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设计思想指导魔灯网络课程设计--永恒飞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4:34:42
以学为中心的网络课程设计 
         ——以《土木工程材料网络课程》为例 
              苏达根  张志杰  钟明峰

【摘要】网络课程设计要体现网络学习的自主性。本文以《土木工程材料网络课程》为例, 讨论如何结合课程特点进行以学为中心的网络课程设计。把课程内容重新整合为新的课程体系, 每个知识点由逐层深入的基本知识、观察与讨论及工程实例分析三个栏目组成; 加强其交互性, 设置智能自检测和参与式试验等栏目; 把培养创新能力贯穿其中, 实现知识、能力、素质教育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网络课程; 自主学习; 交互性; 创新能力

       网络学习主要是学习者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的。因此 ,网络课程要充分体现网络学习的特点 ,在以学为中心理念指导下进行教学设计。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 ,特别要体现网络学习的自主性。本文以《土木工程材料网络课程》为例 ,讨论以学为中心的网络课程设计 ,其目标不仅使学习者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还加强创新精神和能力素质的培养。
      
以学为中心的网络课程体系设计
       网络课程首先应区别于教科书 ,网络上能有人 ¬机互动 ,能体现网络课程特定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功能。如果一门网络课程变成文字教科书的翻版 ,基本上可以被书本所替代 ,那么该网络课程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以学为中心的网络课程又区别于课堂教学录像,这样的网络课程主要立足于教 ,类似于看一般的电视教学录像 ,只不过学生对呈现的教学内容及过程有更高的可控性。网络课程若只是把书本搬家或仅以老师授课录像为主体 ,学生只是看和听 ,也就无法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
       网络课程是基于计算机网络传递、处理和交流的具有特定教学内容结构和教学功能结构的教学材料。 [1]网络课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特征。因此 ,网络课程要从“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 ,网络课程内容的呈现需突破教师在教室中的原有的面授模式。其设计方案和教学策略不应沿袭传统的课堂教学的课堂讲授方案 ,要转变角度去考虑学习者如何学,让学习者更好自主地学习。网络课程的教学策略
一是融入教学内容结构中 ,包括对信息的组织、表达如前后顺序、链接和导航等 ;二是相关的教学功能栏目,如课程介绍、学习辅导、学习目标、学习资料、在线交流等。
      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及体系设计是网络课程建设的主体 ,是网络课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课程所表现的知识内容应按照网络教学环境的需要和教学目标进行分解重组 ,使教学内容更适宜用网络教学的形式来表达。《土木工程材料网络课程》围绕以学为中心设计了新的课程体系 [2]:
     1.导学设计
       导学设计是引导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因网页上浏览文字不同于阅读书本 ,应给学习者提供更大的方便,而且学习者也需要得到及时的引导和帮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由于缺乏教师的指导 ,容易发生迷航现象 ,因此 ,网络课程应该建立一个层次清晰、网络明确的学习导航系统 ,以利于学习者自主学习 ,避免学习者偏离教学目标。便捷导航系统一般应包括 :课程结构说明、课程的层次或网络目录结构、学习历史与状态记录、课程和学习单元快速链接、便捷的资源检索、导航帮助等 [3]。同时还应建立明确的操作说明,使学习者能够切换自如 ,进出自如 ,避免学习者迷失方向。课程结构说明要包括课程层次、目录结构、学习记录与学习内容、资源检索与导航帮助等 ,使学习者能够对整个课程一目了然。操作说明应包括介绍界面设计、超文本链接的内容及使用等。引导学习者进行有效学习 ,提高学习效率。
       另外 ,导学还应给学习者一种提示 ,使其对学习内容心中有数 ,减少学习盲目性 ,并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之间形成联系 ,使学习逐层深入 ,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习效果。为此,《土木工程材料网络课程》每章之首除设计了自学提纲与学习要求等一般导学需要外 ,还特别设计了“历史的回顾”专栏 ,介绍历史上一些与该章学习内容相关的有影响的实例 ,并展开讨论 ,激发学习者的探求欲望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自主学习。
       2.课程体系设计
       网络课程体系设计需相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 ,需考虑相关的问题 :一是不仅要传授知识 ,更要重视学习者能力的培养 ,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内容的组织要考虑基础性、扩展性和创造性的有机结合。二是知识的连贯性和整合性。连贯性是要体现出由简单到复杂的层次递进关系 ,通过知识的不断积累 ,使学生的智力发展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更高的水平。整合性要体现与其它课程之间的横向联系 ,打破课程之间 ,甚至学科之间的界限 ,把所学课程的内容整合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
