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大步走向公民社会时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0:53:47
我们正大步走向公民社会时代
【该文章阅读量:679次】【字号:大中小】
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的所有一切,都日益强烈地昭示着这样一个事实:中国正在走向公民社会时代。中国的各项制度正积极做出相应调整,以便顺应公民意识的提高和公民社会的到来。
朱铁志(《求是》杂志社副总编辑)
夏学銮(北京大学教授)
乔新生(湖北省法学会传播法研究会会长)
郭厚禄(中央党校博士生)
主持人:王君琦 邓佳
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在全世界一片赞誉声中降下帷幕,熊熊燃烧了16天的奥运圣火缓缓熄灭……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国民素质不断提高,公民社会逐渐形成,这一系列的社会进步为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了重要的社会基础。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得益于我国的社会进步,也很好地体现了这一进步。
●公民意识的觉醒、公民社会的发育、公民素质的提高对奥运会成功举办至关重要
主持人:北京奥运会在举世瞩目和广泛赞誉声中落下了帷幕,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先生誉之为一届“真正的无与伦比的奥运会”。如何从社会进步的角度,探寻奥运会取得巨大成功的奥秘?
朱铁志:奥运会的巨大成功取决于多方面因素。没有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的持续努力,没有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极大增强,没有近年来人民文明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我们不可能举办一届如此完美、如此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誉的盛会。
除此之外,还有一条特别重要,那就是近年来中国公民意识的觉醒、公民社会的发育、公民素质的提高。在我看来,这是成功举办本届奥运会最大的亮点和收获之一。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在党的权威文献中,把“公民意识”提到如此这般的高度,在历史上是第一次,无疑是巨大的进步。公民意识的培养和教育,不是一件空对空的事情,需要通过国民教育进行常规性的操作,也需要通过抵御大的天灾人祸和承办大型活动集中提升。
这次奥运会再一次搭建了显示公民意识觉醒的平台,成为党的十七大关于公民理论的一次成功实践。获得女子柔道57公斤级铜牌的许岩赛后说:“感谢纳税人对北京体育事业的支持。”这或许是年轻一代公民意识觉醒的有力证据。
●奥运会期间,人们由衷的微笑写在脸上,荡漾的是人们的快乐,觉醒的是公民意识
主持人:公民意识这一概念以往时有提及,经过这次奥运会,我们对它的理解似乎更清楚了。
朱铁志:公民意识不是一个抽象概念,而是由一连串实际行动串联起来的。表现在北京奥运会上的公民意识,概括地说包括主人翁意识、责任意识、国家荣誉意识、自由表达意识、尊重差异学会包容意识、无所不在的绿色环境意识,等等。
首先是主人翁意识的进一步觉醒。我们的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北京奥运会的成功是党的领导的成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成功,同时也是公民意识觉醒的成功,是千百万普通中国人自觉自愿参与的成功。在筹办奥运会的日子里,不仅北京市民,而且全中国人民都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和心血,人们纷纷以自己的方式尽其所能,为奥运做贡献。每个人都发自内心地把自己当成国家的主人,中国人民从未像今天这样,把国家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那种由衷的微笑写在脸上,荡漾的是主人的快乐,觉醒的是公民意识。在奥运这个特殊的舞台上,党的领导有机地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焕发出惊天伟力。它再次雄辩地说明,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从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我们可以深深地感受到,公民意识在中国的萌生、发展正与中华民族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追求一路同行
主持人:如何认识公民的责任意识对北京奥运会的筹办和成功举办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朱铁志:责任意识和国家荣誉意识是公民意识的重要方面。中国人民从来都具有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不论是遇到特大地震这样的自然灾害,还是欣逢奥运盛事,都表现出极大的责任意识和国家荣誉感。有调查显示,86%的普通民众希望通过奥运会表达自己热爱祖国的情怀,希望世界各国人民重新认识真实的中国,改变固有偏见。他们非常关心和在意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评价,尽一切努力展示自己作为负责任大国公民应有的形象。这种自觉自愿的选择源于长期以来的爱国主义教育,源于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
