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庄子的自我价值取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07:39:04
献给弘扬庄子文化国际高层论坛"y4
,W
作者: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钟祥  {
©逍遥社区 -- 逍遥社区,我的天地  RL7bX
内容提要:“清静无为”、“顺于自然”,是庄子人生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庄子的“无为”是指“上必无为,下必有为”,这种“下必有为”,即是自我价值的实现,身处乱世中,如何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庄子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那就是:以生命为首要的自我价值,在此基础之上,追求一种相对的自我价值;以“无用之用”和“巧用”体现自我价值;以“凝神专一”实现自我价值。av&*w
关键词:庄子   自我价值   重生轻物  无用之用   n1(`
©逍遥社区 -- 逍遥社区,我的天地  q% PJ
On Zhuang Zi‘s Inclination and Way of Personal value 9
(Zhong Xiang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Lan Zhou 730070)‘M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on the realization of personal value of Zhuang Zi, which is how to realize personal value in the perverse world. This theme will explain ZHuang Zi‘s way in which realize personal value in three segments, i.e.regarding life as the prime personal value,and pursuing a relative }o#
personal value on its ground; Using"useless usage"and "apt usage" to  embody personal value; Using spirit‘s concentration to realize personal value.I
Key Words: Zhuang Zi,Personal value,Inclination and Way, Valuing life and Scorning Profit, "Useless Usage"-h
©逍遥社区 -- 逍遥社区,我的天地  r<}x
此文的题目之所以用“自我价值取向”而不用“人生价值取向”,笔者出于如下考虑:人生带有普遍性的意味,可涵盖他人的人生;而“自我”则有它的独特性。在这里则专指庄子。有的论者称庄子崇尚“无为”,这不符合庄子思想的全部,庄子实质上是主张“上必无为,下必有为”,认为“在上”的统治者如果清静无为,便可较少地骚扰、鱼肉、残害百姓,百姓就可过太平日子。而作为百姓,则应该有为。他的有为所体现的自我价值取向,就是什么是人生的首要自我价值以及如何才能体现、实现自我价值,本文拟就这几个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以就教于方家。7}>xx
©逍遥社区 -- 逍遥社区,我的天地  L
(一)s+Aup
©逍遥社区 -- 逍遥社区,我的天地  6yaLh=
以生命为首要自我价值。庄子认为,富贵是人们都向往的,而贫贱是人们都不愿的,但富贵比起生命来,就次要得多了,所以在《让王》篇里有:“虽富贵不以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由于道家把“养生”、“全身远害”当作人生主要的处世哲学,就形成了“物物,而不物于物”和逍遥于尘垢之外,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理想。基于此,荣华富贵、高官厚禄都成了束缚精神自由、甚至能残害生命的身外之物,故而应视为敝屣,不应对它们有丝毫的留恋。在《庄子》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统治者曾两次聘庄子为相,都被庄子严辞拒绝。bS~3s
©逍遥社区 -- 逍遥社区,我的天地  97: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秋水》)?-
©逍遥社区 -- 逍遥社区,我的天地  g:P^WT
庄子对楚王的许以为相不屑一顾,以神龟作比,宁愿曳尾于泥水之中,也不愿做统治者的牺牲品。一国之相位,如果拥有之,其身价则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倾一国,这是许多人求之不得的事情。然而,庄子认为,它与生命比起来,是太微不足道了。由此可见,庄子把生命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他认为,生命才是首要的自我价值。T