       《土木工程材料网络课程》结合课程的特点对学习内容重新整合。每个知识点均由逐层深入的三个栏目组成 :基本知识、观察与讨论及工程实例分析。一些由大知识点分成若干小知识点的栏目亦按此设置。基本知识栏主要介绍该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此为每个知识点的起始阶段。为更好地理解新概念、新原理 ,以学生原有的知识或经验为基础 ,提出问题 ,启发思考。
         观察与讨论栏是通过观察某种现象、某试验或试验结果 ,启发展开讨论。让学生观察有关的图像或视频 ,以这些现象、实验结果或实验过程构成了多个意境 ,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追求 ,学生通过对这些现象、结果的分析讨论 ,既加深对相关的基本知识的理解,又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中悟 ,悟中学。学习者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由此综合形成而表现出来的理解能力都得以提高。
         工程实例分析栏是通过讨论工程实例 ,一方面使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向纵深发展 ;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发挥网络课程的特点把一些工程实例、试验过程或结果展示给学生 ,使学生如亲临其境 ,以更有利于展开分析讨论。三个栏目紧密结合 ,通过逐层深入讨论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混凝土的强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在课程设计中 ,分三个层次逐层深入进行讨论。首先 ,在基本知识栏中 ,先介绍抗压强度、混凝土强度等级等几个基本概念。然后在观察与讨论栏中让学生观察混凝土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试验过程的录像 ,思考为何经抗压试验的试件破坏后会成为特定的形状 ,并结合动画讨论环箍效应机理。此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为何不同尺寸的试件要乘以不同的系数 ,从而深刻理解试件尺寸换算系数。最后 ,工程实例分析栏结合两个工程实例讨论混凝土强度的重要性及其影响因素。三个栏目逐层启发、逐层深入。这种逐层深入不是把学生的眼光越收越窄 ,而是让学生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看问题,使其视野更开阔 ,更能触类旁通 ,更具创造力。
       每个知识点三个栏目的网络课程教学设计 ,使学生在逐层深入启发讨论过程中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 ,而且充分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启迪思维、激发求知欲 ,培养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学为中心的交互性网络课程设计
       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一个“交互”过程 ,这种“交互”存在于教师与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 ,而教学效果则取决于学习者在参与各种“交互”时的有效性。网络课程应能为学习者提供自主学习及合作学习的互动环境 ,而且这种学习环境必须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创设的。网络课程的设计要提供灵活多样的交互方式 ,如在线讨论区、网络对话、电子邮件等,以提供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实时及非实时交流。同时 ,网络课程的交互设计应该做到界面简洁友好、布局结构合理、操作使用灵活、互动反馈及时 ,有利于学习者学习和自由进出。
        除相关的交互设计外 ,《土木工程材料网络课程》还根据课程的特点每章设计了参与式试验、综合设计实验、材料综合选用、课程设计及自检测等交互栏目 ,力求使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及时得到反馈,实现交互性的学习。
        智能自检测题栏目具有自动成卷、自动计分、及时指出需再复习内容等自动评测功能。智能自检测题设有 A、B两卷 ,前者较易 ,后者较难。这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栏目内设有题库 ,每次的检测题目都是从题库中随机抽取 ,这样不仅使题目多样化 ,还使学生在需重新做题时不会感到乏味。智能自检测
           题具有自动计分和评测功能。在解答每题的过程中会及时指出对错、评定成绩 ,且在自检测题完成之后 ,还会给出该考卷的成绩和需要再复习相关知识点的意见。这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并得到进一步复习的指导。对于一些测试学习者理解程度的题型 ,则可延时给出标准答案 ,由教师在网上发布答案 ,还可采用讨论的方式让学习者自我评价。
       在参与式试验栏目中 ,学生可动脑动手地参与到模拟试验中 ,进行人 -机交互。如混凝土砂率的选择既是难点 ,又是重点。该参与式试验给出相关的工程条件和要求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来选择砂率,选择后即以视频的形式逼真地显示该砂率下的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 ,若选择不当会指出错误所在 ,要求重做 ,直至作出正确的选择。
     