有人说:“过分在意别国评价,本身就是弱国心态。”而我以为,近代以来积贫积弱的祖国渴望以一种特殊的方式、特殊的平台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认可。这种刻骨铭心的情怀只有中国人民自己最能理解。当年张伯苓先生提出的“奥运三问”,最深刻地表达了这种深情的渴望。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能借奥林匹克这个最好的载体,实现自己最内在的理想。
郭厚禄:近年来,国民的社会责任感在不断增强。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全体中国人都自觉参与到抗震救灾中,在我们过去的各种灾害治理中,还没有哪一次像这次一样,全体国民能这样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进来。有人认为,国人只是被地震刺激了一下,才会有这么多集中的积极表现。我不赞同这种看法,其实中国的发展并不是经济的单一发展,而是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特大事件中的大爱,是13亿人社会责任感的集中释放。
人们一定不会忘记奥运会开幕式上中国队的小旗手、抗震救灾英雄少年林浩。他的出现是中国人的社会责任感与奥运精神的完美结合,是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的最好注脚。因为,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与全体国民的社会责任感不断增强是分不开的。“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这个奥运口号在中国广为流传,期待自己参与并为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做出一份自己的贡献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该口号很好地体现了一种奉献的社会责任意识。一个健康的公民社会,就应该是一个倡导公民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培养增强公民责任意识的社会。
●自由表达意识是公民意识的重要内容
朱铁志:公民意识的进步还包括自由表达意识的进一步觉醒。现在的青年不同于他们的父辈,他们是改革开放后健康成长的一代,没有传统的重负,也没有面对异质文化时易于冲动的过分敏感。他们善于使用互联网、手机等现代传媒,迅速及时地传递信息、表达感情、集合意志、共同行动。他们自主、自由、自为,有理想、有抱负、有追求,同国家、集体、个人一起,形成了一种始料未及的良性效应,极大地鼓舞了民心,集中了民智,动员了民力。有人说,80后、90后并不像前辈担心的那样,是“垮掉的一代”,而是每逢大事有静气,面临大局不糊涂的、充满希望的一代。
从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我们可以深深地感受到,体现着权利意识、义务意识与责任意识相统一的公民意识在中国的萌生、发展和中华民族对以参与、竞争、公正、友谊、奋斗为核心原则的奥林匹克精神的追求,正一路同行。
●公民素质的提高是奥运会成功举办的坚实基础
主持人:如果说奥运会的背后是各国国民素质的大考的话,那么,中国人以优异的答卷通过了这次大考,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郭厚禄:是的。我感觉最明显的就是公民素质的提高。国民素质包括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三个方面。近些年来,由于越来越多的人参与体育锻炼,全体国民的身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在科学文化素质上,近些年我国的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培养了大量的综合性人才与专业性人才,全体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在不断的提高,人力资源优势不断显现,满足了奥运会的人才需要。
另外,全体国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高。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国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极大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自身修养,遵守公共道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在形成,人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希冀祖国繁荣兴旺的良好愿望正在化为实实在在的实际行动,这些在奥运会从筹办到成功举办的过程中处处都有体现。以奥运会公共场所全面禁烟为例,大部分烟民愿为奥运禁烟,绝大多数的市民都对禁烟令表示支持。
乔新生:过去,我们谈论公民素质的时候,总是习惯于把公民的素质归结于个体的素质,从词义角度来看,公民的素质当然是指公民的个人素质,但是,当公民组成一个社会群体,或者公民成为现代社会最基本组成部分的时候,我们不仅要从个体出发,探求公民内在的素质,更要从社会群体现象出发,分析公民素质的社会整体表现。
社会素质是个体素质的综合;个体素质是社会素质的展现。一些学者习惯于从细节中发现问题,他们多是从整洁的街道、整齐的队伍、居民的微笑乃至热情的举止发现居民素质的变化情况。其实,这些都是外在的表象,公民的素质不仅仅表现在这些琐碎的细节之中,还更多地体现在对待自我、对待别人乃至对待国家的态度上。所以,我们不能仅仅把眼光停留在大街上,仅从公民的一言一行中发现素质的变化,还应该从整个社会结构变化,从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互动之中,捕捉到公民素质变化的轨迹。
●公民社会是权利与义务的和谐统一、政府与公众良性互动的社会
主持人:在公民社会里,每个人都能更好地约束自己的行为,更理性地行使自己的权利。如何实现权利和义务的和谐统一?
