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的《经济学家》(《经济学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8:56:31
傲慢的《经济学家》(《经济学人》)
高翔
在我读大二的时候,我的一个哥们,突然兴高采烈的告诉我他拿到了哈耶克当过教授,索罗斯做过学生的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录取通知书,要去雾都重新开始他的大学生活了。当然这家伙为此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他从上高中开始就抛弃了大部分的娱乐,每天被老妈逼着痛苦的模仿着一本叫《经济学家》(The Economist)的据说特牛的英国杂志的文章练写作。在最初的几年里,她的那个在英国呆了很长时间的老妈一般都会草草看一遍然后把他的文章扔到一边,说:“还差得远”。然后他就不得不很郁闷仔细的瞧着每一篇《经济学家》的文章,继续的写啊写。就这样,等到有一天他老妈和雅思考试的考官都认为他的文章可以接近《经济学家》的水平的时候,他去了英国。
也正因为如此,我的这位哥们极力向我推销这本杂志。在他去英国之前,给我留下了足足一打《经济学家》,告诉我他要给我传播《经济学家》的福音云云,让我听得一头雾水,连忙道谢让他打住然后哭丧着脸打了辆车把这一堆过刊运回了宿舍。为了对得起这十块钱打车费,我不得不硬着头皮把这些玩意通读了一遍。
《经济学家》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的名不符实。它没有讨厌的边际成本、相对优势这样的术语,更没有乌七八糟的数学公式,根本就不是一本 “经济学”的杂志,充斥着整本杂志的,是各种各样的深刻的时事政治评论与专题报道,如果它自称Politician(政客)似乎更名副其实一些。即使与经济有关的文章,也多是一些宏观的评论与预测,而少有微观的个案分析。也许在这本杂志眼中,技术层面的东西并不够档次占用它宝贵的版面,而且,据说它分布全球的记者也就是60多人,可见它也并不怎么追求新闻。熟悉足球的人都知道,英国有支大名鼎鼎的曼联队,它的主教练是了不起的弗格森爵士。弗爵爷的工作就是挑选几个球员,告诉大伙我们的阵型就是442了,然后最多强调一下贝克汉姆你老老实实的在右路传中,吉格斯你就给我好好的在左路带球过人,That’s ok。剩下的什么跑多少圈了、打几场教学比赛,则是助理教练们的活计,用不着爵爷操心。《经济学家》就扮演着类似的角色,只不过它“指手画脚”的对象是整个世界。它的编辑和作者们据说都是些鼎鼎有名的大人物(当然这都是听我的那位哥们用崇拜的口气说的,什么某某曾是牛津的高材生,某某是世界银行的经济学家的而某某则得过诺贝尔奖),个个以拯救世界为己任,比方说30年代大危机过后,大名鼎鼎的凯恩斯先生就曾以《经济学家》为阵地,成功的给资本主义指了条新路。所以,当我的那个哥们毕业之后打算到那里谋个职位的时候,就被毫不留情的拒绝掉了,不得不哭丧着脸去了摩根斯坦利做在他眼里很是“庸俗”的投资银行家。
《经济学家》完全不同于美国的那些在世界上有点名气的期刊。它绝对不会像《新闻周刊》那样依靠哗众取宠的大幅彩色照片拖住读者的眼球,再搭配上没有多少信息量的平庸文字敷衍了事。它的编辑们坚信,《经济学家》的读者们都是高贵的深刻的绅士,而不是那些仅仅满足于了解“世界上发生了某某事”的白领职员,它的那些文字精致而有深度的文章并不需要噱头来添乱。同样的,《经济学家》从来都不试图掩饰自己的倾向性。右倾,在政治上保守,在经济上坚信自由市场经济是《经济学家》一百多年来一贯的基调并且一直被它引以为荣,它才不会像《时代周刊》那样表面上保持中立的tell读者们一个发生在世界的某个角落的story但是却在暗地里给全世界的读者们灌输美国人的价值观和语法不怎么标准的English。至于《财富》这样的只会搞搞企业排名,讲述CEO们的无聊故事的财经杂志更是不会被它瞧在眼里。或者说,英国的严肃期刊和它的绅士们,根本就瞧不起美国的那些自以为是的暴发户,并且不愿与他们为伍,所以他们才会拼命的追求深度与精致。当然这是我猜的。
从文风上来讲,《经济学家》有着浓浓的英国绅士的傲慢。它似乎倾向于从上帝的角度来看天下大事,一切都在它的视界之中,什么都可以拿来评论一番。而它的评论有强烈的倾向性与自以为是。给人一种感觉,我就是权威的,我就是对的,中国有问题甲乙丙,法国有麻烦ABC,我给你们指一条路X,信不信由你,反正我已经告诉你们了。就是这样,傲慢而有些无礼,但是却足够的尖锐。这种傲慢甚至对它的读者也能显示出来,它的很多文章深奥而晦涩难懂,并不考虑适应读者的口味,而是让读者们去适应它。而且,种种迹象表明,它的读者似乎也认同《经济学家》傲慢。看看头两页的读者来信吧,世界各地的读者们都会尊敬的先称呼《经济学家》编辑们一声“Sir”,然后,再很有礼貌的用同《经济学家》类似的文风发表自己的可能的不同看法。不过,可以想象,傲慢同时也会带来无知与偏见,因为傲慢的人不会屈尊去了解陌生的事情,却因为习惯而要对它发表意见。《经济学家》对中国的评论就是如此,它有很多文章更多的似乎是没有什么实证根据的想当然的产物,只不过是胡乱的发表一些评论,让作为中国人而又了解了更多的背景信息我只能摇头感慨世上没有完美的事物,赞叹发现了唯物辩证法的马列先贤的伟大。
虽然从根本上来说,《经济学家》是反平民的与贵族化的,但是我还是倾向于用“可敬的”来形容它。我已经受够了那些只会列举出别人的观点一二三,然后指出别人缺点一二三,接着暧昧的用一句“我们认为”讲出一个折衷的“一加二加三”而且这个“一加二加三”实际上又是外国的某些牛人的观点这样的骑墙的所谓的评论。而学习用与《经济学家》相同的思维方式来考虑问题,学习它那自尊而带着绅士的傲慢的文风,尝试发表并且坚持自己的独立的观点,敢于说“我认为”,“我的观点是”,“他们的错误在于”等等意志坚定、惟我独尊的态度,更能让自己感觉像一个了不起的精神上的贵族。《经济学家》之所以能在一百多年间一直保持绅士的风度而被人所敬畏也许正是因为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