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灾多难的海地与幸福的古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15:20:58

多灾多难的海地与幸福的古巴

 

[ 勤劳的燕子 ]  发表时间: 2010-01-18 13:55:10 来源人民网

 

燕子不熟悉海地,对古巴了解的不多,小时候唱过一首名为《哈瓦那的孩子》歌,也喊过“要古巴!不要美国佬”!的口号。

 

半个世纪过去了,古巴仍然还屹立在加勒比海岸,任凭美国人怎样渗透,暗杀、颠覆,都没有让这个109886.19 平方公里1100多万人的顽强岛国屈服。

 

与古巴相对的海地则是另一番景象,迄今为止仍然没有与中国建交的海地却有一支来自中国的维和部队,他们用自己的忠诚维持着海地的和平。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让8位优秀的中国维和人员失去了宝贵生命,消息传来,举国悲伤。

 

燕子从不幸遇难维和人员钟荐勤的日记中了解了一个多灾多难的海地。贫瘠与动荡让27797平方公里892万人的海地长期饱受天灾人祸的蹂躏。

 

海地从1502年沦为为西班牙殖民地,土著阿拉瓦克人由于天花在岛上绝迹。西班牙人遂从非洲贩运大量黑奴,成为岛上主要的劳动力。1697年,根据勒斯维克条约,海地被割让给法国。1790年,在黑人领袖杜桑•卢维图尔领导下,海地人发动了独立战争,是在拉丁美洲最早开始争取独立的国家。1804年,起义军攻占太子港,宣布独立,成立共和国。1915年美国入侵,相继扶植多个傀儡统治者。1956年,亲美的总统马格卢瓦尔被推翻,次年,独裁者老杜瓦利埃上台,建立起家族统治,直到1986年被推翻。之后以亨利•南菲将军为首的“全国执政委员会”实行军事统治。1990年,让-贝特朗•阿里斯蒂德被选举为总统,但他的任期被军事政变破坏。1994年,在联合国授权的国际干预下,阿里斯蒂德重返总统职位。1996年,勒内•普雷瓦尔当选总统。2000年,阿里斯蒂德再度当选总统。20042月,叛军迫使阿里斯蒂德逃离该国。

 

从海地独立到1915年这一百年间,共有近90位统治者相继上台。多次政变,西班牙、法国、美国、德国、日本人相继岛国这里,多角利益相争让这个岛国陷入无尽的苦难中。这里是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一边是75%的人生活在赤贫状态下,全国只有20%的居民能用上自来水,文盲率高达80%。一边是拥有拉丁美州人数最多的百万富翁。一边是饥肠辘辘、民不聊生,一边在举办世界上最豪华奢侈的婚礼。

 

在海地不断爆发国内动乱的同时,对岸的古巴人民却在卡斯特罗的领导下与美帝国主义斗争,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古巴。

 

根据1976年颁布的宪法,古巴为独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古巴共产党是古巴唯一的合法政党。争取独立、和平和发展是古外交政策的基本点,古巴推行多元化全方位外交,坚决维护国家主权与独立,坚持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主张不干涉别国内政,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和平共处。

 

从此,两个相邻国家人民的生活有了天壤之别,海地80%的人是文盲,而古巴的15岁以上人的识字率是96.9以上。古巴人享有医疗、读书等多项社会福利,古巴的官员廉政亲民,任何人都可以搭乘政府官员的公车。古巴的资源得到了很好的开发利用,糖、水稻、烟草、柑橘,古巴雪茄烟享誉世界。丰富的矿业资源镍、钴、铬、锰、铜。古巴1938年发现沸石(专家 们称为“世纪矿物”),但到1986年才开始大力开发。其蕴藏量估计达30亿吨,仅次于美国和前苏联。古巴森林覆盖率约21%,盛产贵重的硬木。古巴旅游资源丰富,几百个风景点像翡翠般点缀在海岸线上。明媚的阳光、清澈的海水、白沙海滩等自然风光使这个享有“加勒比明珠”美誉的岛国成为世界一流的旅游和疗养胜地。近年来,古巴充分利用这些独特的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使其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大支柱产业。据官方统计,2003年古巴共接待外国游客190多万人次,旅游业收入为20亿美元。

 

