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内的“左中右”与右派掌权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1:36:42
黄尔文:共产党内的“左中右”与右派掌权问题
作者:黄尔文    文章发于:乌有之乡   更新时间:2010-1-30
黄尔文:共产党内的“左中右”与右派掌权问题
——如何看待中国执政党问题  之二
既然执政的共产党是由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具体的“人”所组成,不是凝固不变的铁板一块,共产党内也有矛盾,也有斗争,我们就有必要研究这种矛盾的性质,以及这种斗争所反映的社会矛盾和社会背景。
由于“左中右”这样的概念,外延比较宽泛,讨论时容易引起歧义,因此有必要预先加以定义。下面首先对文中涉及的共产党内“左中右”下一个定义: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直到现在,这个历史时期,共产党内的左派,是指真正掌握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承认阶级斗争,愿意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愿意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党员和干部。而右派,是指用修正主义理论欺骗蒙蔽党员和群众,不承认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坚持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党员”和“干部”——他们是混入党内的投机分子,或者最初是不彻底的马列主义者而最终彻底堕落为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有的本身就是资产阶级的一员,是假共产党人、假党员,只是因为三十年来,共产党作为一个政治组织,在组织上没有出现公开的分化和裂变。如果认为共产党的性质发生了变化,除了前期在毛主席逝世以后,有过有过短暂的激烈对抗,其余变化是一个渐进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尽管也发生了大量的局部质变,但像前苏联那样,公开焚烧党证、集体退出共产党的事毕竟还没有发生,而我们划分“左中右”,主要针对一个跨越了两个历史阶段“名称没有变化组织结构没有分裂的政治团体”的成员的思想政治路线倾向,对于他们个人的阶级地位,只有在涉及具体历史事件的时候,才作具体分析,所以,仍把这批人算成党员——党员中的右派。至于中派,是指对马克思主义了解不多,对政治路线的意义不理解也不关心,带有盲从心理的党员群众。他们数量极多,情况极其复杂,兼具左右两派的政治特征。动摇于左右两派之间——如果左派掌控大局,他们可以拥护左派的政治路线,如果右派掌控大局,他们又会倒向右派,拥护右派的政治路线。关于这一派的情况,放在稍后再作讨论。
这样,我们对共产党内的“左中右”有了一个粗浅的定义。这个定义至少有别于中国共产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两个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在夺取全国政权之前和社会主义建设前三十年这两个阶段的“左”和“右”。例如,在夺取政权之前的“左”,专指“左倾机会主义”,“右”,专指“右倾机会主义”,与本文中“左”与“右”的内涵完全不同。而在社会主义建设前三十年,“左”与“右”与现在的划分有许多共同的地方,但在具体历史事件中,特别是与现在中国实际状态相比,又有本质上的差异,这是因为现在中国的经济基础的基本特征,已经是资本主义经济,阅读时请加以注意。
现在我们来讨论共产党内“左中右”力量对比问题。
虽然近期中国共产党左派力量有抬头迹象,但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直到目前为止,共产党内基本上是反对社会主义的右派力量掌控大局——这表现在近期召开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上:尽管回避了一些重要政治问题的讨论,也提出“违背宗旨”的重大命题,但没有对政治路线作出根本调整——从侧面反映了党内右派仍起着主导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内右派力量何以如此强大?甚至可以掌控全局达三十年时间,并影响了中国,使中国经济基础发生了如此重大的变化?
要理解这一点,只需理解毛主席逝世到XXX上台这一小段历史,甚至只要理解了XXX怎么会上台,就掌握了理解在毛主席之后中国三十年命运的神奇钥匙。
这篇文章不是谈历史的文章。下面内容,仅仅是根据有限的材料作出的推测:
毛主席是一个精通唯物辩证法的哲学家,又精通中国的历史。他可以根据辩证唯物主义提供的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结合中国历史及现状,对中国社会未来发展的趋势作出前瞻性的判断和预测。
他清楚地知道,中国建成的社会主义制度尽管有强大的生命力,但在前期又非常脆弱(文革中关于保护扶植“新生事物”的讨论和宣传),出现资本主义复辟几乎难以避免——只有政权掌握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手里,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继续生存。
他也知道,在身边掌握军权曾出身入死几十年的“老战友”中,找不到一个能够突破个人思维限制又能统率全局的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他们没有一个人彻底地掌握了马克思主义(曾多次感慨:我党高级干部中真懂马列主义的不多)。
