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英爽:论文买卖产值10亿“很保守”(南方都市报 2010-1-1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6:20:30

武大“反剽窃”学者沈阳研究国内论文灰色交易三年

论文买卖产值10亿“很保守”

类别:深度调查 作者:姜英爽 原创 浏览量:0  发布时间:2010-01-13 手机看新闻
版次:AT08 版名:深度周刊 亮相 稿源:南方都市报  

    沈阳,35岁,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教授,曾开发反剽窃软件,研究国内论文买卖问题三年,被外界称为“反学术不端的斗士”。

    ●他的数据

    国内2008年发表于期刊和学术会议的论文约有248万篇,而高校教师、在校生、科研人员、技术人员等有论文发表需求者合计超过1180万人。

    与论文买卖市场和非法学术期刊接触,同时通过网络搜索引擎方法统计,估算2007年我国买卖论文“产业”规模约为1.8亿-5.4亿元,2009年已近10亿元。

    (论文买卖产值)增长速度出乎我的意料,现实和数据是无情的。

    反剽窃应该是一个国家行为,而不仅仅是学者在书房里面的研究和思考。

    反剽窃查出了大量抄袭者,买卖论文掌握的数据,我总是把这些都理解为个人的隐私。

    “我国买卖论文已经形成产业,2009年规模达10亿元。”岁末年初,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教授沈阳及其研究团队就抛出了一枚炸弹。35岁的他曾因开发“反剽窃”软件而出名,进行买卖论文与非法学术期刊专题研究已3年。有人为“10亿元”的数字惊叹,有人亦质疑数据的科学性,甚至推测此为商业炒作。1月9日,本报记者在武汉大学与沈阳进行了对话。

    增速让我很惊讶

    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论文的买卖、剽窃,实际上包括你自己、周围的同学、你的学生的经历,都会觉得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吗?

    沈阳:我从来不去看我身边人的情况,因为当你去看身边人的情况时就会带有很强烈的感情色彩。我始终强调我的研究不是针对个人,只是针对这样一种现象、一个整体的情况。

    南都:你只相信你搜索或者调查出来的数据,而非你所处的环境?

    沈阳:我不会去观察小范围的,这样的观察我认为是没有意义的,特别是对于我们的学术研究,反而会让自己很容易卷入特别是跟现实社会激烈冲突的境界中去。

    南都:大家关心的是你得出的这个数据是否科学?

    沈阳:我们首先是有两个研究思路,一个是虚一个是实,虚是纸上去算。我们也做了实例的访谈,并且通过实例访谈对很多买卖论文当中的细分市场做过一些估算,对它的子类又做过估算,是根据我们实例访谈当中得到的数据去估算的,然后再进行汇总。

    南都:如果跟现实有差距的话,你觉得这个差距是?

    沈阳:我们现在给的数据是相对保守的下限值,我认为如果有人觉得有疑问,很简单,自己去调查一下,直接到网上去搜索之后,按照我刚才说的流程,我认为我这个研究是可重复的。

    南都:你根据这个方法得出这个结果之后,是否出乎预期?

    沈阳:总值不(意外)。增长速度出乎我的意料,让我很惊讶,现实和数据是无情的。我们团队当中有个成员就提出来,这是不是意味着很多人的心态发生了转变,已经接受(论文买卖)这样一个事实了,也不觉得这是不可接受的一个行为。我觉得从这个角度去观察可能也有它的道理。

    告别反剽窃软件

    南都:你研究的反剽窃软件,它的界定标准又是否客观?

    沈阳:标准是由人去定的,软件只是告诉你,哪一段话和哪一段话比较像。

    南都:有人说,因为有某种相似度,或者局部的相似而得出剽窃有多严重的结论,是否不科学?

    沈阳:我们不好说是抄袭比例,但起码我们现在可以得到一个数据,文字的复制率是多少,这个是没有任何疑问的。

    南都:其实你也没有下定义?

    沈阳:没有。任何人都不可能去下一个定义。

    南都:除非说像某些有权力的小组的认定?

    沈阳:学术委员会的认定,它具有相对权威性,不过不是绝对的。

    南都:你博客上说,这种反剽窃软件在国外是比较通行的,你们现在拥有的技术是你们团队研究的还是借鉴国外的?

    沈阳:我在2003-2004年去美国做了一段时间的访问学者,在那边就看到有类似的软件,但是国内还没有,在中国虽然具备这个技术的人应该不少,但是它的难度在于把这些技术整合起来形成一个链条。而且实际上和国外的技术和产品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所以从美国回来后,我看到国内还没有这个东西就开始去琢磨。

    南都:这个和搜索引擎是相似的吗?

    沈阳:已经很接近了,但是还不完全,在细节的打磨上还需要 比 较 多 的 考虑。做这样一个初步的技术出来应 该 不 是 很 难的,但是任何一个软件产品,你把它做成一个产品或者艺术品是有本质区别的。

    南都:这个艺术品是指?

    沈阳:艺术品是指出来的东西能够经受千千万万人的使用和考验。

    南都:这个反剽窃软件,艺术性和产品性如何呢?

    沈阳:现在不管是哪一家的反剽窃软件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现在的软件一般能够检测直接复制拷贝,但是我们知道剽窃分为很多种,直接拷贝只是其中一种,再比如说把几个(论文)合一起,或者把别人(论文中)几句话拷贝过来之后进行一些修改,或者直接把别人(论文)的思想拿过来再整个用文字重新表述一下,所以实际上还是存在很多难题。我现在经过这一年的思考,觉得自己在这个领域技术实现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了。

    南都:为什么这么觉得?

