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是国学的精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4:05:10
张文修
国学,从定义上来说是指中国传统的学术和文化;从内容上则包括广泛,儒、释、道及诸子之学,乃至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医卜星相,等等;若以现代学术观点分类,则可划分为文、史、哲、科学、军事、艺术、体育,等等。
任何事物都有个重点,国学的内容博大精深,也要有个重点,从继承的角度来说也需要有个精华部分,故而有学者将国学定义为以儒学为主体的传统学术和文化,从中可以看出侧重于思想精神领域的倾向。儒学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这是毫无疑问的历史事实。然而这种国学定义未免不够抽象,仅仅是结构上的突出。
精华是要浓缩和升华的。莎士比亚曾经赞美人类是宇宙的精华,在中国儒家经典中也有类似的话,例如《礼记·礼运》篇中就说道:
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
站在中国人的角度来看,《礼记·礼运》中的这段话更为精彩,不仅是因为它具有恢宏的气度和精彩的修辞,更因为其中包含有传统哲学的话语,隐含着中国式的逻辑结论。
既然人类是宇宙的精华,那么人类及其所创造的学术文化的精华是什么呢?当然是人类的精神成果———思想。西方哲人蒙田说过:人是会思想的芦苇。人像苇草一样脆弱,但他由于有思想,所以又是伟大的。相对于宇宙中的其他物质来说,人类具有严密精致的思维、复杂细腻的情感、坚定合理的目的,即现代人类精神学所说得知、情、意三个组成部分;若依据传统儒家的观点,人类的心灵因该具有广博的仁爱情怀、超越性的智慧和坚忍正义的勇气,即儒家所常言的大仁、大智和大勇。国学既然定义为传统的学术和文化,那么它就可以说是属于一种知识了。从宏观的角度来看,知识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纯粹客观知识,另一种是与主体内在有关的知识。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两种知识,《礼记·曲礼上》云:
户外有二屡,言闻则入,言不闻则不入。从上文中我们可见上古先秦的风俗习惯,这是一种纯粹的客观知识,这对社会风俗史很重要。然而这种知识我们却不能完全照搬模仿,因为现在我们已经不再把鞋子放在门外,房子更加严密,根本不知道里面是否有人谈话。这个历史资料还告诉我们,古人非常尊重他人的隐私,避免探听他人的隐私也防止了自我心灵的堕落,尊重他人,也是在尊重自己,总之这是对人类全体人格的尊敬,是人类超越万物的自尊的体现。这种精神就是一种与主体自我有关的知识,它不因社会物质的变化而改变,能够而且必须为我们所继承。
我们从孔子对待知识和学习的态度中更加清晰可见思想精神的重要性。孔子授弟子以六艺,也就是传统的学术文化。《论语》中还有孔子教育自己儿子孔鲤(伯鱼)学习“诗”、“礼”的两则,为学者所常引用。然而值得指出的是孔子强调学习传统学术文化,不仅是学习一种纯粹知识,更在于通过这种学习成就完美的道德和人格,揭示并实现生命的本质和意义。“诗”、“礼”固然是当时上流社会交往所必需的知识,但更为重要的是其中包含了上古时代的优秀道德,这些为品德培养所必需,所谓“无以言”、“无以立”、“其犹正墙面而立”,强调的就是这一点。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诗无邪’。”就是说《诗》的全部精华,在于其作品思想的纯正性,学习《诗》,目的就在于净化人的心灵,感发人心之善,使人得其性情之正。
孔子强调知识中的思想精神,这一心法为后世
优秀的儒者所深刻理解并加以继承。例如陆九渊认为儒家经典的核心精神就是崇德好善,学习经典的关键就是要学习这种核心精神,去成就完美的品德,实现生命的根本目的,他说:
三百篇之诗《周南》为首,《周南》之诗《关睢》为首。《关睢》之诗“好善”而已。
《尚书》一部,只是说德,而知德者实难。
陆九渊承继先秦儒者“古之学者为己”的精神,视揭蔽心灵,认识践履生命本质和意义的学问为正途;他痛心疾首地批评私心自用、自高自大,将学问作为自我装饰,以满足个人名利欲望虚荣心为目的,卖弄学问的现象。这一点对我们现代的学者来说仍然具有振聋发聩的教育作用。
对于客观知识来说,无论是人类全体还是个体,当然是懂得越多越好。然而知识是“无涯”的,个体生命的时间是“有涯”的,以有限的个体生命追求无限的知识,当然只能是“殆矣”。或许对无限客观知识的追求体现在全体人类在其全部的发展过程之中。因而对于一位人文学者来说,如果他不懂得核发电站的制造知识,这不是什么丢脸的事;然而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如果他缺乏主体内化的知识,缺乏对生命本质和意义的了解,那么他必然是个有缺憾的人,必然会遗憾地走过自己的一生。据说二战时德国纳粹有很多人都有很高的知识水平,例如可以用钢琴弹奏西方古典音乐等等,但这不过是懂得某种客观的知识技巧而已,如果他们能真正理解古典音乐大师们悲天悯人的情怀,他们就不会犯下令人发指的罪行。
有人质疑“国学”存在的必要性,理由是外国皆无各自的“国学”。这个理由看起来很是充分,其实毫无必然性。为什么别人没有,我们就不该有呢?缺乏自信、唯他人马首是瞻的心理一目了然。试问世界上哪一个国家像我们一样拥有五千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呢?况且现代中国人将“国学”与“西学”并称,已经表现出我们站在螺旋发展的高峰之上。
初民时代对于宇宙和生命的理解与现代人不同,其中有许多优长之处已经被现代人所遗忘,这是优秀的文明基因,是人类的文化之母。单一的现代文明是危险的,多种文化基因或许能够帮助人类度过未来的某种危机。五千年连绵不绝的文明使中国人还保有这些优良的智慧和道德,因而它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体人类。作为中华文明的子孙,更应该珍惜、继承其中的思想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