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日本帝国强大的真正原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2 10:39:14
[原创]大日本帝国强大的真正原因
文章提交者:和平建国 加帖在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全屏欣赏]
',1)">
[全屏欣赏]
',2)">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2-5 4:16:29编辑过]
         
  *.*.*.*   2010-1-20 23:57:30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东方纵横深度评论报导集萃 第 2 楼
文章提交者:和平建国 加帖在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DING!
  *.*.*.*   2010-1-21 0:12:11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3 楼
讨论帖:日本明治维新 vs 中国北伐革命
文章提交者:已离休老干部 加帖在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文章提交者:论语1972
我们都知道,所谓“明治维新三杰”是指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这3位铁血英雄,没有他们壮丽而深刻的演出,明治大帝也不会有如此赫赫功业,大日本帝国也不会这么迅速就摆脱殖民威胁,雄踞东亚达70年之久。(木户重病之时西乡已经称兵叛逆了,但是木户就是不信;在弥留之际,大久保去看他,他已经基本昏迷了,一定认为是西乡来看他,大久保否认以后,木户很恼怒地骂道:“竟然西乡都有人冒充!”不久就逝世了,享年45岁。几乎与此同时,西乡在鹿儿岛兵败自杀,时年49岁;而在翌年,大久保也被为西乡复仇的刺客所暗杀,年仅48岁……)19世纪中叶的日本和满清都需要发展,富国强兵是两国高层的梦想,而事实上,日本的明治维新和满清的洋务运动几乎是同时发轫的,手段、目的、步骤都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一开始日本在经济改革的同时就开始政治改革,推行三权分立、地方自治、议会设置和国家立宪,虽然用现代眼光看来很蹒跚可笑,但日本却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朝着民主国家的方向迈进。而满清的改革却回避了政治层面的一切更动。
最后的结果我们都知道了,那就是1894年的日清战争和“马关条约”。我似乎听说过,除了这“三杰”以外,明治时期还有“后三杰”,请问诸位网友:
1、日本史学界有“明治后三杰”的说法么?
2、谁有资格被冠以这个名号,会是伊藤博文、井上馨和大隈重信这3人么?
如今看来,日本的民主体制的确很不成熟。其实伊藤博文在起草宪法的时候就面临这一问题:内阁诸位大臣应该对谁负责?伊藤后来模仿了德国的体制,决定首相仅仅是首席大臣,内阁其他大臣不需要对其负责,而对天皇直接负责。事后我们知道,这才是日本后来政局动荡的最主要原因。
至于所谓的军人干政,日本倒不严重,严重的在于中下级军官的“下克上”心态,他们总认为天皇已经被一小撮奸臣蒙蔽,所发出的“睿虑”不是违心的就是糊涂的,因此只有刺杀这些“奸臣”,日本才会强大、天皇才会圣明,为了“拯救”天皇,他们不惜事变、兵败、被杀(大家可以细数,日本太平洋战争之前有多少内阁大臣是被暗杀的)。这种拼死一搏的心态、气概和行为的确极大程度地左右了日本最高管理层的执政方向。
另外,简单类比一下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北伐革命的相似处:
明治天皇  ——  孙中山
德川庆喜  ——  张作霖
三条实美  ——  廖仲恺
岩仓具视  ——  胡汉民
大久保利通——  蒋介石
木户孝允  ——  汪精卫
西乡隆盛  ——  李宗仁
法   国   ——  日  本
英   国   ——  苏  俄
将明治维新和北伐战争作比较,也是无可奈何。其实应该是洋务运动做参照物,可惜因为满清的愚昧昏聩,这种自改革一文不值,反而将自己变得像头养肥了的猪。任何一个有决心、有雄心的政治家,他要完成自己政治理想的第一步便是统一,不管他统一以后打算宪政还是独裁。因此联合外邦(无论是日本、苏联还是美国)只是手段,其目标无非是统一罢了。“统一”是一个国家发展过程中的必然功课,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不管这国家的国体是君主还是共和,其政体是民主还是专制。任何正常国家追求的无非如此:独立、自由、繁荣、统一、宪政、均富——别回避,一个都不能少,缺了一个会回来让你补课的,即便这种补课会血流成河。最有希望毕其功于一役的唯有蒋介石,当然,最后他也失败了。
辛亥革命追求的是自由和独立,是中国走向全球化、多元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通道,丝毫无法规避。外蒙的分离并不是辛亥革命造成的,正如1930年代满洲的分离也和辛亥革命无关。看问题要看本质:正因为满清的颟顸积弱,因此才导致整个东北亚成为日俄逐鹿的战场,日本对于满洲的野心和俄国对于外蒙的野心,不会因为中国的国体是否变化就会猝然终止的——只要中国还是那么衰弱,他们不会停止侵略的脚步。而能够挽救中国而使其富强的,在当时无非是发动民族民主革命,推翻满清统治——因为从1840年-1900年,这一甲子的历史事实已经雄辩地证明:满清没有资格来做统治者了,它不下台,中国定然崩溃或灭亡。辛亥革命其实是以汉人为主体的中国人自救的挣扎。如果中国当时还是明王朝这种汉族王国,或许还有可能和平演变,但问题就在于满清是外来部族组成的殖民政权,它肯轻易放弃极权暴政?
