的价值取向不可分。民主与科学,对于党的建设来说,是车之两轮,缺一不可。

    党的建设科学化,同样包含工作方式的科学化。党的工作方式、活动方式是随着时代的变化、环境变迁、代际更迭而不断变迁的。所谓科学化的标准,就是是否符合环境的需要、群众心理的接受程度和党的工作成效。比如,在行政机关内部的党组织活动方式不同于企业,在国企党的工作方式活动方式又不同于非公企业。又如,过去以行政权力领导民众时长期实行的领导方式就不适用了,但在今天,民众的维权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都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唯有坚持以民主与法制为前提,采用灵活多样的工作方式活动方式,才能推进党的建设。

    简言之,党的建设科学化是目标与过程的统一。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以此为出发点和归宿而不断改革创新,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就能够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