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汽车GDP还是铁路交通?(王石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4 05:14:03
雪覆盖的长春机场。

    停车场停满了小汽车,绕圈子寻停车位。停车位跟不上乘客增加量啊。

    飞机上读文章:“小心汽车社会压垮中国”(环球时报)。

    2009年,中国以1300多万辆,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中国人虽然理应享受汽车文明,但中国不可能像西方国家那样,达到那么高的汽车拥有率。

     第一,土地制约。城市街道交通拥堵,不少街道、住宅区、公共绿化带等都成了“停车场”。我国已占用了太多的良田、林地、草原用于新建、扩建公路,其中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已突破5万公里,相当于美国的近60%,而节约用地的铁路总里程仅有8.4万公里,相当于美国的1/3。这说明中国交通发展向汽车倾斜的程度超过了美国。中国是否适合做一个耗费土地资源的“汽车轮子上的国家”?

     第二,能源的制约。如果中国的汽车普及率达到美国超过50%的水平,按2020年预计13.4亿人口计算,中国将保有6.9亿辆汽车。以每辆汽车每年平均耗油2吨来计算,中国的总耗油量将达13.8亿吨,相当于目前全球每年石油贸易量的86%。可能吗?即使普及电动汽车,这不过是改变了使用能源的种类。中国超过70%的电能来自化石燃料中最具污染力的煤,这种状况在今后相当长时期也难以改变,电动汽车的普及不可能明显缓解我们向汽车社会迅跑的制约。

     第三,环境制约。汽车排放正在成为最大的污染源。如果今后二三十年我国的汽车普及率达到达到6.9亿辆,就意味未来废弃排气量相当于当前世界所有的汽车排放的总和。

     美国号称“汽车轮子上的国家”,造就了一个“没有汽车,简直无法出门”的汽车社会。过度依赖汽车出行造成了“水桶腰”、“腿脚弱”、脊柱退化、过度肥胖等“汽车综合征”。

     在日本,虽然汽车普及率很高,但东京等大城市公共交通十分发达,人们普遍利用公共交通上下班。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有车族”倾向于少开车或不开车,尽量选择附近的商店进行购物,以致远离住宅区的大型商业设施的经营者惊呼“‘汽车社会’在日本消失了”。其实,汽车社会在日本并没有消失,只是人们增高了开车出门的门槛,降低了以拥有豪车显摆身份的兴趣。欧美日这些汽车社会“先行国家”的新动向,值得我国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