乔新生:在公民社会里,公民的民事权利、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得到真正的尊重。在公民社会里,政府意识到,如果不保护公民的基本民事权利,公民就不会自觉地维护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相反,如果政府把维护公众的利益放在重要位置,那么它采取的公共政策就能得到公众较好地理解、支持和执行。比如奥运期间实行的单双号制度,政府看到单双号制度给公众的生活带来的不便,于是主动进行微调,如凌晨零到三时,不限单双号,等等,这些措施无疑是对公民权利的极大尊重,这些尊重反过来又带来了公众对政府措施的更大的理解和支持。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宪法的核心,也是一切权力的来源所在。人们无法想象,一个基本民事权利都无法保障的社区居民,会自觉自愿地打开大门,热情地迎接四面八方的宾客。所以,在对待公民权利的问题上,我们看到了政府与公民的良性互动,看到了公民社会正在培育和形成中。
公民不仅仅是一个政治概念,同时也是一个社会群体的概念。在保护公民的个体权利、尊重公民政治权利的同时,还必须努力营造自由的空间,让公民行使社会权利。是否尊重公民的社会权利,是考察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没有志愿者的努力,北京奥运会不可能“无与伦比”
主持人:志愿精神是公民意识和公民社会的重要内容。在炎炎夏日里,奥运志愿者无处不在,成为城市一道流动风景……
郭厚禄:罗格先生在奥运会开、闭幕式上的致辞中都特别表达了对志愿者的感谢,他说,“当我们把奥林匹克梦想变成现实之时,……我们还要特别感谢成千上万无私奉献的志愿者们,没有他们,这一切都不可能实现”。的确,没有大量赛会志愿者和城市志愿者的无私奉献,奥运会不可能举办得如此成功。
正是大量志愿者的志愿精神与无私奉献,才使得奥运会得以近乎完美地举办。在奥运会期间,志愿者承载着中国文化,直接与外国朋友接触,是传播中国文化、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与融通的桥梁与纽带。“志愿者的微笑是北京最好的名片”。
朱铁志:连日来,各国媒体发表了难以胜数的评论,对中国人民特别是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给予了极高评价,喻之为“最可爱的人”,称在北京的日子是“终生难忘的时光”,“志愿者的微笑是永恒的太阳”,“将用一生的时间来回味难忘的16天,回味中国青年的风采”。
●只有社会组织发育了,公民社会才能根深叶茂
郭厚禄:社会组织的发育是公民社会根深叶茂的条件。在奥运会期间,我们看到,除了一些大的社会组织外,一些自发形成的社会组织也不断出现。如各种形式的“车友会”、“绿色之友”等,他们都积极地投入到支持奥运、服务奥运中来。如单双号限行的措施出台以后,北京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一项专项调查结果显示,在千余名被访者中94.8%的人支持北京实施单双号限行措施,这比去年“好运北京”赛事期间对单双号限行措施调查时得到的88.9%的支持率高出5.9个百分点。很多有车族改坐公交车或乘坐地铁上班;也有很多市民表示为了缓解交通压力,愿意在奥运会期间尽量少出门。很多居民自发地组织起来学习英语,等等,这样的事例太多太多。这些都反映出北京市民的社会责任在不断地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具有大局意识,服从大局,愿意为奥运会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奥运会加快了中国社会结构的转型,让中国变得更加自信
主持人:任何事情都有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公民素质的提高、公民社会的发育和社会的整体进步为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奠定了雄厚的社会基础,那么反过来,是不是也可以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对公民意识的增强和公民素质的提升,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乔新生:举办奥运会的过程,也是中国公民自身素质提升的过程。在申办奥运会期间,中国人不断地审视自我。当中国人推开大门,与其他申办城市共同站在起跑线上,那种前所未有的坦然,让世界看到了一个自信的中国。
经过艰难而又漫长的准备,中国人再一次深切地体会到,迎接四面八方的贵客,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在激情过后,是忘我的投入;在繁忙的背后,是每一个中国人无私的奉献。伴随着奥运会的脚步,中国人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提升自己的素质。
筹办奥运会短短的几年,我们意识到了责任的沉重。如果说身份社会是一个典型的义务本位社会,那么,契约社会则是一个典型的权利本位社会。只有实现权利和义务的高度统一,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公民社会。
所以,举办奥运会不仅仅是对中国公民自我观念的提升,也是对整个中国社会结构的重大调整。在这个共同营造的大环境中,每一个人都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每个人的行为都在他人监督之下。这种相互启发、互相监督的社会形态,比个体的公民意识提高更有意义。
●奥运会使中国公民敞开大门,以更加包容的心态看待世界
主持人:在思维方式上,奥运会为我们带来了哪些改变?
