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 对人性发力-新浪吉林网www.jlsina.com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0:56:09
 

  《追风筝的人》:

  追忆对人性发力

  现在好像能写字的人,有70%都可以出书。因为量多,所以我们容易麻木和茫然。但在彷徨和选择间徘徊,也会有特别的欣喜、收获。看到现居美国的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所著《追风筝的人》,即是这样的心情。

  书里讲的是关于罪与赎罪、爱与恨紧密交织的故事。故事发生在当代,背景是战乱前和战乱时的阿富汗。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与相仿年纪的仆人哈桑情同手足。共同的快乐是童年共有的天性或者冥冥中的缘分使然。然而人性的本质却容易在突如其来的命运插曲中突显其料峭。

  阿富汗人有放风筝比赛的传统。在哈桑的协助下,主人公“我”赢得了一场风筝比赛。之后,本来就因为是哈扎拉人而受歧视的哈桑被另一群龌龊而又强大的富家子弟更加敌视。哈桑为帮“我”追回落地的风筝而跑出很远,与那帮暴徒遭遇,受到了强暴。而“我”,目睹了这一切,因为恐惧、因为更为复杂的人之类别意识而做了无力的旁观者——“‘我’仍有最后的机会可以决定,一个决定‘我’将成为何等人物的最后机会。结果是,‘我’却跑开了”。

  如果犯了错,还意识到是错,负罪之心让人更为困惑。“我”借故赶哈桑,却受到了父亲的强烈阻挠。“我”当然不会想到,哈桑根本不是老仆人阿里的儿子,而是父亲的私生子。“我”当然还不会想到,阿富汗战乱“我”和父亲逃到美国,竟成了和哈桑的永别。

  一切都在意料之外,而一切又都在逻辑之中。

  故事情节很是曲折,但丝毫没有刻意卖弄和哗众取宠之嫌。作者以最为平实的语言,追忆和陈述旧往及现实,真切地描绘蕴涵人心深处的挣扎和忧伤。

  即便我对阿富汗的故事并不熟知,但是读了此书依然有深深的震动,因为心灵成长的艰难、因为现世并非偶然的无奈、也因为阿富汗的文化风情。

  这本书,给了我非同寻常的阅读体验。震动之余,是一种畅快,一种心灵被涤荡的爽然。

  《追风筝的人》是作者的第一部小说。小说一经出版,即引起世界范围的轰动。有一美国报纸如此评论:生命的节奏是这个故事的架构。这部小说以1970年的阿富汗和之后的美国为背景,文采飞扬、雅俗共赏。作者以恩典与救赎勾勒生命圆满循环的功力展露无遗。这是一部极具疗愈作用的恢弘文学作品;还有一家报纸评论说:这不仅是一部政治史诗,也是一个关于童年选择如何影响我们成年生活的极度贴近人性的故事……兼具时代感与高度文学质感,极为难能可贵。

  方方面面对此书的高度评价,也正解决了何为好书的疑问。一本好书,是应该有其品质的。 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