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俗共赏”的审美价值取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0:05:04

9 L% P3 I. W, n
龙开胜

bbs.china-shufajia.com) \( C6 V2 L" a
记得上海著名画家陈逸飞先生去世后的一个星期,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播放了他生前的一段采访,其中有一段对白,至今让我记忆深刻,难以忘怀。记者问陈逸飞,艺术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陈逸飞毫不犹豫的回答:“雅俗共赏”。回答的四字简练、干脆、掷地有声,随后他解释:“艺术太雅,孤芳自赏,不行;太俗,品位太低,也不行。只有当雅俗有机结合时,艺术才能显现其顽强的生命力。”这事当时对我触动很大,此前我还对自己当前的审美价值取向彷徨不定、犹豫不决,看完这段采访,我才坚定了雅俗共赏的审美价值取向是我们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的艺术创作方向的信念。( ?- S) a" y& B4 ]* _. `5 h
bbs.china-shufajia.com" @2 J4 _4 G! W8 E% b3 }
千百年来书法在王字的影响下,已形成了固有的审美模式,并且根深蒂固,要想打破这种模式,重新建立一种新的审美标准,一时还很难。就像穿西服,人们都觉得好看,无论各种场合都可适合,要想重新设计一种新的服装取代它,到现在还没有。回顾书法史,其中也不乏有许多探索和创新者,比如唐朝的颜真卿,宋代的苏黄米蔡,元代的赵孟兆页,明朝的董其昌,清代的王铎、郑板桥等,他们对书法艺术的探索做出了重要贡献,直至近现代的陆维钊、沙孟海、林散之、郭沫若、启功、欧阳中石、沈鹏、李铎、刘炳森、张海等一大批名家对书法的继承和发展都做出了很好的探索榜样,我们再仔细静下心来分析一番,王羲之之后历朝历代的这些书法大家对书法的探索远没有停止,可谓竭尽全力,但其艺术成就几乎都没有逃脱王字的影响,也都是从王字那里吸收许多营养,大大丰富了王字体系。比如唐朝孙过庭的《书谱》是大家公认的名帖,把它和王羲之的《得示帖》放在一起比较,可以明显地看到王羲之书法中具足的浑然底气,孙过庭书法虽然在形变上极有意气能耐,但因欠缺了完满厚实的基质而显轻浮草率,如再将宋四家的书法家与王羲之比较,不难看到宋四家因缺乏篆隶、大草、古楷的深度而显得简陋乏味。所以要想把二王的审美体系全部推翻,再建立一个新的审美体系几乎是不可能的。现代流行书风,发展了好几年,它们的动机无非就是要建立一个新的审美体系,要让所有的人都能接受它们的观点,现在看来失败了,因为它们的艺术不能让官方认可,也不能让老百姓认可,不能达到雅俗共赏,所以艺术要真正达到雅俗共赏,还非一般人所能为。看来陈逸飞先生的“雅俗共赏”是艺术的最高境界,不是轻率得出的结果,是经过深思熟虑和许多实践得出的结论。bbs.china-shufajia.com6 \* k* r! `$ ?/ \' T
* Z  |  \7 ^9 G- u
  所以雅俗共赏不仅符合古代人的审美要求,也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既符合上层建筑的审美品位,也符合平民百姓的审美口味,这是艺术能富有永久生命力的奥秘所在。所以我们没有理由说,雅俗共赏不是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
. p6 V5 ]0 B3 Y- p+ e书法,书法家书法,书法家# ^7 x! V/ R" d( P; O9 ~  K9 l
  最近几年,书协举办各种大赛,我始终遵循雅俗共赏这条原则,它的审美价值取向,决定了我的艺术创作方向。所以这几年我参加的所有大赛都能获奖和入展,弹无虚发,也就不足为怪了。尤其是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获奖作品的创作,更是费了很大的心机。我首先设定的目标就是这次兰亭奖的作品一定更精更细,既要体现出传统功力,又要注意适当的形式,增强作品的视觉冲击效果,同时还得注意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怎样体现作品的精细呢?对自己的创作实力要有个正确的评估和把握,自己的楷书和隶书,虽然也获过奖,但自己最擅长的还是小行书,小行书也最能体现兰亭的精神,所以选择自己最擅长的书体,做到得心应手,不至于匆忙上阵、心里没底,我擅长的小行书,如果写幅中堂,字太小,缺乏冲击力。用大篇幅写小字,又缺乏合理性,于是我想起了册页,虽然在这之前也听说现在参赛的册页作品太多,竞争太激烈,淘汰的可能性大,但反过来想,如果作品写得精彩,做得精细的话,获奖也是有可能的,于是我决定冒险写册页,这也是我参加所有大赛以来第一次写册页,事实证明我的判断是正确的。从选择的纸张,书写的内容,我也是经过再三考虑之后决定的。书写的内页纸,是安徽手工钞纸,上有手工龙纹,精致亮丽,封皮为米色麻布,大方雅观。内容选定明朝王世贞《题海天落照图后》,其中有一段文字“实父十指如叶玉人,即临本亦何必减逸少《宣示》、信本《兰亭》哉!老人谗眼,今日饱矣,为题其后。”和这次兰亭大赛的主题不谋而合,实属巧事。书法,书法家' v, B: T$ a$ a' x