乔新生:奥运会提升了中国公民的素质,使中国公民敞开大门,以更加包容的心态欢迎四面八方的宾客。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观念的碰撞,也有彼此的吸引。面对不同的声音和不同的习惯,我们学会了真正与人平等相处,在相互交流之中消除误会,在相互切磋之中改变我们的观念。
朱铁志:近年来,尊重差异、学会包容的意识进一步觉醒。人生在世,求同容易,求异难。同则声口相依,彼此欣赏;异则反唇相讥,怒目相向。这是一种非常狭隘、非常低级的人生状态,自然更不应该成为一种普通的国民心态。奥运会开幕式上展现的那个大大的“和”字,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礼之用、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协和万邦”、“和谐世界”等理念,表达了当代中国人民希望通过“和平发展”,与世界各国人民和谐相处,求同存异,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良好愿望。这一刻,奥林匹克精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各国青年遵循“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格言,相聚在五环旗下,展开最为动人的美丽画卷。如果不是这样,就不能理解为什么郎平带领的美国女排战胜中国队同样可以获得雷鸣般的掌声,为什么鲍埃尔指导仲满击败法国选手后身披五星红旗令我们异常感动,为什么刘翔因伤告别赛场后能够得到全国人民的普遍理解和接受……所有这些“为什么”的背后,都有一个大写的“人”字,一个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的觉醒。这是比获得金牌总数第一更重要、更令人感动的事情。
●奥运改变着世人的文化观念
主持人:不同文化的交流是文化进步的重要契机,奥运会是如何成为人类文化交流的舞台的?
夏学銮:利用中国举办第29届奥运会的机会,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进行了礼节性的长久拥抱。中西方文化的距离拉近了,西方进一步了解了中国,中国进一步看清了世界,中西文化都吸收了新的元素,获得了进步的契机。
北京奥运会促进了人们在对文化的认识上从种族中心主义走向文化相对主义。种族中心主义,是认为一个人自己的种群优越于其他种群的那种观点。一般而言,人人都有一点种族中心倾向。与之相反,文化相对主义是这样一种观点,即每个人的信仰与活动应该按照其自己的文化来进行理解。在人类历史上,种族中心主义表现为欧洲文化中心论。进入20世纪,在人类学、社会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种族中心主义退出了历史舞台,由文化相对主义取而代之。从种族中心主义到文化相对主义是人类社会的进步。
与欧洲文化中心论相对应的是天朝文化中心论,这是一种“四海之内,唯我独尊”的闭关锁国哲学。它以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愚昧国民,使其成为只知有天朝不知有世界的井底之蛙。这种自大的政治制度和虚荣的国民性格是中国近现代落后的文化根源。而且,在中国的现代制度和个体中也时常能够发现它的影子。中国近代的天朝文化中心论便是这种封闭文化的典型,这种文化发展上的历史教训我们要永远汲取。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实际上是以文化相对主义为其理论基础的。奥林匹克精神提倡人类地位平等与文化相对主义,反对种族中心主义与形形色色的文化中心论。北京奥运村是人类文化的百花园,在这里,每一种文化都有其存在的权利,它们都为其自己而存在。作为东道主,中国在尊重不同国家、不同地区运动员的文化多样性方面所做的工作,受到了世界各国、各地区运动员的普遍肯定与赞扬。
●奥运会成为展示中国公民社会的一个平台
主持人:通过各方面的信息表明,这次奥运会已成为展示中国公民社会的一个平台,是不是也改变了西方人对中国的看法?