孙文是圣贤,没有孙文的清末会更糟。难道中国沦入康梁这种恐怖分子手中会更好? 大家最好了解一下当年康梁保皇党和孙黄革命党在东京辩论的内容。康梁是主张搞暗杀这种恐怖活动的(宫廷政变亦可),而孙黄则主张堂堂正正地国民革命。我们现在看到的康梁,是被许多自由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包装过的面容,很多文献都对其在辛亥革命之前的战略政纲中主张刺杀、政变等密室恐怖活动这一事实隐而不提。辛亥革命在政治上是失败的,这是由于同盟会的革命不彻底性造成的(民主型政党在革命中常会经常动摇,因此其后孙文组织中华革命党开始采用会党的集权模式)。另外,当时孙文虽然形成了三民主义的想法,但是五权宪法以及革命三段论的战略构想尚未成熟。从历史惯例来看,江山都是靠火与剑力战而得,靠着宽容与妥协的谈判能够得到一时的和平,但最终还是会回来补课的。
对于上述观点,欢迎诸位网友前来指教、讨论、辩难,谢谢。
*******
http://club3.kdnet.net/newbbs/dispbbs.asp?BoardID=1&ID=3072097
  *.*.*.*   2010-1-21 0:19:11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4 楼
愤青误国
文章提交者:已离休老干部 加帖在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文章提交者:已离休老干部
对当时的中国人来说,日本最著名的愤青是北一辉。北一辉信奉东亚革命,认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功,才能够带动日本摆脱苦海,但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打破了他的幻梦,因为当时在上海的他亲眼看见以前和他并肩战斗的中国国民党同志在街头举起了反帝、尤其是反日的大旗,于是非常伤心,只得悄悄回到日本独自去推翻他认为的军阀和政客的统治。
其实从二十世纪开始,中日关系就非常稳定,尤其是日本那些政界元老,和孙中山先生及其三民主义信徒的私人关系都非常友善。到了蒋介石攫取党权、军权,锐意北伐的时候,的确引起了日本一些朝野震动,不过还是没有酿成外交灾难。蒋介石在1927年底下野以后去了日本,名义上是为宋美龄的婚事去征求宋老夫人倪桂珍的意见,其实是去日本朝野摸底的,他和田中义一首相也是私下达成了很多政治共识,这些文件前一阶段日本都已经公布了嘛。
但是此时苏联的重工业化已经完成,这对日本所谓的愤青阶层,尤其是军内愤青是个重大的刺激,加上张学良在东北对日本传统利益的忽视甚至敌视,使得他们认为以满洲为基地联华抗俄已经不再可能,于是一定要搞“九一八”了嘛。在双方都有共同的敌人的时候,两个民族主义国家是你能够结成盟友的,但愤青捣乱那就不行了。唐德刚曾在一部电视纪录片中说,日本那个国家,出不了希特勒,也出不了斯大林,这是对的,当然,他们也出不了蒋介石。看看随后爆发的“一二八”,就知道日军为泄一时之愤,是如何的丧失理性地不能顾及长远的国家利益和地缘利益了。
犬养毅首相就是这些愤青给杀掉的,不发生这个事件,“九一八”和“一二八”这两个事变就能够和平解决了嘛。当时日本元老,也就是孙中山的老朋友头山满十分忧虑日本军阀对中国东北的侵略,于是派遣密使和蒋介石的密使在上海会谈,最后得出三个结论:一、日本内阁将关东军军官大加封赏,然后将他们调回本土,而侵入东北的日军逐渐撤兵;二、中国撤换张学良,派日本信任的居正掌管东北军政大局;三、中日从此罢兵,携手对抗苏俄。
老蒋同意,将当时被软禁的居正释放,准备派往东北履新。但是这个计划在执行的时候被日本愤青看破玄机,于是他们公然杀害了首相犬养毅,从此中日迎头撞上,开始了长达十数年的血腥鏖战,终于两败俱伤。如果没有这些愤青的掺和,那么三十年代的东亚铁定形成中日联合,经济提携,军事抗俄的面目,中国付出的代价仅仅是“一国两制”的东北,还是照着北洋旧例给日本特殊利益,但民政权还是中国的。可是愤青误国,于是大局不可收拾了嘛。
抗日战争中武汉会战以后,日本内阁和军部就一直谋求向中国求和,尤其是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日本大本营在中国最大的战略意图就是和重庆蒋帮的单方面媾和。从理论上来讲,这样做其实最符合国民党和重庆蒋帮的利益,这一点老蒋当然知道,可还是拒绝了。为什么呢?就是他不信任日本那群愤青,更不信任日本官方能够控制这群愤青。
所以说,愤青误国,不管他们的出发点是什么,有多么的爱国爱民。政治是一门高技术的工艺活,不是凭着一腔热血就可以达到目标的嘛。
最后说一句,今后咱们中国一定要给犬养毅首相搞个纪念碑,以纪念一衣带水,中日友好。
*******
http://club3.kdnet.net/newbbs/dispbbs.asp?BoardID=1&ID=3182206
  *.*.*.*   2010-1-21 0:20:56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5 楼
明治维新以后的日本帝国是民主国家么?