    沈阳:现在已经有公司在做这个产品了,而作为研究界来说,你肯定是做不赢工业界的。如果让我个人来把它做成一个接近于艺术品的程度是不现实的。

    降低论文需求釜底抽薪

    南都:有人认为你开发了这个软件,所以在推广论文买卖的研究。这个推论是成立的吗?

    沈阳:完全不成立,因为我们做的反剽窃软件是一个免费的研究性软件。

    南都:你完全没有想过做成一个商业的东西吗?

    沈阳:原来想过,但是深入去研究就会发现有很多东西不适合学者去做,因为学者本身会有一个科研论文的要求,这是客观存在的,同时个人去推广这个软件是不现实的,它应该是大公司去做或者国家行为,否则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说版权、鉴定标准的问题,而我只不过当年接触到这个技术,恰好做了一些试验性的研究,对我个人来说类似于玩具的东西。

    南都:就是说反剽窃软件对于你是像玩票一样的东西?

    沈阳:对,你可以这样理解。这个软件对于我来说,目前在这个点上的兴趣基本是殆尽了。实际上就像挖金矿,这个金矿最精华的那一块黄金已经被挖走了,所以这个领域对我来说就没有太大的意义了。

    南都:一个疑问是,就算软件科学,论文剽窃的问题就能解决吗?

    沈 阳 :剽 窃是 一 个 社会问题,反剽窃软件是一个技术工具,利用技术工具去解决社会问题显然是不够的。同时反剽窃应该是一个国家行为,而不仅仅是学者在书房里面的研究和思考。

    南都:那你觉得有没有解决方法?

    沈阳:任何事情都有长远之策和急用之策,对于目前的状况,也有难易程度不一样之策。一些马上就可以实施的,就是取消专科生、本科生的毕业答辩,取消硕士生的发表要求以及部分硕士生的论文答辩,再比如说取消部分非研究性人员的职称评审对于论文的要求。如果把这些最容易的工作一做,对论文的需求就降低了非常多。

    南都:像你说的,还是要通过论文制度的本身和发表论文制度本身来解决这个问题?

    沈阳:如果长远来说,肯定要这种网络化的发表机制。

    南都:你并不是反对论文?

    沈阳:不是,不是。我要强调的一点就是,可能我们这样的一个研究出来,很多人就会说,学界怎么的黑暗、腐败。我切身体会,这几年来,接触到的几个领域,研究水平都在大幅度提升,但是中国的情况很复杂,研究的人员里面分两大类,一块是精英的科研人员,一块是草根的科研人员。

    没否定中国科研形象

    南都:你得出的这个数据并没有否定中国整体的科研形象?

    沈阳:没有,我想我指的是这一块草根的科研人员,如中小学老师。甚至包括我们看到有人在网上反映,他是锅炉工,他也要去写论文,这是非常奇怪的。这些导致了论文发表难的问题。我接触到的有需要2万元版面费的,这已经明显造成一个怎样的后果呢?让很多有才华的人根本就发不起文章。

    南都:就是加了一些附加的问题。

    沈阳:对,所以我把买卖论文分成两种,一种是无条件买卖,你只要有稿子就可买卖;第二种就是有条件买卖,你的文章达到一定水平还不够,还要交钱,你才能发表。所以你在一些很好的期刊里面就看不到草根作者,这对中国的底层的科研工作者污染非常大,对学术环境也是。

    南都:评价的价值观发生了一些变化?

    沈阳:有很多非学术性的东西在其中起到了一些作用。

    南都:剽窃、买卖论文现象,大学都是重灾区,你敢这样说话,学校的领导有什么看法吗?

    沈阳:我在武汉大学待了大概有17年,从来没有感觉到有压力,我非常感谢我的同事们,我觉得在这里做研究是一种享受,起码对我自己来说。

    南都:即使你戳了它的伤疤吗?

    沈阳:我要强调一点,我做所有的研究是没有针对任何具体的个人,所以不存在戳谁的伤疤的问题。反剽窃虽然查出了大量的抄袭者,买卖论文掌握的数据,我总是把这些东西都理解为个人的隐私。而且我要说明,这会造成一个误会,有人认为买卖论文会成为中国学术界的一个独特现象。而根据我们的研究,在欧美很多国家,买卖论文网站也是很活跃的。

    要拿出更震撼的软件

    南都:如果学术界的形势如你们的研究数据呈现的方向发展,你说会和团队拿出一个比反剽窃软件更具震撼性的软件,可以说一下方向吗?

    沈阳:一个软件,它的方向还是学术界的一些东西,但是这软件会比反剽窃软件更让大家惊讶。

    南都:大概是怎样的?

    沈阳:说了就没有神秘感了是吧,我们在做学术的时候是这样。我们一定要找到这样的点,然后把精力投入进去,因为只有找到这样的点才能保证我们在这个领域是绝对领先的。或者相对一段时间内我们是领先的。

    南都:那两个研究(反剽窃软件和论文买卖研究)属于?

    沈阳:在一段时间内领先。

    南都:你是个想法特别多的人?

    沈阳:我们每个星期都有头脑风暴,跨学科的头脑风暴,这是第一个来源,第二个来源就是我们对于互联网很多的新的想法搜集和整理比较到位,会要求所有参与我们虚拟学习团队的同学每个星期奉献一条想法,并且我还有一个理念:“一天一点进化”,希望我们在学术方面的研究思想在每个星期有点变化。

    □采写:本报首席记者 姜英爽 实习生 钟玲 受访者供图

http://gcontent.nddaily.com/e/92/e924517087669cf2/Blog/87d/58d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