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巴黎梦 巴黎的上海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0:08:49
    深冬,浑身瑟缩着在上海四处流窜。一个没有暖气的城市,对北方人来说,阴冷得无处躲藏。

    冲进建在上海美术馆顶楼的“Kathleen’s 5”,听说,这是家法兰西餐厅。没来得及放下外地人的落魄和忙乱,便被挺拔帅气的侍应生殷勤接待了。我扑向了最靠高大暖风空调的座位。坐定才发现,阳光透过玻璃天顶洒下来,遍布餐厅的角角落落,连空气中都有了暖暖的太阳味道。一阵窃喜,我竟然闯入了一座“玻璃之城”。

    美术馆的肖女士是个油画家,面容姣好,衣着浪漫,妆也化得毫无破绽。狮子座的她以命令的口气,催促每个人点菜。一向老土的我心突突直跳,不想给北京人丢脸,便点了当年在法国吃过的黑贝汤,却在匆忙中说:“我要个蛤蜊吧。”

    好土的名词!唉,刚坐下,就被优雅的上海绊一马趴。

    肖女士说法国人很爱上海,她的一个法国女友就要求丈夫辞职,两个孩子退学到上海来。最近,这个妇唱夫随的法国男人加入求职大军,奔波于上海的各种面试。肖分析,上海和巴黎有很多共性。首先都是大都市,其次气候都很湿润,第三人们都追求浪漫,喜欢小资情调,而且为人处事也都比较细腻,热爱精雕细琢的美食。

    说话间,热腾腾的蛤蜊上来了。黑里俏的是贝壳美女,含羞地半开半合;红红的火腿方丁,翠绿的香菜,旖旎衬托,犹如一幅宫廷派油画。更遭人忌妒的是这“活色生香”的艳图却以繁华的人民广场南京路为背景。古老的钟楼、忙碌的车流、挺立的摩天大楼就像一幅黑白照片,在玻璃幕墙后为这小小一盘菜拉开了深远的背景。

    吃个饭,我在法国可享受不了那么大的排场。就记得自己在卢浮宫附近免税店和春天百货抢购,累了,扛着大包小包走进了蛤蜊连锁店。因为这儿有巴黎大街上难得一见的热气蒸腾场面。

    每个蛤蜊里,是一汪鹅黄色的奶油汤,绿菜被剁得很细碎拌在里面。轻轻抿一小口,浓汁顺势一滑,直溜下去,温热的感觉很亲切,似乎能从耳朵眼儿里冒出来。里面的蛤蜊肉如少女待字闺中,如财宝匿于深海,我用叉子细细地探寻它,然后慢慢放入嘴中。

    我一边吃一边暗暗叹服,一个饥饿的人,一个购物狂,在这道菜面前也不得不优雅。高贵的力量就是这样,让落魄的人也能矜持起来。

    “不过,大上海有巴黎不具备的东西。她更有激情。”就奔着这个,肖的女友放弃了安逸的法兰西生活。都市的诱惑,要繁华如梦,光繁华不行;要纸醉金迷,但更需要奋斗的阳光。记得在巴黎,一个市政女官员正给我们介绍情况时,忽然流鼻血了,血一下染红了前襟。她撕了一小块纸巾塞住鼻孔继续谈话。我们都劝她休息一下,她竟然说:“法国人一直很悠闲,可中国人都在奋斗,我们压力很大,被逼着努力工作。”班里一个普通生的学习成绩忽然上来了,同学们会羡慕,也会烦躁不安,更想洞悉他的秘密。就像法国的高贵贝壳汤可以感染我这个粗人,上海的激情也感染了雅致的法兰西人。

    上海的现在就是一盘兼容了精彩无限的现代主义和经典永恒的怀旧情结的大餐,探险与机会是汤里吊味的调料。

    这家法餐厅的漂亮食物并不是纯正的法国口味,带着浓重的“阿拉”情趣。座中的客人也远不如巴黎饭馆里的那么清闲,吃饱了可以要杯红茶看看小说,一坐一天。人们在谈事情,在匆匆看表,然后埋单走人。有人甚至拖着巨大的行李,似乎马上要赶赴机场。但在上海的法国人依然喜欢,因为在这里眺望远方,会被生机盎然的景象感染,似乎能赶上高速发展的大上海的节奏。

    玻璃天花板外面,那尊古老的大钟,点点滴滴,迈着上海的脚步。现在是上海时间,我放开刀叉,捧起碗,狠狠地喝了一口蛤蜊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