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网络战:第五空间的战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0:14:55
经济学人/文 xiaomi2020/译 东西网 2010-08-29 20:51:33
核心提示:互联网的设计目标是方便和可靠,而不是安全。而通过全球网络化,鲜花和野草良莠不齐地同时出现了。
第五空间的战争在冷战的高潮时期,1982年的6月,一个美国的早期预报卫星探测到了在西伯利亚的一次大爆炸。导弹发射?核试验?但看起来这是一次苏联的输气管道爆炸。造成此次爆炸的原因是苏联从一家加拿大公司盗窃来的控制系统中的故障。他们不知道中央情报局篡改了软件,结果是“表面正常的间隔之后,系统突然失控,重新设定了泵机的速度,产生的气压大大超过管道的接口和焊接点所的承受力,”据前美国空军部长托马斯·里德(Thomas Reed)的回忆录记载。他说,结果“造成了最为壮观的一次非核爆炸,火焰甚至可以从太空中看到。”
这可谓是“逻辑炸弹”[1]的威力初露端倪。30年后,当越来越多的关键的计算机系统接入互联网,敌人是否可以用逻辑炸弹从地球的另一端制造停电呢?恐怖分子或者黑客是否能通过篡改华尔街的电脑交易系统制造金融混乱呢?考虑到计算机芯片和软件制造的全球化,外国势力能否以计算机病毒感染高科技的军事设备呢?一位高层军方人士说。“破坏潜力如此深不可测,让我惊恐不已。”
继陆地、海洋、天空和太空之后,战争已经进入了第五空间:网络空间。总统奥巴马已经宣布,美国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属于“国家战略资产”,并任命微软的前安全总管霍华德·施密特(Howard Schimidt)作为网络安全总指挥。五月,五角大楼成立了一个新的网络司令部(Cybercom),担任领导的是国家安全局局长基思·亚历山大(Keith Alexander)将军,他的任务是开展“全方位”行动——以保卫美国的军事网络和攻击他国的系统。至于更为确切地以什么样的方式,在什么样的规则下行动则是机密。
英国也建立起了一整套网络安全政策体系,和总部设在英国国家通讯总部(GCHQ)的“行动中心”,GCHQ相当于美国国家安全局。中国在讨论“如何到21世纪中期打赢信息化战争”。许多国家也在组建各自的网络战机构,包括俄国,以色列和北韩。伊朗自称已拥有了全世界第二大的网军。
网络战会是什么样?负责反恐和网络安全的白宫前幕僚理查德·克拉克(Richard Clarke)在他的新书中设想了十五分钟之内造成的灾难性破坏。计算机病毒让军方的Email系统瘫痪;造成炼油厂和输油管道爆炸;空中交通管制系统瘫痪;货运和城市铁路列车出轨;金融数据被涂改;美东电网断电;轨道卫星运转失控。随着食物紧缺,资金链断裂,整个社会很快分崩离析。最糟糕的是,攻击者的身份一直成谜。
在前情报主管迈克·麦康奈尔(Mike McGonnell)看来,大规模网络战的爆发造成的后果与核攻击不分伯仲。网络战已经开始了,他说,“而且我们正在输掉这场战争。”还没有,施密特先生反驳说。根本没有什么网络战。IT行业的安全专家布鲁斯·施奈尔(Bruce Schneier)指责麦康奈尔先生危言耸听。他说,在未来战争中,网络空间肯定是战场之一,但除非是在真正的战争环境中,否则要对美国施行毁灭性攻击从技术上来说困难重重(只是“电影中的玩意”),也不符合常理,而如果真正的战争爆发的话,攻击者可能是显而易见的。
对高层领导来说,计算机技术是一柄双刃剑。炸弹可以由GPS卫星导航;飞机可以通过远程遥控飞行全世界;当今的战斗机和军舰本身就是巨大的数据处理中心,即使是普通的步兵在上网。但是不断增加的互联互通和不安全的互联网让电子攻击的手段不断翻新;对计算机的日益依赖也增加了它们可能造成的损失。
互联网可以把数据分拆,通过多个路由传输,即使在大部分网络受损的时候它仍能幸免于难。但是一些全球性的数字基础设施则更为脆弱。超过十分之九的互联网访问是通过海底光纤电缆传输的,这些电缆只在少有的几处咽喉要道危险地聚集在一起,比如说,在纽约、红海或菲律宾的吕宋海峡(见上图)。互联网的流量仅由13组潜在攻击风险的域名服务器集群导引。其他的危险也近在眼前:政府管辖不力的非洲正大片地连接至光纤,可能为网络罪犯创造了新的避风港。而正在扩张的无线互联网带来了新的攻击手段。
互联网的设计目标是方便和可靠,而不是安全。而通过全球网络化,鲜花和野草良莠不齐地同时出现了。网络空间无需护照。警察们被限于国界之内,罪犯却可以逍遥自在地四处漫游。敌国不在遥远的大洋彼岸,而就在防火墙之后。心怀不轨的人可以掩盖真实身份和地址,冒充他人,一路骗进高楼大厦,盗走电子时代的数字财富:金钱、个人信息和知识产权。
上一页1 234下一页【21世纪网】本文网址:http://www.21cbh.com/HTML/2010-8-29/5MMDAwMDE5NDc5M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