夏学銮:七年的准备,中国认真兑现自己的申奥承诺,向世界奉献了一届高水平、有特色的奥运会。尽管在奥运会举办前,西方还有一些反对的声音和拿奥运会刁难中国的敌视行为,但是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改变了西方人对中国的负面观感。据调查显示,有90%的西方人认为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把第29届奥运会交给中国举办是一个正确决定。
有些外国友人和上个世纪80年代的北京进行了比较,这种变化让其感到不可思议。与环境质量变化相关的是北京市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新建筑,让一些国外游客误作北京是故乡,这些现代化的建筑使他们对北京和中国产生了熟悉与亲近感。
西方人对北京市市民的文明、守序和友善表示满意。正如一对法国夫妇所说的那样:“我们乘坐过地铁、公交车、出租车,大家都很遵守秩序,没有人抢座。戴着红袖章的老奶奶热情地为我们指路,这里的人们友善、谦虚、彬彬有礼。”北京的热情、大方让这位法国男士甚至为北京奥运火炬传递在巴黎的不快而道歉。他不无真情地说:“我喜欢天坛的孔夫子,我热爱这里的文化,我想有点迫不及待地要学汉语了!”
●奥运会改变着国民的思想观念
夏学銮:奥运会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世界对中国的看法,同时在更大程度上改变了国人的思想观念,这种改变主要表现为大大促进了国人公民意识的提高、民族认同的增加、国际视野的拓展等。
第一、民族认同的增强。奥运火炬在全国各地的传递活动,点燃了全民参与的奥运激情。无论是火炬手,还是道路两旁的观众,心中燃烧的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通过这种仪式与活动,全国人民的民族认同感大大增强,民族内聚力显著提高。这有助于国人在全球化与地方化的博弈中保持民族认同而不丧失自我。
第二、国际视野的拓展。北京奥运会不仅使世界走向了中国,而且也使中国走向了世界。国人更加注意以国际眼光看待国内事务、更加注意国际评价和更加注意中国在国际大家庭中的地位与角色。正如一项调查所显示的,对于北京奥运会,有65%的中国人表示最关注的是“中国人的风采,世界对中国的评价”。这说明,走向世界的中国人,已经学会用国际眼光看待自身。
第三、环保意识的觉醒。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是对一个社会总体文明程度的测量,也是衡量现代社会公民素质的重要指标。北京奥运会绿色奥运的理念与行动实践在建设生态文明方面为社会大众树立了榜样,同时也在全社会强化了人类生态危机意识。爱护地球、保护环境,建设生态经济、生态社区、生态地球,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逐渐深入人们的思想意识之中,并转化为全民的自觉环保行动。
另外,我相信,我们的科技、人文素质经过这次奥运会也都有了更大的提升。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华人文精神交相辉映,使中华人文精神获得了国际化的语言和新的表达方式,使之有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升华,同时增加了其自身的精神魅力。
总之,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的所有一切,都日益强烈地昭示着这样一个事实:中国正在走向公民社会时代。中国的各项制度正积极做出相应调整,以便顺应公民意识的提高和公民社会的到来。
来源:北京日报      来源日期:2008-9-1       本站发布时间:2008-9-2
【关闭窗口】【 打印稿】【E-mail推荐】【我要评论】

·对华国锋的两种评价
·吴敬琏:加快政治体制改革,...
·刑警逃亡日记网上流传 自称...
·湘西非法集资引发群体事件
·螺号:我对华国锋的复杂情感
·陈子明:“高级民主”还是“...