©逍遥社区 -- 逍遥社区,我的天地  ?fH
在《让王》篇中,庄子的重生轻利思想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虽然此节不是庄子所作,而是他的后学所为,或是一位不满时政的隐居之士的作品①,它也最能充分体现庄子把生命看作首要价值的人生观。尧以天下让给许由,许由不受;又让给子州支父,子州支父说,他正在治自己的病,没有功夫治天下;让给隐者善卷,善卷说:“余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纟希。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悲夫,子之不知余也。”遂不受,逃于深山,不知所处。这些不接受天子之位的人,把自己的生命、人身自由看得高于一切。人间最尊贵者莫如天子,而在这些不受天下的人看来,人间最珍贵的莫如自己的身体,莫如“逍遥于天地之间”,这是得道之人迥异于俗人的地方,也是那些整日投机钻营、上窜下跳、出卖人格去捞得一官半职的人所无法企及的境界。所以,《让王》篇说:“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见利轻亡其身,岂不惑哉!”得到高官的,唯怕再失去,患得之,又患失之,整日为得位子挖空心思,绞尽脑汁,不择手段;更有甚者,为保位子、捞位子竟把小命也搭进去了。这些人的确是权势的奴隶,是一个糊涂虫(但在世俗人看来,或许这些人是“能人”、“精明人”)。uCd"W=
©逍遥社区 -- 逍遥社区,我的天地  n5%6(c
《让王》篇里所列举的把生命看得高于君王的,较为典型的是越国的王子搜。越国人把三代君王都杀掉了,王子搜非常害怕,为了不做君王,他逃到了一个山洞里,越国人无君,便到山洞里找到了他。王子搜不肯出来,越国人就用艾草把他熏出来,用车子把他拉回去。王子搜上车时仰天大叫道:“君王啊君王,难道我不当这个君王就不行吗?”让他当君王,其情形就像让他上刑场一样,为什么?因为他害怕的不是做君王,而是怕再一次被国人杀掉,所以,文中说他:“若王子搜者,可谓不以国伤生矣!”他也很聪明,因为他把自己的生命看得比国家重要。也有人说,这是极端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②。D,^&L
©逍遥社区 -- 逍遥社区,我的天地  i
对庄子的这种不以天下累己的人生处世哲学,这种以生命为首要价值的人生观,是应当肯定还是应当否定,我们要作历史的、客观的分析。庄子所处的战国中期,是一个典型的乱世,战争频仍,弱肉强食,统治者虐生害民,骄贪无道,民不聊生。庄子“处昏上乱相之间,”感到了生存的艰难,君是昏君,臣是乱臣,“方今之世,仅免于刑焉,”在此乱世之中,能保住性命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又谈何天下国家呢?所以,庄子只有采取重生轻物、粪土王侯、敝屣天下的处世态度了。他的这种“重生轻利”,要比当时的追逐功名利禄、见利忘义,甚至以身殉物者思想境界高远得多,超迈得多。再者,道家思想的主要宗旨是治身养生,而功名利禄则是身外之物,身体是本,世俗的东西则是末,不能舍本逐末,贵物贱身。所以,《让王》篇又说:“道之真以治身,其余绪为国家,其土苴以治天下。由此观之,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也,非所以完身养生也。今世俗之君子,多危身弃生以殉物,岂不悲哉!”所以,我们认为,庄子的这种以生命为首要自我价值的人生活命哲学是时代的产物,是道家思想贵生贱物的集中体现,我们应对它加以肯定。r,nG_
©逍遥社区 -- 逍遥社区,我的天地  t{
我们也可以进行换位思考:假如庄子不重生轻物而“以天下为己任”,高兴地应了楚王的国相之聘,假如许由、善卷等人在尧让天下给他们时他们也欣然地接受,情况又会怎样呢?庄子许由们会不会成为治国的贤相、明君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当时的环境里,他们不可能以自己的济世抱负施展于世。身处乱世之中,处昏君与乱臣之间,欲把天下、国家治理好,那是不可能的。说不定,受大环境的驱动,他们在卿相、君王的位子上,也可能由原来的高洁隐士变为昏君奸臣--环境使之然也。因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是混乱,你若不“汩其泥而扬其波”,就不能生存,更不可能占据一席统治地位。也像卢梭所说,当一个人上升到统治别人的时候,他周围的一切都去剥夺他的正义感。所以,一方面是重生外物,粪土功名富贵的高洁隐士,一方面是追名逐利、鱼肉百姓的昏君奸臣,两相对比,我们更希望庄子、许由们成为一名高洁隐士,而不愿他们成为昏奸臣,在这种意义上,我们更应该肯定庄子的重生轻利,把生命当作人生首要价值的处世哲学。~iSqT=
©逍遥社区 -- 逍遥社区,我的天地  mZErC
(二)?EF
©逍遥社区 -- 逍遥社区,我的天地  ]?~H
