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向宏:“中国制造”本缺信誉,何来危机?(南方都市报 2007-7-1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0:05:33
“中国制造”本缺信誉,何来危机?   2007-07-11 10:08:27  来源: 南方都市报   作者:

  

  ■在商言政之吴向宏专栏
  
  薛涌先生刚刚在本报发表了一篇专栏文章,呼吁《正视中国产品的信誉危机》。文章举最近美国关于中国产品的各类负面报道为证,如毒牙膏、劣质轮胎、含铅玩具、含抗菌剂的水产品等,称“中国制造”在美国舆论界快成了危险的同义词。薛涌认为:“中国政府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捍卫中国产品的信誉,产品信誉问题如果按现在的趋势发展下去,将比人民币增值的问题危害大得多,也更难解决。”

  我以为薛涌这篇文章的用意是好的。只可惜他似乎过于受媒体舆论左右,影响了对基本事实的判断。这个基本事实是什么呢?就是中国产品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市场,从来就没有什么声誉,也就谈不上有任何东西可以捍卫。我斗胆说一句可能会刺伤许多同胞自尊心的大实话吧:“中国产品”还不配谈什么“信誉危机”。

  中国商品打入美国市场,向来靠的是低价策略。薛涌谈“信誉危机”,举的一例,是“沃尔玛已经把若干中国产品撤架”。在美国生活多年的薛先生,应该知道沃尔玛、Costco这些大型连锁店,本来就是面向美国劳苦大众,以低价取胜的。如果媒体不炒,政府不禁,进出沃尔玛的多数人,恐怕才不会在乎牙膏中有多少二甘醇、水产品中有多少抗菌剂呢。因此,我有把握猜测,沃尔玛把部分中国产品下架,只是迫于政府和媒体舆论压力,做做样子。只要中国产品继续保持低价优势,沃尔玛的主要消费群体就会继续认可,沃尔玛就将继续大量从中国采购。简言之,对于目前很多的中国产品,洋人并不需要你的信誉,只要你的低成本,特别是你的低价劳动力和你的低环保要求。

  这恰恰才是对中国最危险的地方。薛涌和最近其他一些同类作者,似乎都有一个错觉,那就是中国产品大量出口世界,证明中国产品有信誉,证明中国制造很牛气,是大好事。为此要拼命维护这个大好局面,生怕它被毒牙膏、劣质轮胎之类老鼠屎搞坏。真实情况却是,中国这种依赖于人为低价的出口,说严重点,是用广大劳动力的血汗和对环境的破坏换取的出口,这种出口尤其当它畸形快速增长的时候,并不是什么好事。它使得中国经济大而不强,华而不实,又严重依赖国际贸易。症状之一就是薛涌自己也说的,“人民币升值”有“危害”。其实,本币升值本来是一个国家经济强盛的标志。如果中国经济素质高,企业竞争力强,人民币适当升值实在是有利无害。一个经济体,对自己的货币升值,居然怕得要死,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个经济体本身存在严重隐忧。而其病根之一,我以为,就是对低价产品出口的沉迷甚至可以说“成瘾”。站在这个角度看,外国人抱怨我们的产品质量,不是危机。如果他们继续不抱怨,继续鼓励中国人沉溺于低价产品出口,才叫居心险恶。

  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制造”到底有多大分量?我们不妨和美国比较一下。许多人以为美国主要靠的是信息、金融等服务业,经济已经“空洞化”。事实上,美国的制造业的核心从未向海外转移过,本土制造业一直在高速增长。上世纪90年代所谓“信息革命”时期,恰恰也是历史上,美国制造业产值增长最快的时期。2006年,制造业贡献了美国GDP增长的15%,超过所有其它产业部门。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同样超过所有其它产业。更重要的是:尽管制造业占美国总GDP的比例不到六分之一,它却在美国的总出口中贡献了压倒性份额。2006年,美国全部对外出口中,超过60%是制造业产品。

  和以压低劳动力价格为本的“中国制造”不同,美国制造的核心是以劳动者为本。美国制造业劳动者的平均工资,是所有产业部门中最高的,比全国平均工资水平高出23%。明显高于服务业(第三产业)的平均水平。这主要是由于先进制造技术的普及应用,让美国制造业工人不再是“蓝领”,而是高技能的知识劳动者。例如,今天在美国,制造一辆车要使用200-300种钢,而这数百种钢材都可在一个车间中生产出来。制造业工人必须掌握所有变化添加剂的公式,理解其原理,还能熟练通过电脑完成有关操作。美国制造的高科技含量,又主要得益于大量的科技投入。制造业使用的研发经费数量极为庞大,2000年占全美产业界总科技经费使用额的64%,也就是说,美国企业每花三块做科研的钱,其中就有两块是用在怎么提高其制造业的技术水平上!

  我多嘴多舌地举了这么多数据和事实,是希望给绝大多数不熟悉情况的读者一点冲击,让大家深切意识到,和美国这样的经济强国相比,中国的制造业实际上是多么落后!而中国产品到美国市场上去侈谈什么“信誉”、“声誉”,又是多么地不切实际!说难听点,所谓毒牙膏、含铅玩具之类,是会对中国产品有负面影响,但终究只是在矮子头上再多踩一脚而已,算不得什么危机。如果我们忘记了自己有多矮,如果继续沾沾自喜于所谓“中国制造”,继续一门心思去和外国打贸易战、用机会主义的手段这里那里扩大一点出口份额,而对整个经济体系的脆弱性丝毫不觉,那才是真正的最大危机呢。

  (作者系国际商业顾问)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southnews/spqy/200707110309.asp
吴向宏:“中国制造”本缺信誉,何来危机?(南方都市报 2007-7-11) 吴向宏:“中国制造”本缺信誉,何来危机?(南方都市报 2007-7-11) 薛涌:正视中国产品的信誉危机(南方都市报 2007-7-10) 叶檀:鲍俊凯复出影响中国制造信誉(南方都市报 2009-5-7) 社论:“中国制造”危机:寻求国内理解同样重要(南方都市报 2007-8-29) 社论:正确解读“中国制造”的国际危机(南方都市报 2007-9-1) 社论:“中国制造”危机:寻求国内理解同样重要(南方都市报 2007-8-29) 下一个“危机”:中国制造 “中国制造”的危机 “中国制造”的危机 中国制造背后的危机 葛剑雄:在国外看中国制造(南方都市报 2007-9-2) 苏振华:市价补偿拆迁只是最低补偿,何来征税?(南方都市报 2007-3-7) 王永章:无法回避“政府赔偿钱从何来”(南方都市报 2007-7-8) 王永章:无法回避“政府赔偿钱从何来”(南方都市报 2007-7-8) 魏英杰:《新闻联播》换主持何来惊喜?(南方都市报 2007-12-11) 食品安全谨防出现信誉危机 梅新育:“中国制造”的信誉系于国际,更在国内(东方早报 2008-9-25) 日本制造危机对中国制造的启示 日本制造危机是中国制造的未来 英国广播公司 中国制造危机意味着什么 中国制造又遭“顺差危机” “中国制造”摆脱危机 美国进口商认错 英国广播公司 中国制造危机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