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的网络课程设计
      网络课程的设计除了传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提高综合素质 ,培养能力 ,特别是创新能力。
      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的网络课程需进行创新性的教学改革。书本搬家固然是网络课程的大忌 ,但只在表现形式上作文章 ,即使图像动画非常精美、逼真 ,亦只是舍本逐末 ,难以大器。逼真的动画、图像虽然形象 ,但形象不等于有好的效果 ,关键在于是否有利于能力素质的培养。例如数学上 1+ 2= 3,若在高等教育网络课程上以 1个苹果加上 2个苹果变为 3个苹果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不仅没有必要 ,而且还是一种倒退。把一切抽象问题都形象化 ,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把一切内容形象化 ,必然削弱了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再如主体图形通过旋转 ,从不同角度观察 ,固然有利于理解点、线、面间的关系 ,但若自始至终无处不用 ,其后果是扼杀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土木工程材料网络课程》设计从不同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重点设计了创造性培养专栏;并把创新性培养贯穿于整个网络课程设计中。创造性培养栏目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讨论学科前沿的挑战性问题 ,二是漫谈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史。在讨论这些问题中 ,设有创造性思维点拨 ,使学生在讨论中得到思维训练。
        在网络课程提出了多个培养发散思维的科技前沿问题。如第二章的创造性培养栏目中结合“ 9.11”事件提出钢结构建筑的防火防袭击的科技前沿问题 ,指出钢结构建筑虽有抗震、耐久、环保、节能和施工简便等优点 ,但同时也存在不少缺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 ,从正向、逆向、横向、纵向等不同的方向探索,全方位进行思考 ,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除设计创造性培养专栏外 ,还把培养创新性思维贯穿于整个教学设计中。
       网络课程的特色是设置了资源库。资源库包括了许多延伸性、参考性、补充性的材料以及相关网站的链接。资源库对自主学习 ,特别是创新能力培养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资源库的内容不光易被学习者看到 ,还要根据课程中不同的主题或知识点进行分类设计。资源库既要避免把与课程无关的材料设置进来,影响对课程的学习 ,又要内容丰富 ,特别是要涉及交叉的研究领域 ,这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结束语
       网络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 ,这种教育模式须以现代教育思想为理论基石。网络课程设计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它融合了课程理论、教学理论、信息技术、美术设计等多个研究领域。网络课程设计要体现网络学习的自主性。其网络课程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养创新精神 ,提高能力,增强综合素质。其教学设计的内容和形式需结合课程特点 ,建立有利于自主学习的课程体系 ,并加强其交互性设计 ,把培养创新能力贯穿其中 ,实现知识、能力、素质教育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

 

[1]李康 .网络课程的含义及其教学设计的问题 [J].中国远程教育 , 2006,( 9):46-49. [2]苏达根 .土木工程材料网络课程 [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2004.
[3]陈珲 ,丁穗娟 .网络课程的设计策略与整合 [J].高教论坛 ,2004, ( 8):123.

作者简介 :苏达根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张志杰 ,钟明峰。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510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