庄子实现自我价值的另一主要途径和方法,即是:在顺乎自然中,追求一种相对的自我价值。庄子认为,在这个大千世界里,物各有其特定的规定性,都要受其自身和客观环境等各方面自然因素的限制,不可能等齐划一,万事万物也是不能类比的。这种观点显然有辩证法的成分。故而,人在追求某一项事物或实现自我价值时,应根据自身的客观因素,作相应的努力,做到“事称其能”,也就算实现了自我价值,而不应作盲目的或攀比式的追求。如晋代的郭象所说:“夫小大虽殊,而放于自得之场,则物任其性,事称其能,各当其分,逍遥一也,岂容胜负于其间哉!”③《骈拇》篇说:“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故性长非所断,性短非所续,无所去忧也。”鸭子的腿天生就短,你不能人为地非把它加长一点;而鹤的腿天生就长,你也不可能人为地给它截短。如果人为地加长截短,则违背其天性。一个人的人生自我价值的追求与实现,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这就是不要忽略客观的自然因素,一味地强调人为。这里包含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如果不重视自然因素,不去作相对于自然条件的追求,则事与愿违,把事情办槽。这种道理在《应帝王》篇的一则寓言中得到充分说明:南海之帝叫作倏,北海之帝叫作忽,中央之帝叫作浑沌。倏与忽经常到浑沌那里去作客,浑沌则热情地款待倏与忽。倏与忽为了报答浑沌的恩德,就在一起商量:人都有眼、耳、口、鼻七窍,来视、听、呼吸、吃饭,而唯独浑沌没有,何不试着给他凿上七窍?他们每天给浑沌凿一个窟窿,七天之后,浑沌有了七窍,结果浑沌也死去了。这个寓言故事多数人认为是提倡“无为”思想的,这也无可否认,然而,我们认为庄子主张的是让人追求一种相对于自身的人生价值则更为妥贴。“无为”是绝对的,在任何情况下,对于任何人来说,都可以“无为”,然而,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则是相对的。从这则寓言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浑沌自身的相对自我价值的实现,便是保持没有七窍,不去视听,这是他自身的一种天然的规定性。然而,他的朋友倏和忽无视浑沌自身价值的相对性,硬要浑沌也像他人一样拥有七窍,结果是好心办了坏事,把好端端的一个朋友给弄死了。这就是说,要追求一种相对的自我价值。.\<80
©逍遥社区 -- 逍遥社区,我的天地  8[UF*
庄子的这种追求相对自我价值的思想在《庄子》其它篇中都有所显现。《养生主》篇中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这即是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人们不能以“有限”去追求“无限”。这显然否定了人的自身价值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的绝对性。知识无限是绝对的,而人的有限生命对无限知识的掌握是相对的,所以,他告诫人们不要去追求无限的知识,而要去追求相对有限知识。这种有限的生命对无限的知识的相对掌握,就是实现了自身的相对价值。k
©逍遥社区 -- 逍遥社区,我的天地  &W*
这种思想在《逍遥游》中更得到了充分的强调。作者用大鹏与小鸟的对比,说明各自价值的相对性。大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而蝉与斑鸠用足力气才从这棵树飞到那棵树,有时飞不到还不免坠落地上。然而,他们并不羡慕大鹏的九万里,反而嘲笑大鹏“奚以九万里面南为?”而另一种小雀也嘲笑大鹏的远举高飞:“我腾跃而上,也不过飞了几丈高,在野草之间展翅回旋,这便是我最得意的境界了。而大鹏将要飞到哪里去呢?”小鸟们认为,尽管他们飞得高不过数丈,远不过两棵树之间,不能与大鹏的远飞九万里相比,但他们已尽力而为之,也达到了自己的最佳境界,也就实现了相对的自我价值,从而获得了相对的人生幸福。④ 所以,也没有必要一定去和大鹏比。庄子认为这种小鸟的自我价值与大鹏的区别是“小大之别”。因为物与物由于自身天然的限制性和规定性,是不能够相攀比的,只有凭自身的客观因素,任其自然地发展,如果不顺乎自然的话,就是违背了道,违背了自然规律。所以他说:“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相传,彭祖活了八百岁,而众人与他相比,不可悲吗?这说明,人也只能根据自身的自然因素,去实现相对的自我价值,而不应作一种盲目的、妄想的或攀比式的价值追求。d4e;W
©逍遥社区 -- 逍遥社区,我的天地  AFYI
(三)2){‘u
©逍遥社区 -- 逍遥社区,我的天地  \5RY
以“无用之用”和“巧用”体现自我价值,以“凝神专一”为手段实现自我价值。庄子的自我价值取向还体现在他主张的“无用之用”和“巧用”诸方面。《庄子》一书中数处提到了“无用之用”。他认为,身处乱世,为了全身养生,保命远祸,必须处于“材与不材”之间,追求一种无用之用的人生处世哲学。在《逍遥游》中,惠子对庄子说:“魏王赠我大葫芦种子,我种植后结了葫芦,用来盛水,其坚硬度不能提起,剖开也无所用。”庄子回答说:“你固然拙于用大器物,……何不用它当作大樽,系于腰间浮于江湖?”这种在无用的状态下寻求一种别的用途,也便是“无用之用”。这种“无用之用”在《人间世》篇中庄子用了几则寓言去说明。栎树虽大,但由于木质的缘故,做什么器物都不能用作材料。然而就是因为栎树的无所可用,才不被砍伐而得以长寿。商丘的大树也因不成材而不被砍伐,而楸柏桑等木材质地好的树,未长成大树即被砍伐,不得终其天年而夭折于斧斤。