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危机”:中国制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8:59:59
下一个“危机”:中国制造
《海峡时报》·大前研一
(麦金西日本公司董事长)
上个月发生的两件大事看似互不相干:一件是北京获得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主办权,另
一件是新加坡、台湾和香港的股价与汇率一周的跌幅达到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大
值。将这两件事综合起来看,很能说明亚洲未来的发展状况,以及中国给世界其它国家带来的巨
大挑战。
决策者和实业家不久将给予中国比现在多得多的关注,但这并不是因为人权问题、政府的好
战思想或是中国市场的开放。中国制造业将以越来越充沛的活力迅猛发展,而世界其它国家对此
还没有做好准备。就中国本身而言,大量闲置的低工资和极具可塑性的工人是这个国家一个非常
大的竞争优势。不过还有另外3个因素促使中国经济以不可阻挡之势向前发展。
首先是政治体系
在过去几年里,由于一致通过的解除对经济的控制这一政策,一些地区,如深圳、上海、大
连、天津、沈阳和苏州等,发展速度已经大大超过“亚洲小虎”马来西亚、台湾、泰国和韩国的
发展速度。中国这些地区的企业所受的制约要远远小于日本、法国和瑞典等国企业所受的制约。
中国实业家渴望学习,没有沾染自满情绪。我曾在几家20世纪七八十年代就打入美国市场
的日本公司担任顾问。我清楚地记得,这些公司的经理在面对打入美国市场这一巨大挑战时,说
的是:“我门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如今,他们的后继者试图一一列举自己没有采取行动的原
因,将遇到的麻烦归咎于经济状况和政府。
但是中国公司捡起了日本公司没有做的一切。他们成立了不断创新的、低成本的出口型企业
、这些企业的产品包括服饰、维生素添加剂、食品(包括在日本很受欢迎的香菇和蔬菜)、手表
、家用电器、胶合板、鞋子,以及精密电子器件和机器零部件等。在珠江和长江三角洲,有5万
多家电子器件生产厂家,产品的精密程度使其迟早会进入日本和台湾本地的制造企业。简而言之
,中国正在迅速取代其它亚洲国家和地区花费15年甚至更长时间建立的企业。
最重要的一个幕后因素是,中国货币的稳定。这或者是出于历史因素,或者是中国领导人远
见卓识的最佳例证。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之际,英国同意将380亿美元的资金储备留在
香港,但条件是中国要承诺保持港币汇率的稳定。根据约定,一港元大约相当于13美分,汇率
相当高。中国不仅接受了这个条件,而且固定了人民币对港市的汇率。它还禁止境外兑换人民币
,这就限制了投机买卖港币的情况发生。中国规定,不准通过制造货币的方式缓解经济困境,这
使它没有出现困扰墨西哥、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巴西和阿根廷的市值波动问题。
世界各国过去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的国家。由于它刚刚崛起,因此影响力也刚刚被感受到。
中国目前对亚洲其它国家所做的一切和日本20年前对西方所做的一切相同。韩国、泰国、马来
西亚的汇率和股价自去年以来一路猛跌。一些国家和地区,如日本、新加坡和台湾在这种新的竞
争环境下遭受的打击比1997年金融危机的打击还要大。
中国以外的政治家和实业家应该怎样看待这一切呢?我们必须让自己摆脱自满情绪。几十年
来,经济学家和投资者一直在期待中国的觉醒,他们害怕中国庞大的人口,但又对其巨大的市场
充满渴望。最终,中国觉醒了,而且发展的速度远远超过我们大多数人的预料。如果将香港的贸
易额算入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那么中国就是世界上第三大贸易国,落后于美国和德国,但超
过了日本。美国和其它国家将被迫与中国开展贸易,因为顾客需要中国的廉价商品,制造商也需
要廉价的零部件。
其它国家还要面临这样的挑战,即与在创新和其它方面占有竞争优势的中国进行较量。这并
不轻松。当一家中国企业与外国企业直接展开竞争时,中国就已经赢了。
短期来看,中国的崛起引发了第二次亚洲经济危机,而且严重程度超过第一次。但与引发1
997年经济危机的货币投机者不同的是,中国不会走开。长期来看,一个公司能否在这个新世
界里兴旺发达,要看它能否吸收中国的优势,增加自己的竞争力。
中国、美国和日本之间的竞争并不是三国间的争斗,而是在本国市场上的一番较量,胜者将
是最能吸收中国的竞争优势,从而打败本国竞争对手的那些公司。我们这些人要克制自己对中国
的敌意,因为事实是,我们作为消费者来说,目前的情况再好不过了。中国产品的质量和价格都
将超过其它国家,世界各国的人很快将更信赖中国产品。
当我们最终在北京遇到对手的时候,我们会发现,那是我们自己。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