文章提交者:已离休老干部 加帖在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文章提交者:阳明山1972
我一直认为,明治维新构建了亚洲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制度,并且将其维持到了今天(除了战时集权的5年和被美国军管的7年);作为亚洲首个民主国家的日本,首部民主宪法于1890年颁行,4年以后就战胜亚洲第一大国满清,15年后又战胜欧洲第一大国沙俄——可见宪政主义的力量极为巨大。可是《讨论帖:日本明治维新 vs 中国北伐革命》面世以后,就遭到部分网友的批评——他们认为明治维新以后的日本因为《大日本帝国宪法》中的某些尊戴天皇的条款而不能称之为民主国家。其后猫眼网友“爱心和雄心”做了如下辩驳:
明治宪法的“尊皇”,其实只是形式,事实上,天皇本人从来没有制定过一条法律。1890年后,日本的立法权属於民选国会,财政拨款权也属於国会,天皇总是老老实实,象木偶一样在国会的立法文本上签字,礼仪性地对每届新内阁授权,也从来没有把国会通过的法律当作草纸和草案。财权和立法权归国会,司法独立,这是民主政体的最本质特徵--谁来管理钱袋和谁来制定游戏规则。按照这个标准,1890年后日本绝对是民主国家(您不要以为民主国家就不好战,这个和民族传统有关)。1890日本第一届国会召开后就驳回了军方要求增加军费预算的要求,当时日本正在和中国进行军备竞赛,愤怒已极的军方要求天皇干预国会的决断,天皇拒绝,表示听从民意(明治维新最开始的五条誓文之一就是“万事付诸公论”),并从皇家府库拿出私房钱来支援军队建设,由此带动所有日本官员,拿出薪俸的1/10补贴军费。
下面说说我的个人意见:
所谓的“民主宪政”,其原则是“No taxation without representation”(无代表不纳税),其基石是地方自治、军队国有和司法独立,其手段是政党政治、普选制和代议制,我觉得1880-1940年的日本基本符合这些特征,因此可以界定那时的日本为民主国家。在我们大陆的世界史教科书中,世界上是从来没有民主国家的,比如德国是容克地主帝国主义,法国是金融寡头帝国主义,美国是新兴垄断资本主义,英国是老牌殖民帝国主义——在这套列宁主义说辞的笼罩下,这世界哪里还有什么宪政国度?因此有网友否认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渐渐成为民主政体这一事实,也就不足为奇了。当然,日本自大政翼賛会成立到战败(1940-1945年)这5年不算民主国家,其余都是。但问题在于,就宪政眼光而言,战时的不列颠都算不得民主政府——该国暂时终止了政党政治和全民普选(甚至公权力完全介入私有财产经营) ,而效仿当时的蒋介石一样成立了多党合作的“国民政府”。下面转引一份来自“百度百科”的资料:明治宪法的立宪主义要素——
(1)《大日本帝国宪法》第2章保障臣民的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及秘密通信等权利,但其前提是上述权利仍受到相关法律的保留。作为一国基本大法,明文规定了基本人权,这一点在当时的社会观念中也可被认为是相当超前的。
(2)确立了三权分立体制:立法权由帝国议会行使,行政权由国务大臣掌控,司法权由法院支配。
(3)宪法第3章规定设立帝国议会,众议院由民选的议员组成。帝国议会具有法律的同意权,关于臣民权利、义务等带有法律保留的内容,未经帝国议会同意不得变更。另外,帝国议会也有法案提出权和预算同意权,可以通过审议预算来监督行政权力。此外,也有条件地具有上奏权和建议权(尽管最终需要天皇的认可和国务大臣的署名,但议会可以通过行使建议权对政策进行事实上的参与)。
(4)宪法第4章规定,天皇的行为应得到国务大臣的辅助。(大臣责任制或大臣进言制)。关于内阁或内阁总理大臣的规定,主要见诸内阁官制。内阁总理大臣虽然位居国务大臣之首,但其地位与各大臣平等,也没有对其他国务大臣的指挥监督权或任免权,因此在表面上其权限并不大。但是,内阁总理大臣具有机务奏宣权(奏请并宣读天皇的许可的权限)以及对国务大臣的奏荐权(奏请天皇任命的权限),因此在实际上仍具有强大的权力。
