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的价值取向与股市大趋势\\张敬伟:农民工的生活困境是城市现代化的瓶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4:05:09
 张敬伟:农民工的生活困境是城市现代化的瓶颈 

张敬伟 财经评论员

金融危机下的农民工,工作强度增大,收入锐减,消费压低,还面临很多的罚款。昨日,南都传播研究院联合麻省理工学院黄亚生、中山大学政务学院郭巍青两位教授的研究团队共同发布《金融危机下的农民工收支状况》调查报告。研究于2009年7月起实施,对珠三角五市(广州、佛山、深圳、东莞和珠海)的1500余农民工进行了调查。(1月16日《南方都市报》)

珠三角是中国最富裕的地方,单就经济总量和人均GDP看,跨过人均万美元的现代化门槛不会太久。但这个地区,也是农民工最为集中的地方,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很尴尬,他们依然是这个地区的边缘人,从统计学意义上讲,他们虽是GDP、财政收入的创造者,但并非纳入“人均”的“分母”。因此,珠三角的现代化和他们无关,他们不过是在这个地方打工谋生的过客,是城市聚落里地位最卑微的弱势群体。

经济荣景时,农民工享受不到城里人看得见摸得着的收入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障权利。经济危机下,加班多了,钱挣少了,款罚多了...农民工的生活变得更为困窘。在我看来,珠三角农民工的生活困境像一面镜子,普照出中国农民公的现实生态。每年2.2亿农民工涌入各个城市,代表着1/6的中国公民背井离乡,但却处于城市和乡村的“夹层”。这个“夹层”是中国现代化的瓶颈。

现代化,首先是城市化。但中国的城市化是在一种极端矛盾的状态中进行的,一方面是大流通大市场的潮流滚滚而来,一方面是老旧的户口制度泾渭分明地给每个人标注上城里人和乡下人的不平等身份。前者,带来每年2.2亿人的农民工涌向城市打工;后者,决定了农民工在城市的“第三等级”地位。

不平权的身份,相对落后的学历水平,要么成为劳动密集型打工族的一员,要么在城市里成为自主谋生的“走鬼”。不管选择哪种工作方式,因为缺乏平权保障,都决定了农民工在城市的艰难生活。

讽刺的是,由于农民工打拼生活的选择地都是中国最富裕最发达的地区,农民工的现实生活越是艰难求生,就越对比出中国最发达地区的“落后”来,越榨出中国城市现代化的“小”来。制约中国城市现代化的这些短板要素,关键不在于经济基础的薄弱而在于上层建筑的滞后。

首当其冲,户口制度存在一天,城乡居民的身份差别就无法消弭,城乡居民的平权待遇就是一句空话。因为不平权,农民工在城市,就业机会、岗位待遇、收入水平、居住环境、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等都无法和城里人相比。值得一提的是,在户口制度的改革上,越是发达地区,越有抱残守缺的思维。譬如京、沪、穗等一线城市,却成为户口制度的坚守者。生活在这些城市的农民工,权利被打折而遭遇的生活困境更为彰显。

因为制度导致的不平权,农民工在城市还成为城市管理者过度关注的对象,并遭受着城市市民的白眼和污名化。农民工面临的很多罚款,“走鬼”和城管延续多年的“博弈”,就是明证。

不要漠视农民工在城市的窘迫,这种窘迫是中国城市现代化的短板,也是中国现代化的瓶颈。只有高楼大厦和GDP的中国城市,那只是经济上的现代化;中国城市现代化最亟需的就是通过立法和制度设计,给予所有公民以平等和自由的工作和居住选择权,让“农民工”成为历史名词。当国人自由自在地选择在中国任何一个地方生活和工作时,当国人的权利在各地没有任何落差时,这才是真正的现代化。

