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的另一种浪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1:55:40
------巴黎印象之五


被称为巴黎母亲河的塞纳河,自东南流向巴黎,环绕西岱岛,在流出巴黎时却转向西南形成一个抛物线,那是因为巴黎的北面有一个山丘,这山丘就是著名的蒙马特高地。从那里可眺望巴黎全景。
蒙马特高地的名气很大,不仅因为有一个景色优美的山丘广场,是巴黎人休闲、欢聚之地,而且有着带血的历史记忆。我们来时,正有一位竖琴师在这里演奏,广场一侧还有一个表演人体雕塑的静静地伫候着让人观赏。高地脚下是巴黎著名的演艺场所,红灯区,以“红磨坊”夜总会闻名于世,还有狡兔酒吧、浣衣坊、爱之墙等等,使浪漫的巴黎又凭添了几分浪漫。山丘顶上有两座教堂,其中一座与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拿破仑凯旋门齐名,同称巴黎的形象,那就是建于1806年落成于1919年的巴黎最后一个教堂---圣心大教堂。
教堂背后还有一个小广场,是美术家圣地。一百多年来法国的著名画家保罗、高更、雷诺阿、毕加索、布拉克等等都曾在这里作画。至今还有不同肤色的画家在这里摆摊招徕游客。据说,如果幸运,随时都可能在这里买到未来价值连城的作品 。
给人印象最深的还是蒙马特高地的那个圣心大教堂。教堂有四个小圆顶簇拥着一个大圆顶,白色大理石外观,既具东方情调,又有巴黎小白宫之称。教堂正面有两尊石雕像.一边是-----另一边是圣女贞德。然而,正是这个百年教堂却有着血腥的历史记忆。公元三世纪罗马统治高卢时期,天主教第一任巴黎教主圣丹尼,被罗马人以邪教罪在蒙马特高地砍了头。传说,这位教主捧着自己的脑袋走下高地,在塞纳河边洗去脑袋上的血污,于4公里外的一个村庄倒地而亡。后人把这村庄叫圣丹尼镇,并在镇里建起一座教堂叫圣丹尼教堂。以后又改为国王陵寝,成为埋葬历代国王、王后的地方。而在蒙马特高地却安葬了这位教主的心。这已是近两千年前的事了。后来在高地建起的这座教堂便称圣心大教堂。
1871年,巴黎公社起义的根据地就在蒙马特高地。在这里,公社的400多门大炮曾经瞄准准巴黎,对巴黎统治者形成巨大威慑。起义失败,蒙马特高地又是公社退守的最后一个据点,自然遭到梯也尔政府的血洗。如果你怀揣国内教科书来瞻仰公社圣地,会倍感诧异,因为,巴黎人不但称蒙马特高地为“烈士山”,还建起一座圣心大教堂作纪念,你会以为是“公社精神永存”之明证。然而,仔细了解,会发现这一切竟是对公社纪念的一个悖论!这里所说的“先烈”是指被公社革了命的公社的敌人;巴黎人集资建起的这座教堂,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带血的殿堂,其目的正是为了镇住公社幽魂!至此,你才发现这世界上还有一本法国人自己写的教科书,和你手中的并不一样。
起点也是终点。这个仅存在了72天的“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第一次演习”,被侩子手梯也尔扼杀了。令人无限怅然的倒是,在我们身边影响我们几代人的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不是演习而是取而代之;存在的时间不是72天而是72年;不是被侩子手扼杀而是自己拱手相让;不是。。。而是。。。;历史的记忆竟如此冷漠,如此具有浪漫色彩!
法国人真正纪念的是公社前80年的法国大革命。现在想来,由于它推动了历史进程,于是,恐怖和血腥成为另一种浪漫。国歌是当年由马赛人唱响巴黎的《马赛曲》,国旗是代表自由、平等、博爱的红、白、蓝三色旗,国庆日是1791年7月14日民众捣毁象征王朝统治的巴士底监狱。法国人纪念,中国人憧憬,几代人为之敬仰、崇慕、向往,顶礼膜拜。连国歌都像是另一个版的《马赛曲》。来到巴黎,也都想亲眼看看巴士底监狱,其实早已没有了,除了巴士底广场的周围建筑外,就是广场上高高耸立的大圆柱,圆柱顶上是一尊金光灿灿的很有浪漫气息的自由女神像。圆柱叫“七月柱”,为纪念巴黎二次革命而竖。
巴黎的协和广场倒是大革命的圣地。我们到时已是黄昏,但见空旷的广场,灯光闪烁,不远处是香榭丽舍大街。广场中央高耸着3300多年前的埃及方尖碑,在灯光映衬下,刻写在碑上的象形字清晰可辨。方尖碑两旁有两个喷水池,池上雕塑栩栩如生。广场一端有两座高大圆柱建筑,在夜间还飘着三色旗的那座是法国的海军总部。到了协和广场,最想知道的还是大革命时被称为“黑寡妇”的断头台究竟安在哪里?来看过的朋友说起它的位置,甚至还见过嵌在地面上一块铜牌标志。惜是黑夜,无法寻觅。