他深知,在他活着的时候,那些有着指挥大军团作战经验,面对杀人、鲜血,眼睛都不会眨一下的“老战友”,可以听他的命令,绝对服从他。但他一旦离去,他们内心里封建军阀的残余思想很可能恶性膨胀(对他做的第二件事理解的不多),他们一定会以“功臣”自居,强行索取他们想要的东西,如果得不到,接下来就有可能出现军阀混战、老百姓血流成河的局面,中国必然会四分五裂(林彪可以搞571,其他人呢?保持中国不分裂,这是比任何“主义”都要紧的头等大事)。
中国出现分裂是毛主席最不愿意看到的(推行巴黎公社原则,反对等级工资制,在军队受到抵触。文革期间“批林批孔批周公”,从历史角度从理论上强烈反对“分封制”。八大军区换防直接表达了这种担心)。可是,身边搞理论的人,两根笔杆子,再加他的夫人,还有一个用以平衡矛盾只有象征意义又提不上台面的年轻人,根本不可能被“老帅”接受,也完全没有能力掌控军队。
有一个人可以做到这一点,那就是有长期军队工作背景又很有政治手腕的XXX。
尽管毛主席很清楚地知道,XXX的政治立场和他格格不入……
然而,面对国家分裂还是社会主义这个两难选择,他只能选择“宁可把权力交给右派也不愿意中国分裂”。只要国家不分裂,“左派”就仍然有机会起来,重新振兴社会主义。因为他已经用十年时间埋下了一个巨大的伏笔——文化大革命。他相信文化大革命在关键的时候一定会发生巨大作用。
因此,他给XXX留下了机会——把一个庸庸碌碌的人放到权力的最高峰,而把那两根笔杆子也包括他夫人的命运,交给了老天爷(“你们怎么办,只有天知道”)。
其后,XXX在“老帅”的支持下,很轻易地得到了党政军大权,然后,迅速“安抚”,摆平了“老帅”(恢复设置“国家主席”,恢复军衔制,大加封赏,也压制了军内一批可能的反对力量——其他“老帅”)。
但XXX比毛主席预想的走得更远(“九评”是毛主席主持下让XXX组织的,完全没有受到教育,……)。他改变了毛主席一贯倡导的用于党内思想路线斗争的“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压制党内的“左派”,……,同时又以“先富后富”,“小康”之类的口号为诱饵,迷惑党员群众。——一面是政治上的威逼,一面是经济上的诱惑,用来保证他所主张的政治路线可以长期推广执行。这就造成了党内左派失去了群众基础,不能提反对意见,提反对意见必遭打压,不能够言“左”,言左者必遭殃。党内民主完全丧失。到后来,几乎到了“万马齐暗”,“噤若寒蝉”的程度。而这股风气很快影响了全社会。
这应当是共产党内右派能够快速夺权并长期把持权力的政治原因——其最关键的背景,是并不在民众视线之内的中国军队,以及对他们有号召力和指挥权的他们的军事统帅。这种权力与领导者的资历和威望有直接的关系,而不仅仅决定于某种任命和某个职务——甚至最高职务。
军队这种政治力量,恐怕是研究文革历史的人很容易忽略的。这种影响,直到目前还存在。而党内斗争的尖锐复杂残酷,也是仅仅读了几本书连马克思主义是何物尚且弄不清楚就大言不惭地想研究文革历史、对文革说三道四的八零后完全想不到的。
前面对右派掌权过程的分析,即在文化大革命以后,毛主席去世不久,右派迅速掌权——对这个过程,仅仅涉及到政治层面,局限于党内。并未涉及十分深刻的社会和文化背景。
实际上,右派能够掌权,资本主义在中国得以复辟,有着历史的必然性。
终于导致修正主义思潮在全社会大范围泛滥,并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引起了资本主义的大面积复辟。对这个过程的研究,即搞清楚修正主义思潮的来源以及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如何产生的,至关重要。
通过这种分析,我们将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中国,社会主义一定能够最终战胜资本主义,而在这个过程中,文化大革命所起到的作用,在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最关键时刻,会充分发挥出来。毛主席的远见卓识,他发动文化革命的根本目的,在那时候才能被更多的人更深入地理解。
所以,那些断言文革失败的人,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也包括给文革下结论的断言文革是“浩劫”的所有政治人物,其实是非常幼稚和可笑的。这一点,也留待以后再说。
总之,在复杂严酷的政治背景下,共产党内左派失去了权力,中间派几乎完全倒向右派。这使得资改路线可以长期推行。但这并不是说,左派力量已经完全丧失,他们完全失败了。
在政治斗争中,为保存力量,争取时间,等待机会,作出暂时的妥协,也是最常用的策略。
所以,从表面看,长期以来,共产党内的左派还处于弱势,一些老党员也包括一些新加入者,在有限的生存空间里,一直在顽强地发出坚决反对资本主义的呐喊,作出的强烈抗争。他们的努力在一些人眼里,似乎有些不合时宜,没有被更多的人理解,——他们顽强地表达了他们的“存在”,就已经释放出强烈的政治性号,就已经具有了伟大的历史意义。而权力中心的左派似乎完全销声匿迹了。
但是,这一定是一种假象。共产党内的左派仍然存在,他们在一定条件下肯定会迅速崛起,重新执掌党内大权,重新引领中国人民走向社会主义的大道,因为共产党内的左派也有着广阔的社会背景——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已经出现过的人类社会最科学最先进的社会制度,她所起到的示范作用,以及文革埋下的种子,在一定条件下必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催生出另一棵生命力无比顽强的社会主义大树,这也是历史的必然,是任何人都阻挡不了的历史趋势。
下篇文章,我们将把共产党内的“左中右”置于一个更广阔的背景下来考察,即中国社会这个大背景。但话题可能扯得很远,比如会研究社会主义公有制思想的经济根源,这也是共产党左派力量的源泉,是他们能够存在的理由。还会研究产生修正主义思潮的社会背景。当然,一定会涉及到对文化大革命的评价。要想讲清楚左中右问题,以及我们应当怎么办,这些都是无法避开的重要课题。
2009年1月30日
关键字:左中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