(5)确立了司法权的独立。司法权由天皇授权给法院行使,这意味着司法权的独立。另外,日本采用了欧洲大陆型的司法制度,对行政诉讼的管辖权,不是由司法法院,而是由专门的行政法院管辖。关于这一制度的依据,可以参考伊藤博文编写的《宪法义解》,书中提到行政权也需要从司法权中独立出来。
*******
http://club3.kdnet.net/newbbs/dispbbs.asp?BoardID=24&ID=3077435
  *.*.*.*   2010-1-21 0:24:30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6 楼
日本的核心人种和基础文明来源于吴越
文章提交者:已离休老干部 加帖在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文章提交者:论语1972
日本古已有之的皇国史观是通过一系列神话传说而形成的,由此创立了民族优越感,这也没什么,因为所谓的“民族”就是一个靠想象维系的文化共同体。但事实上,日本绝非单一民族,其所谓“大和民族”的核心人种和基础文明本就来源于中国,这些中国人大部分是在公元前200年到公元300年组成大小不一的武装移民团体,于这500年间始发于现今的中国江苏、山东或韩国,而航向日本列岛的。
日本两大人种源头:绳文人和弥生人。一般认为,在公元前200年之前的8000年都是原始黑暗的绳文时代,其人种为南岛马来人,冲绳县那霸市“港川人骨化石”的出土已经完全证明了这种观点。现在的日本人种学界认为,整个绳文时代,日本和中国大陆都没有交流遗传因子的可能。
大概在公元前200年开始后的500年间,大量中国汉族的战国、秦汉武装殖民集团入侵日本列岛,路径是通过朝鲜半岛、山东半岛和连云港。
这些汉族武装殖民集团的出现,在日本历史上称为“弥生の日轮”,日本由此迅速进入文明时代和水稻农耕时代。当然,绳文人(也就是南亚马来人)并没有被汉族人完全消灭,其存活下来的部分参与了混血再造,极小部分逃到了北海道和冲绳。以前有一种说法,日本人的核心应该是从朝鲜半岛进入的一支骑马民族,征服了岛上马来人种原住民——这是1950年代江上波夫的观点,早就被现在的日本学界全盘否定了。本来江上理论就没有被主流学界接受,不过1980年代以来,埴原和郎还是坚持这种“北亚系统民族说”。但是近年来日本国立遗传学研究所的基因验证技术已经否定了他的观点。根据日本科学家1990年以后的最新科研成果,绳文人的基本组成部分都是南岛马来亚人种,而其后取而代之的弥生人则都是正牌的东亚长江中下游地区渡海过去的武装殖民团体。
当然,目前越来越多的考古证据表明(尤其是一些特殊的殡葬方式,如“瓮棺”),弥生人似乎不是中原汉族人,而是吴越人,或者就是日本古籍中记载的,是“吴泰伯后裔”。就目前的考古挖掘而言,吴越人向东北蔓延至朝鲜半岛的证据不多,当然,吴越人可能会抵达“三韩”,不过一般都是将其作为攻略日本的跳板。
吴越人主要通过3条途径进入日本:朝鲜半岛、山东半岛和连云港,但很少有在朝鲜逗留繁衍的,这的确比较奇怪。从另一角度而言,我这里所谓的“吴越人”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就是战国时代的汉人,因为春秋末期吴国“东夷”的特征就不明显了,这考察一下被孔子礼赞的季札公子就知道了。日本高僧中岩圆月曾经来中国学习过,后来在1341年写书论证,说吴泰伯就是日本天皇的始祖,其实也就是所谓的“天照大神”。于是日本朝廷大怒,将他的文稿悉数焚毁,永禁刊印。
但是,汉民族之间在日本也有武装移民集团互相攻伐的惨剧发生。在1970年代初期,北九州地区山口县丰北町发掘的“土井浜遗骨”震撼了日本考古学界。不过很遗憾,经过几年的研究分析,专家们发现了以下事实:
1、 这些遗骨的主人是弥生初期的大陆移民,从骨骼看,他们应该属于华北系统;
2、 他们不是和平逝世,而是被另一批新来的中国移民集团杀死,也就是战死的;
3、 杀死他们的新移民集团属于吴越族群,已能使用青铜器,因此文明程度较高。
土井浜遗骨的主人究竟属于什么具体种群目前不知道,只知道他们属于远贺川式文化,来源为中国华北。而消灭他们的那批新移民则是属于须玖式文化,其文化来源和长江三角洲的吴越人完全类同。
*******
http://club3.kdnet.net/newbbs/dispbbs.asp?boardid=1&id=2786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