然而,恰恰是夜晚,空寂的广场铺陈在繁华而又宁静的城市一隅。伫立于此,联想那场疯狂年代的疯狂革命,仿佛这广场依然在微微颤抖。是风,冬夜的季风,却又像是断头台下的游魂在低声呜咽、哭泣!
恐怖而血腥的革命却留下了大量的浪漫记忆。路易十六留在断头台上的最后一句话竟然是:“但愿我的死法国不再流血!”王后上断头台时不小心踩了侩子手的脚,竟没有忘记向侩子手道歉!最初,死在“黑寡妇”斩刀下的还是革命对象,后来便是党同伐异,再后来是同室操戈。平民是革命的中坚,有不少人却也死在“黑寡妇”斩刀之下。在恐怖的1793年5至7月间,死在同一架断头台上的有3000多人,最快的斩头速度每30分钟竟达20多个!已是革命化身的罗伯斯比尔,在把他的同伴、革命三巨头之一的丹东送上断头台不久,也被操持同一架“国家剃刀”的同一个侩子手剃了头!罗兰夫人是大革命时期一位著名女政治家,人称“无比美貌和风韵”,吉伦党领袖之一,属温和派,该党大部分文章出之这位才女之手。临上断头台的一刻,她面对自由女神像留下一句千古名言:“自由啊!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她的事迹曾激励过世界上许多革命者和社会改良者,如俄国的克鲁鲍特金,中国的梁启超、谭嗣同等。可是后来,却发现她的狱中日记,证明她的死是殉情,因为她被捕前疯狂爱上了一个人而无法得到精神解脱,在帮助同伴逃走后安静地坐等警察抓捕。她的狱中日记还被情人的回忆录所证实。
还有一个浪漫主义的革命家,那就是第二等级的贵族青年拉法耶特侯爵。他曾变卖全部家产,带领一群年轻贵族远渡重洋投身美国革命,成为华盛顿身边的一位少将,而且多年不拿美国一分薪俸,纯粹的义务兵。他回国不久大革命爆发,因为是贵族身份,不由分说也被推上了断头台。
路易十六血洒广场,并没有阻止法国流血,相反,带来了全国范围的血雨腥风。各地效法巴黎,有数万人在短短几个月的红色恐怖中死于非命。在我们看来一定很伤感,然而,当其时也,一些上断头台的人临刑前竟谈笑风生、不忘幽默,很流行的一句话是嘱咐行刑者,“下次国民议会不要忘了订一个人头权法!”
这场大革命以摧毁巴士底狱为标志,可是,当暴动者涌进这座城堡似的监狱时,发现那里只关了7个犯人,民众很不解气,便冲进国王陵寝,撬开一个个棺椁,将历代国王、王后遗骸扔到大街上。暴动者意外发现死了数十年的路易十五屍身尚未腐烂,竟架起尸体游街示众!
令路易十六想不到的是,一场为解决财政议题的三级会议合并召开后,竟导致十年的全国大动乱!激进的民众也没有想到,力主恢复中断了100多年国民议会的,是受启蒙运动影响最深的像拉法耶特那样的贵族,而这一主张竟受到国王的支持;也没有想到,那座几乎是空壳的巴士底狱在他们冲进去捣毁之前,国王已决定拆除;更没有想到,造成国库空虚、国家债务累累的主因,不是王室贪腐,而是路易十六借了巨款去支援美国革命---据说,他在位20多年总共还没有洗过10次澡。激进的雅各宾党人甚至 也没有想到,如此狂飙的革命,封建王朝还会复辟,还要在若干年后进行二次革命,而直接导致这一结果的竟是民众自己----当他们有了选择权力的时候却宁愿选择王权!
游客自然也没有想到,读了几十年的《法兰西内战》,却没有读懂真实的法国大革命:虽然推翻了一个专制王朝,却带来了社会动荡和血腥屠杀,接踵而至的是前所未有的专制甚至独裁;连法国人自己都有点諱言的血腥记忆,我们却津津乐道;被我们推崇备至的人权主义者的罗伯斯比尔,在法国人眼里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人权屠夫”;当我们嘲笑清王朝闭目塞听,把其他国家都当作蛮夷的时候,我们也同样跌进妄自尊大的“黑洞”,只知道老祖宗是真理的唯一化身,却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其他伟大哲学家和历史学家;尤其,当我们手捧雨果的书,朗读“革命,喧嚣而来,赤膊、光脚,走出酷刑、困惑的恐怖世纪。。。。”你会发现,留给巴黎的记忆,不是血腥而是浪漫---另一种浪漫!

 
 
 
 
 
 
 
 
 
 
 
 
 
下图为圣心大教堂



教堂高塔内俯视巴黎

教堂前广场上的竖琴演奏者

大教堂主祭坛

教堂地下室的圣丹尼雕像

教堂后的美术家小广场

协和广场之夜

埃及方尖碑,高23米重230吨,红色花岗岩碑身上刻满埃及象形文字。1829年运抵法国,1836年竖起底座刻着运输和竖立的艰难过程

方尖碑旁喷泉的精美雕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