现代化攸关权利,无关贫富。  政府的价值取向与股市大趋势
           时寒冰
    政府需要一个怎样的股市?要了解这一点,就应该清楚中国所处的大环境:出口下降、内需不足、投资缺钱。激活经济的唯一途径是拉动内需。那么,股市对消费有影响吗?
  股市对消费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这次次贷危机发生后,美国股市从14000多点一路下跌,公众的消费也一路下滑。等到股市今年3月份在6400多点的位置企稳上扬,美国公众的消费信心也逐渐恢复。
  中国亦如此。2007年10月后,股市一路下跌,消费也一路下滑,如何拉动内需成为政府最头疼的问题。等到股市从1600多点的位置起来,消费也跟着起来了。
  股市与消费的联系,何以如此紧密?
    股票与现金一样,都是财富的存在形式,并且,股票的快速变现能力决定着,它随时可以转换成现金。知道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两者的关系了。对消费有真正影响力的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货币供给,还包括内生出来的货币,即股市上涨对购买力而言,相当于内生出一部分货币,对股票的持有人而言,相当于个人财富的增长,个人购买力自然也随之提高。
  个人财富的增加,必然会刺激消费。因此,在美国股市上涨到14000多点时,美国的消费动能非常强。这是因为,在美国人的财富构成中,股票等证券类资产占比较大,股市对消费的影响更直接。也正因为认识到了这一点,中国政府在应对次贷危机、刺激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首先就是激活股市,把股市从泥潭中拉出来。
    因此,2月12日,我在《中国股市已经踏上狂热轨道》一文中写道:未来的股市走势,将超过很多人的预期。疯狂的单边市可能持续交替上演。有关部门炒概念,使得股市在“故事会”中走出令世界瞠目结舌的行情。
    事实上,在中国经济受次贷危机影响,陷于被动状态中时,各种利好消息不断出台,在今年7月29日以前,很少看到股市有像样的调整,稍微一调整,马上就会有政策出台,中国股市走出了一波强势上扬行情。 那么,最近的股市下跌,又代表着怎样的玄机呢?
    这与决策者对通胀的担忧有关。
  股市影响消费,当然也与通货膨胀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中国尤其如此。由于股市会内生出一部分购买力,这些购买力一旦形成消费,就会推高物价,从而加大通货膨胀压力。正是由于这一点,每当通货膨胀压力出现时,中国政府就会调控股市,因此,通胀较严重之时,中国股市是没有牛市的。A股的历史证明了这一点。
  但是,一方面,这次的通货膨胀隐患实际上与股市并没有多大关系,而是天量信贷资金持续注入的结果。另一方面,尽管股市较之1600多点已经翻倍,但对于大多数深套的人而言,这一反弹尚不足以帮助他们解套。第三个方面,股市的这波上涨吸收了多余的流动性,缓解了供求关系,有利于物价稳定。如果没有股市的吸纳作用,资金快速流进商品市场,必然推动物价上涨。
  很显然,这波股市的上涨,与过去的牛市相比,对通胀的影响力是非常弱的。真正带来通货膨胀隐患的,是天量信贷资金,正因为这一点,央行开始对货币政策进行微调,7月份的信贷投放大幅度减少——全国当月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3559亿元,与6月份当月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1.53万亿元的规模相比,降幅高达77%。
  对于一个资金推动型的牛市而言,信贷投放的收紧,不仅直接减少了股市资金的供应,更重要的是,它给人们带来了一个预期或者一个暗示,即股市的持续反弹开始遇阻。群体性思维或选择,必然影响股市的走势,加之前期众多获利盘欲变现,于是,快速的出逃行为集中出现。A股出现了一波近乎“5·30”事件的暴跌。
  但是,应该认识到,对于政府而言,它非常需要一个保持稳定或相对坚挺的牛市。
    首先,这是融资的需要。这轮调整始于今年7月29日,当天,中国建筑上市,通过A股筹资人民币500多亿元,成为今年以来全球最大的IPO交易。新股发行不仅规模大,而且,量也非常密集。如果股市迈入熊市,刚刚重启的融资可能被迫终止,这显然不符合政府的利益取向。
  其次,如果股市走熊,消费必然受到抑制,而决策层最头痛的内需拉动问题,也可能雪上加霜。宏观经济数据中,7月份工业生产和投资数据明显低于此前机构的预期,特别是出口跌幅再次加大,实体经济要实现复苏,内需的作用显而易见。因此,在实体经济的基础依然脆弱的今天,股市的走向不仅关系到广大投资者利益,对政府而言,更是事关经济复苏的大局。
  在目前阶段,股市出现调整甚至快速的调整是正常的,但股市持续暴跌并走熊与政府的利益取向显然是相背离的。如果承认政府在股市中的作用,那么,作为一个经济体,政府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会如何影响股市,是不难想象的。当然,在泡沫已经累积的情况下,政府也倾向于先通过“国家队”的高位变现挤压部分泡沫,然后低位接回,如此一箭双雕之举,立牌坊又增加收益,这必然会加剧股市的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