·云南孟连事件:县委书记被撤...
·我从天堂归来——北朝鲜亲历记
·送别华国锋
·宪法就是拿来用的

·习近平:改革开放30年党的...
·华国锋与袁隆平
·揭揭“举国体制”的丑陋
·锦涛温家宝粉丝网开通4天 ...
·人大常委会对罢免代表案不能...
·兴建豪华剧院的官意与民意
·最后的抗议
·李君如:谈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陈致中给台湾上了一课
·普世价值岂容否定

·首届“湖湘三农论坛”通知
·第二届县乡干部论坛征文启事
·请来投选举网一票!
·苏州德源文化研究所助学征文
·“中国和平崛起同亚洲关系”...
·本站页面阅读指南
·灾害政治、应急管理与大国治...
·“人大制度研究”栏目征稿启事
·《中国非营利评论》第三卷暨...
·“当代中国农村宗族、传统与...
更多>>

我为什么爱中国,尊重中国?揭揭“举国体制”的丑陋体育要坚持举国体制郑永年:奥运会寻回中华文明的自信我们正大步走向公民社会时代
更多>>>

回复:我们正大步走向公民社会时代
一個將憲法第三十五條高高掛起,從不實施的社會,如何能大步走向”公民社會”?真是愛說笑!
用户:tomcttai 发表于 2008-9-9 1:23:24
回复:我们正大步走向公民社会时代
忽悠您一下!
用户:一介 发表于 2008-9-5 11:06:55
回复:我们正大步走向公民社会时代
我国普通老百姓真的能够享受到宪法赋予的所有权力吗?
用户:abcoor 发表于 2008-9-3 10:51:46
回复:我们正大步走向公民社会时代
我还要再追加一句:如果真的稍有一点“走向公民社会”的意愿而并非做秀的话,请先从即日起依法依程序向人们开放三个公园!能做的到吗?
用户:共兴中华 发表于 2008-9-3 3:07:19
回复:我们正大步走向公民社会时代
唉,看不下去!
用户:村長 发表于 2008-9-3 1:12:32
回复:我们正大步走向公民社会时代
还“大步”?“展示中国公民社会的一个平台”?三个公园一个人也没!国际笑话闹大了。她离我们还遥远着呢。。。
用户:共兴中华 发表于 2008-9-2 23:03:59
回复:我们正大步走向公民社会时代
读后感:皇帝的新装,瞎子摸象,坐井谈天
用户:fubin66 发表于 2008-9-2 21:29:40
回复:我们正大步走向公民社会时代
顺民,良民大大的好。公民去一边吧。
用户:新高 发表于 2008-9-2 21:27:54
回复:我们正大步走向公民社会时代
吹气球不犯罪,反而有赏,堪为时代滑稽!
用户:斯文汉 发表于 2008-9-2 18:33:36
回复:我们正大步走向公民社会时代
共产党员必须首先是合格的公民,而不是党的驯服工具。试问,7000万共产党员做到了吗?如果做到了,就会首先质疑“三个……”。党应该要求党的组织和全体党员努力做到:服从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适应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服务全体公民的根本利益和全部具体利益。是“服从、适应、服务”,而不是什么“代表”!这样就把自己的位置摆正了,这才是公民意识的真正觉醒。
用户:缪一轮 发表于 2008-9-2 13:01:26
回复:我们正大步走向公民社会时代
大步走向公民社会?  你是想说大步走向良民社会吧?  请问公民能实施宪法赋予的基本权利吗?
用户:312 发表于 2008-9-2 11:25:24
回复:我们正大步走向公民社会时代
一看到第一句话的那个“日益强烈”我就知道是官样文章了,果然不出所料。
用户:伊藤崎 发表于 2008-9-2 11:12:42
回复:我们正大步走向公民社会时代
http://www.chinaelections.org/NewsInfo.asp?NewsID=133590
立法让2008成为中国“志愿者元年”
用户:公民社会_比尔 发表于 2008-9-2 8:5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