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四组合举措重拳控房价需对症下药\\世界日报:事业单位分拆改革 或成新的怪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3:27:37
 大公报:四组合举措重拳控房价需对症下药 

中新网1月15日电 针对国内房价上涨迅猛之势,不久前国务院常务会议连续更改应对措施,并明确推出四大组合举措“重拳”。香港大公报日前刊发肖隆平文章以为,这四条“药方”并不是对症下药的“药方”。

文章摘录如下:

且看第一条──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的有效供给。其中特别提出要在用地上适当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的供应。从供求关系假象上看,中国的房市确实是供不应求,但如果拿出空置率来反驳的话,似乎事实并非如此。因此,如果真想解决供求关系紧张局面,首先就应该解决空置率问题,再想办法尽量增建新楼盘。

再看第二条──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抑制是必须的,但是怎么抑制才能真正起到抑制投机作用,仅仅通过营业税政策的调整就能达到抑制效果吗?有一个事例或许能够很好地说明问题,北京一位胡姓业主去年9月份花了190万购买了一套南三环附近某小区135平方米的三居室,11月份就以290万挂牌房产中介处。两个月净赚100万,这比很多生意都好做,多交一点点营业税又能算得了什么?

再看第三条──加强市场监管。加强监管是必须的,但怎么监管才算到位,又应该监管谁?这或许是个很值得深思的问题。《中国新闻周刊》曾做过调查,大多数土地违法违规的主体是地方政府。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充斥着政府与所谓开发商的交易。那么,如果只是监管开发商,又怎能起到监管作用?

最后看第四条──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这也是一项必须做的工作,但关键是能否做到位,保障房都给谁保障了?保障房给谁保障、怎么保障才是关键而非建设多少保障房。

因此,要真正让“国四条”做到对房市对症下药,还需更深入地了解更多真实的情况,而非重视并改变措辞。  世界日报:事业单位分拆改革 或成新的怪胎  

中新网1月15日电 美国《世界日报》今日刊发社论文章《中国事业单位改革进退》,该文指出,事业单位改革将全面铺开,对数以千万人来说将有重大影响,对中国的多方面体制变革,也将有重大影响,本次的改革方法是分拆式的改革,改革具有复杂性,改不好或成为新的怪胎。

文章摘录如下:

2010年1月1日起,中国事业单位将全面实施绩效工资,这是继去年义务教育学校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制度后,全国性的事业单位改革内容之一。紧随其后,事业单位的改革将全面铺开,这是中国迟迟未能推进的改革之一,事业单位改革将全面铺开,对数以千万人来说将有重大影响,对中国的多方面体制变革,也将有重大影响。

事业单位是外界最难了解的中国国情之一,国际性研讨会难以将其入骨的翻译;事业单位也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体制之一,是在长期计划经济等的政经体制下形成。笼统而言,中国的事业单位,是在政府机关之外、企业之上的“二政府”机构,有学者总结为“国家办、国家养、国家管”的单位,也就是说,由执政党或政府设立,由国库支钱度日,资产属国家,由执政党部门或政府管理,为执政党或政府办事。

近六十年来,中国的事业单位中央到地方,已扩展到130万家,从业人员有2900万人,简单地理解,学校、医院、电台、电视台、报社等,都是事业单位,更广泛地看,国务院每一个部委,农林水、文体卫等等,全都有事业单位,70%以上的科研人员、95%以上的教师和医生都集中在各类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在中国是如此的独特,也如此的庞大,为何要加以改革,而改革又是十多年难以推进呢?首先,事业单位的资产3000亿元人民币以上,已难以管理,而事业单位年经费已占政府财政支出的30%以上,是沉重的负担。其次,事业单位的非政非企、不三不四的角色,已带来诸多体制性问题,也影响到绝大多数领域的改革,如医疗改革、教育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等。

事业单位在市场经济中异化,比如国家体育总局,是政府部门,又是群众团体,既吃国库财政,又透过各协会大取民间资金,体育界的诸多怪象,皆由之而起。但正因为其异化,出现各色特殊利益,要改革就变得很难。一旦涉及到政治和意识形态,如新闻传播机构,改革更要让路。

中共领导层为何决定今年要“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理由有三,从事业单位本身来说,是其改革不推,其它改革难以推进,如作为医院的事业单位不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就推不动;同时事业单位作为“二政府”,有的变得比政府还难对付,企业和民众意见日大,矛盾越攒越尖锐;最后是事业单位作为政府机构的儿子孙子,他不改革,政府体制改革也难以成功。

按当局部署,事业单位改革主要推行四项配套改革:一是全面实行聘用制,打破铁饭碗,规范人事制度;二是在去年医疗和教育领域先推先试后,全面实行绩效工资制;三是财政投入体制改革,实行“大三类”、“小三类”区分,设置不同的投入机制,既保证事业单位的公益性,又令其人员福利得到保障;四是实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令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老有所养,由之确保社会稳定。

这种改革方法,是分拆式的改革,将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分解为人事制度、工资制度、财政投入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四块,分别制定改革方案,分头推进,等四项改革逐步落实完成,整个体制的改革大功基本告成。

即使分拆改革,分步推进,改革也十分艰难,事业单位改到最后,能否实现中共高层对改革定下的“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16字原则,当然也有疑问。

也有人担心,新事业单位被定位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服务产品,有较强的公益性,并且具有一定垄断性和强制性,事业单位的改革,就具有复杂性,改不好就与垄断国企一样,成为新的怪胎。但不论如何,事业单位将在企业化、社团化改革中,逐渐消散,最后变成一个历史记忆。  徐经胜:退房潮说不定是开发商自买自卖 

开发商“自买自卖”现象并不少见。所谓的开发商“自买自卖”,就是开发商在房价较低的时候通过信贷等手段“买”自己开发的房子,在价位较高的时候,再“卖”掉。开发商“自买自卖”,是囤房的主要手段,也是骗取银行信贷的一种有效方式。2009年,楼市形势一片大好,在一些一线城市,房价在一年之内甚至涨了一倍。在这种情况下,很难相信没有开发商“自买自卖”自己开发的商品房。

而当前的房价不但已经高得有些怕人,而且,自从去年12月份以来,中央在一个月之内5次调控房地产市场,并出台了指向明确的“国11条”,让一些开发商感到未来的楼市危险重重。在这时候,赶快让手里的房子出手,对他们来说,也许是最明智的选择。因此,出现开发商的“退房潮”,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就是一些开发商导演“退房潮”,以此来证明楼市的脆弱,变相向调控施压。

开发商“自买自卖”本就是一种违规甚至是违法的行为,如果现在还能让开发商自如“退房”,也太便宜他们了。有关部门必须加大“退房”的检查和监督力度,一旦发现开发商非正常“退房”,就应该立即予以制止,并依法追究这些开发商“自买自卖”的责任。

杭州的“退房潮”,到底是正常的消费者退房还是开发商“自买自卖”式退房,有关部门要尽快介入调查,给大家一个答案。(徐经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