海地的贫穷给人极为深刻的印象,从钟荐勤的描述中,人们看到一个饱受蹂躏的民族颓唐沮丧的状态,山下是穷困潦倒的村民,山上是极为奢华应有尽有的别墅,两者仅仅相距一个小时的路程,却老死不相往来。穷人的孩子吃着用泥土做的饼子,富人却在别墅里享尽人间美味。

 

世界究竟是怎样的?我的同胞们,请你们用自己的心做一个判断,一个被美国玩与手掌之上连年杀戮、抢劫的海地,一个铮铮铁骨、不惧强权、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自给自足、安定的古巴。

 

现在两个前任的美国总统都到海地去了,美国投入了大量财力、军队,他们将自己的利益凌驾于所有国家之上,一切都昭然若揭。也许我们的维和军队要做好一切应对的预案,很多事情不得不防。

 

一个贫穷动荡的国家最需要的不是军队与阴谋家,需要的是高明的政治家与教育家,用军队维和只不过是竹篮打水。倘若海地有一个“卡斯特罗”,那么海地人民今天的命运就不会那么惨。

 

在严酷的事实的面前,人们会记得马克思那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吗?在西方强权政治下分崩离析、相互敌视的人们只会步海地的后尘,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少数富人极度疯狂地压榨自己的同胞,只能给国家民族带来无尽的苦难。

 

咳,燕子累了,说了太多的真话。

 

附一:由贫穷混乱的海地震后基本毫无自救能力看其当初鼓励外资并购垄断控制其国内经济的恶果。

 

海地杜瓦利埃家族在美国的支持下于19571986 年在海地实行独裁统治(198623日,首都太子港爆发了前所未有的总罢工,各地纷纷响应,全国陷于瘫痪状态。美国担心局势继续恶化便催促杜瓦利埃提前下台。杜瓦利埃见大势已去,1986年于27日凌晨携其眷属和亲信以及1亿多美元现款,乘坐美国安排的军用飞机出逃,辗转到法国东南部阿尔卑斯滨海省的格拉斯镇避难,杜瓦利埃家族独裁统治随即崩溃,“杜瓦利埃王朝”由此覆灭。),杜瓦利埃动用各种手段当选总统,并动用军警镇压学生运动。愤怒的海地民众经常举行示威游行。总统杜瓦利埃1964年修改宪法,取得终身总统头衔,宣布禁止反对派活动。杜瓦利埃对外执行亲美政策 1958 年与美国签订军事协定,聘请美国军事使团改组和训练海地军队,并向美国提供导弹基地1971年杜瓦利埃病重,迫使参议院通过决议,由其子J.-C.杜瓦利埃继任总统。同年 4月,J.-C.杜瓦利埃任终身总统 继续执行其父的既定政策 ,利用家族成员控制政权。但为了争取反对派与缓和阶级矛盾,在策略上作了一些改变。他继续大量引进外资,鼓励美国垄断组织到海地投资。美国垄断组织控制了海地剑麻和蔗糖生产以及铝土开采和许多加工业部门。当时海地是拉美经济上最落后的国家。

 

2004年2月5日海地发生动乱,美国和法国等几个欧洲国家资助海地一些政党和非政府组织进行暴力政变,反对派武装逐步掌握了海地大部分城市的控制权。在国内反对派和一些国家的压力下,阿里斯蒂德于2月29日辞去总统职务,离开海地开始流亡生涯。美国和法国等他们是那场政变的幕后指使者

 

已经“自由、公正、民主”选举了,现任海地总统普雷瓦尔19962月到20012月曾经干过一届,20062月又再次走马上任,怎么还没有将海地从贫穷和混乱中带出来走向富强和稳定?

 

当初“杜瓦利埃家族对外执行亲美政策,大量引进外资,鼓励美国垄断组织到海地投资。美国垄断组织控制了海地剑麻和蔗糖生产以及铝土开采和许多加工业部门”怎么没有让海地这个国家富强发达起来?怎么还需要国际维和警察???

 

已经“自由、公正、民主”选举的海地为何发生动乱? 震后海地政府自身已是瘫痪,为何“自由、公正、民主”的地方官员办事效率还不高?怎么没有防灾减灾的预案??

 

附二:中国遇难维和官兵钟荐勤日记:记录海地骚乱贫穷

http://news.sohu.com/20100117/n26963187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