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强大的真正希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2:15:48
从来不曾仔细想过,中国强大的真正希望是什么?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令世人叹为观止。于是就简单的认为,中国强大的希望在于经济的发展。直到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了浙江大学高分子物理系郑强教授最受欢迎的讲座--《中国强大的真正希望》之后,我的观念有所改变,认为中国强大的真正希望在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发扬、发展,唯有此,国民的民族认同感、民族自豪感、民族责任感才会不断的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才会发挥出巨大的作用,而文化的传承关键在于教育,教育的核心又在于基础教育,即幼儿园、小学、中学教育。教育必须教给学生民族精神,一个国家要成为强国,民族精神必不可少。
我不否认经济的强大是一个国家强大的物资基础,但它绝不是一个国家强大的真正希望。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神速,确实值得我们骄傲,可是,我们应该想想,中国的经济成就有多少是泡沫经济,有多少是外资经济,更严重的是,中国以环境的破坏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繁荣。假如外资一夜之间撤离,就像几十年前的日本,曾经多么不可一世的经济强国,外资一夜之间撤出日本,日本崩溃了,还会是强国吗?假如几十年之后,资源枯竭了,环境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经济发展还会让世人惊叹吗?假如有一天,战争爆发了,中国的经济溃退了,中国还会是强国吗?中国“不缺钙”,缺失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民族精神。世人谈到韩国与日本,不仅惊叹于其经济的发达,而且更惊叹于其国民对自己国家的文化认同感、民族认同感,惊叹于大韩民族与大和民族的民族精神。这么一个具有强大民族凝聚力的国家,即使是一贫如洗,家徒四壁,它仍然是一个令人震撼的强国,这么一个具有强大战斗力的民族,永远不会被打败,不会被征服。
回顾中国百年屈辱的近现代史,旧中国之所以积贫积弱,乃是国民性充斥了太多的"消极"、"因袭"、"苟安"、"空想"(李大钊语)、"僵尸的乐观"、"半死半生"、"卑怯"、"安息"、"虚无"(鲁迅语),而中国的文化亦因之死气沉沉,毫无生机可言,更别说民族精神了。国民的愚昧性、劣根性与奴性,根本在于其缺乏必有的文化教养,缺乏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于是,中国饱受了西方列强的欺凌与掠夺。因此,忧心忡忡的先进的爱国文化者,掀起了文化救国的热潮,以其科学的、先进的、大众的文化,唤醒了国民的民族认同感、自豪感、责任感。鲁迅先生意识到了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毅然弃医从文,以其犀利的笔锋,深刻的思辨,成为了伟大的文化先行者。
然而,环视现在,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正在逐渐的流失,代之于的是西方的文化。现在的大多数青年学生,崇洋媚外,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很土,不入流,甚至不过中国的传统节日,却盲目的追捧西方的节日。这不禁令人心悲。我们看到了西方的文化渗透是何其的广泛与深入。我们不再学习唐诗宋词、文言文,不再学习传统的文化,相反而言,却汲汲于西方的语言,汲汲于西方的所谓的开放性文化,舍本逐末,数典忘祖。只怕有一天,中国的本土文化被外族的文化给同化了,中国还将是中国吗?中华民族还将是中华民族吗?在日本本土,很少有外族文化的迹象,因为他们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有很强烈的归属感。我们搞现代化建设,却把中华民族的文化给搞没了。人才热衷于出国,总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我们常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然而,我们精心培养的人才,却跑到了西方国家,用在中国学到的知识反过来与我们竞争,甚至是助纣为虐,为虎作伥。这难道不是教育的失败吗?教育无法给青年学生一种民族文化归属感,无法给他们一种民族精神。
展望未来,不得不承认教育的紧迫性与必要性。青年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着力培养其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势在必行,增强其文化认同感,民族认同感、自豪感、归属感迫在眉睫。唯有民族文化的广泛传播,以此来促发强大的民族精神,中国才会是真正的强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经济、科技、军事等各方面不也是落后于日本,然则中华民族的精神却空前的巨大,因此,中华民族最终还是打败强大的日本帝国主义。若想成为强国,民族精神是根本,而民族精神需要民族文化来体现,民族文化则要用教育来传承。然而正如邓小平所说的,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教育必须从基础抓起,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就增强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接受,以此来培养其对中华民族强烈的归属感、认同感与自豪感,凝聚中华民族的强大战斗力,全面的建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全面小康、繁荣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使中国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