( {( N5 k' \; ^书法,书法家  书法大赛是近几年之事,对于发现新人,推动书法事业的蓬勃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重要作用,的确这几年,一些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出生的年轻人,对传统把握之好,悟性之高,作品之精,实属罕见,这是中国书法界之大幸。翻开六届全国展以前的书法集,许多获奖作品到现在连入展都危险。如火如荼的书法大赛,对于书法的普及和发展,无疑是一个重要举措。对于发现新人,发展个性书风,将是提供一个重要平台和环节,所以书法大赛越来越受到关注,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欢迎和喜欢。对此我有这么几个感受,与大家共勉。
) a" Z9 B8 P7 V; Hbbs.china-shufajia.combbs.china-shufajia.com% n# S2 z8 L/ B) z/ K
一是坚持自己的创作方向,坚持传统毫不放松。你是写王铎的还是写王铎,写米芾的还是写米芾,不要跟风,要自信,不要因为这次获不了奖,马上换别人的,哪种书风能获奖,立马学哪种。同时还坚定一个信念,雅俗共赏是你艺术创作努力的一个方向,有了方向才不至于走弯路。
1 x( @6 `  r  j# @& g# E7 m书法,书法家 二是适当的艺术形式,是美化展厅,美化书法的重要补充。有人反对书法创作形式,认为是做作。那我们每次展览的作品为什么还要裱呢?装裱不就是要好看吗?那适当地做点形式不是更好看吗?随着社会的发展,书法的发展会越来越趋于装饰化、家庭化。书法的尺幅也会慢慢走入小型化、精致化,书法册页这几年为什么越来受到欢迎,比赛投稿的数量也逐年增加,就是因为这个形式好,好收藏,灵活多变,又能较容易表现古代经典,过去的书法没有一件大作品都是手札、信札,今天我要把它放大到展厅,谈何容易,所以说册页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 f: Q; ~8 N9 g$ e) o书法,书法家
9 S5 ~3 @9 w5 c8 ^书法,书法家三是保持良好的心态。古人当时创作的心态和我们现在创作的心态完全不同。古人是因为写字而写字,而我们则因为比赛而写字,获了奖自然高兴,没获奖则牢骚满天,这就像买彩票,越想赢五百万,越赢不了,也像打牌赌博,越想赢钱越赢不了,越无所谓越赢。心态不平,影响创作,这是艺术创作最要命的软肋。
- q, ?& L! E) L9 `; }! T书法,书法家书法,书法家; a* c# v) I# q$ e7 v9 N& U
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坚持雅俗共赏的艺术创作道路,是不会改变的,我相信。
* n$ A. g5 ^9 p4 d7 H6 J: i书法,书法家
书法,书法家# F0 \7 N& D, x& x2 J0 A- E
          此文载于2007年第90期《书法报》bbs.china-shufajia.com/ I* G# B+ G&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