另有残疾人支离疏,他因身体残疾而不被国王征兵去打仗,从而得以保命,还能够领政府的救济粮,平时在街上靠补衣算命养活十来口人。这更是典型的“无用之用”。庄子总结说:“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庄子认为,树木因不材而免于被砍伐,支离疏因残疾而免于战死沙场,这些都是无用之用。而实际上,这些树木与人的无用之用,正是他们自身价值的一种体现。支离疏不能打仗,这对于国家来说是无用的,然而生命对于他来说是有用的,珍贵的,况且他能自食其力,以自己的小手艺养活十来口人。这不正是他自我价值的真正体现吗?有的研究者认为,庄子的这种无用之用是不顾他人和国家,是极端的个人主义的表现。这种评价也有失偏颇。我们对此应作历史的、客观的分析。庄子身处乱世,在那“仅免刑焉”的时代,在那“无可逃于天地之间”的大环境里,庄子也只有采取这种全身远害的处世哲学,去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了最大限度地、最有效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庄子主张无用之用的同时,也提倡“巧用”。在《达生》篇中,作者数处提及“巧”字。孔子在林中见一个用竹竿捕蝉的驼背人,粘蝉技术十分熟练,像在地上拾蝉一样。孔子就说:“子巧乎?有道也?”说到赌博时,作者借孔子之口说:“以瓦注者巧,以钩注者惮,以黄金注者昏。其巧一也”。在写雕刻艺人时,也有“当是时也,无公朝。其巧专而外滑消,然后入山林,观天性形躯……”这里的“巧”也即是一种技能的纯熟。人无论干什么,只要其技能达到一定的纯熟程度,才能把事情办好,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好,进而达到一种超拔的境界。如何才能够“巧”?这就需要寻找事物的切入点,发现自然规律,也就是要“悟道”,从而以巧用实现自我价值。在《庄子》中,有多则寓言故事都说明要以巧用去发挥人的潜能,去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如不龟手之药的故事。不龟手之药用来防治手冻裂,其作用是一样的,然而,漂洗绵絮的人始终用它涂抹手来漂洗绵絮,而打仗的人把它用于水战,则可以封侯。这就是一种巧用。在《养生主》篇中,庄子用庖丁解牛的故事,去说明刀的巧用,“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由于庖丁巧用刀,才使刀刃不卷不折,用了十九年还像新磨的一样。怎样才能够如此?这就要“依乎天理,”,“以无厚入有间”。正如钱钟书先生引用培根名言所解释的:“非服从自然,则不能使令自然”。实际上,也就是按照事物自然规律,因物制宜,因时制宜,去发挥自我潜能,实现自我价值。Y%
©逍遥社区 -- 逍遥社区,我的天地  Y56$
如何才能够体悟自然界的道,进而顺应它,遵从它去达到人生的最佳境界,去实现自我?这就需要内心世界的自守、专一、凝神,而心不外骛,再加上反复体验实践的过程。精于粘蝉的驼背人说:“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精于雕刻的工艺人说:“未尝敢以耗气也,必斋以静心。”而斗鸡只有达到神智内守,不为外界所扰,望之似木鸡,才能使别的鸡看到它就被吓跑,战无不胜。这都说明了凝神专一的重要性。庄子的人生哲学,实质则是养生的哲学,因为道家思想的核心是治身,要治身,就要先治精神,他的“心斋”也好,“坐忘”也好,都是要人达到凝神专一,心不外驰,进而体悟道的存在的一种途径。体悟了道的实质与内涵,进而顺乎它去有所作为,去发挥人的潜能,才能使人生境界达到理想的高度,以充分实现自我人生价值。一句话,百川归于大海,庄子的各种思想无不与道发生必然的联系,它们既源于道,又回归于道。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也离不开道。4|
综上所述,庄子人生自我价值取向表现在这几个方面:以生命为首要自我价值,在此基础上,追求一种相对的自我价值;以无用之用和巧用充分体现自我价值;以凝神专一去体悟道的存在进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去实现自我。V9
©逍遥社区 -- 逍遥社区,我的天地  gGa
注释:①、②曹础基《庄子浅注》 中华书局  1982年版N>k
③、转引自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87页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v1
④、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商务印书馆  2000年版M
⑤、钱钟书《管锥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w{&84
©逍遥社区 -- 逍遥社区,我的天地  fe
©逍遥社区 -- 逍遥社区,我的天地  M
(作者简介:钟祥,男,1959年生,河南 沈丘县人,现为西北师范大学在读博士,攻读先秦、唐宋文学。联系13838679980)kQ({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