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加坡微型课程研究项目得到的启示--vivien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1:21:16
从新加坡微型课程研究项目得到的启示
微型课程是运用计算机通讯技术(1CT)来达到特定目标的小教学材料。微型课程都是一系列半独立性的专题或单元,容量很小,建立在教师和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强调深度而不强调广度;持续时间比较短;教学内容的选择范围十分广,可以涉及很多课程内容领域并且适合于不同的学习结果;强调信息技术在小型课程中的使用,即课程中整合了有助于提高课堂中教学与学习过程有效性的计算机技术。微型课程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抛锚式教学、基于问题的教学和情景认知理论,这些理论着重探讨了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而非侧重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机械掌握。微型课程的设计开发主要包括五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基于资源的学习;基于情景的学习和协作学习。
微型课程的设计的主要特点:
1.微型课程的学习目标少而清晰,体现了“微”字特色
在我国目前的教学实践和课程整合实践中一些教师对培养目标、学习目标的认识很模糊。我们知道学习者发展目标的达成是我们教育活动的根本目的,若发展目标不清晰,那么所有的教育教学行为都将是无意义的行为。而微型课程一般只关注两到三个具体的课程目标,目标陈述非常清晰,是现实的可达到的。目标数量少,则可促进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学生能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信息化社会的要求,能够根据个人的需要创造性地使用ICT工具获取、开发、分析、交换和呈现信息,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
2.正确地对待技术以及合理地使用技术
设计微型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利用计算机通讯技术开发小规模的学习材料,以促进学习的有效发生,所以它绝不是信息技术与课程的简单相加,而是以课程为出发点,信息技术只是服务于课程,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微型课程没有盲目追求复杂的先进的技术,而常常是根据活动的需要选用一些简单的技术和工具。教师有时根据课程的实际需要利用了几个网页链接和Word模板来支持学生的学习,不是为了技术而学习技术,而是将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研究、设计的工具,帮助学生完成多种重要的学习过程,这样学习者可以较少地依赖老师传递信息,而更多地依靠他们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创造他们自己的学习策略以及建构他们自己的知识和理解。信息技术既作为学生处理加工信息的工具,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可以说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学习的优势。这一点在我国现有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虽有所体现,但做的还不够,应该予以强调。
3.活动的设计和情景的创设
微型课程是以某一学习主题为核心组织起来的相关活动,所以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将技术整合到课程中去,更重要的是将已经脱离社会的学习活动回归到真实的生活中,将人为孤立起来的知识回归到真实的生活源泉中,将单一的被动接受学习方式还原为丰富多彩的学习方式群落。微型课程课时一般比较短,教学材料小,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所设计的活动一般和现实相关,不只是让学生提取知识,而是鼓励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思考,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学生既学习了本门课程的知识,也丰富了其他相关学科知识。教学的教育性是客观存在的,在微型课程中,教师总是尽量设置一些与现实问题联系在一起的情景来感染学生,对于学生的情感具有积极的影响,并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励学生完成指定的任务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支架式学习策略的使用
微型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更多的主动权,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可以完全离开教师的指导进行探究。事实上,在整合的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内容呈现者、学习帮助者和课程设计者等多重角色,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控制和学生的自主活动之间要达到一种平衡状态。教师为学生创建“有源”的学习环境,根据学习过程的需要为学生提供不同形式的支架,不断引导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顺利穿越“最近发展区”,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同时它对学生日后的探究性学习也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使得学生根据实际的需要寻找或构建支架支持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