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21:30:07
论批判性思维
编辑时间:2004/04/23 社会科学辑刊
【分 类 号】B1.235
【分 类 名】思维方式和方法
【作 者】何云峰
【原文出处】社会科学辑刊
【出 版 地】沈阳
【年 份】2000
【期 号】6
【页 号】15~18
〔收稿日期〕2000- 06- 25
〔作者简介〕何云峰(1962- ) , 男, 重庆开县人, 哲学博士, 教授, 主要从事思维科学、科学哲学、进化认识论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 主动思考; 提问; 创新
〔摘 要〕批判性思维是一个主动思考过程; 批判性思维是一个提问的过程; 批判性思维的方法论问题也非常重要。“批判性思维”一词在国内文献中较少见到, 但批判是创造的前提,没有批判就没有创造。因此, 应该重视对批判性思维的研究, 特别是要加强人们的批判精神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B811.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6198 (2000) 06- 0015- 04
一、批判性思维是一个主动思考过程
就批判性思维而言, 它要求我们达到对世界的理性把握、对他人和自己的思想进行合理的审察, 作出理智性的判断。这样, 就能使我们更加明晰地观察世界, 对自己的生活作出更加明智的选择。这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对自己和他人的既成思维和观点进行批判性考察, 不是别人说什么就相信和接受什么; 另一方面是要求我们辩证地对待自己的感知觉和各种主观认识与态度, 客观地、真实地去把握周围世界, 而不是轻易地、简单地依靠我们自己和他人的感知觉。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形成一种独特的、不可缺少的批判性思维方式。哲学作为思维方法的首要任务之一, 就是教我们如何去确立这种批判性思维方式, 同时它又给我们提供一系列批判性思维的具体方法。
确立这种批判性思维方式是极为必要的。我们经常可听到或读到人们对于文盲、不识字者的种种责难, 然而却很少有人批评过那些不能(或不善于) 和不愿意去批判性地、创造性地思考的人。许多人在事实上都是“批判性思维盲”, 不知如何去考察现实和产生自己的观点, 只知人云亦云, 轻信自己的感知觉,“跟着感觉走”。哲学作为一种思维方法, 与“批判性思维盲”是绝对对立的, 它提倡的是对现实和人生以及整个世界作理智的思考。
只有当我们去批判性地思考的时候才会对我们已有的知识、智力和应付环境
— 5 1 —
的能力加以积极的运用。显然, 问题不在于我们要不要、应该不应该去进行批判性思维, 而是在于如何去批判地考察世界。仅就一般的方法论意义来说, 笔者认为, 有效的批判性思维要求必须主动地思考。
笔者曾经指出, 主动思考是批判性思维的重要特征。真正有创造力的主体绝不能被动地接受来自环境的刺激, 对别人的观点不加批判地“息数照收”。看到什么, 听到什么, 就简单地相信什么, 而应当主动地运用自己的理智能力和知识去分析, 作出自己的判断, 有选择地接受外部刺激。这样, 就会使主体的感知觉本身也成为理性思考的结果。
经验科学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依赖于科学家的感知觉, 通过对经验材料的整理加工而进行的。于是, 科学家的直接观察成为其创造的基础, 而且, 科学家的观察对象并不一定与常人不同。那末, 为什么科学家们能够作出伟大发现, 而常人却不能呢?其主要原因恐怕是因为科学家是在作理性观察, 并以理智性观察为基础进行理性的思维加工; 常人却缺乏观察和思考的理性, 简单地依靠“刺激”和重复经验到的一切。实际上, 哲学也是如此。它所讨论的是我们的存在和我们周围存在着的一切, 并由此而产生一定的思维方法。其实质就是对常人没有注意的深层东西加以沉思, 主动思考。
无论我们为了获得关于自身存在和环境的真实信息, 还是反思自己和他人的思维, 主动思考是关键。主动思考无非是把主体已有的知识运用起来, 使观察具有更强的目的性。它要求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对所面临的问题和所接受到的刺激加以积极思考, 而不是听之任之。换言之, 不是等待事物自然地发生、发展, 而是要努力去控制事物的发展, 积极地开动脑筋、作出决定、进行选择、解决问题, 而不能等待别人为你思考, 一味听从行事, 要有自己的主意。
第二, 独立地作出决定, 而不是完全被动地听命行事。要依靠自己的思考去判断和抉择。换句话说, 主动思考意味着必须独立思考。
第三, 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能自我放弃, 必须坚持到底。主动思考本身要求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思考, 不断地思维。人只有不懈地思维, 才会产生创造性的成果。
第四, 对自己的行为决定所产生的后果要负责任, 而不能推卸责任, 指责他人或环境。主动思考者把自己的所作所为都看作自己思考的结果, 是经过思考而作出的决定, 因而相应的后果也应由自己主动地承担。主动思考是自主的表现, 而真正的自主包含着责任的承担。
总之, 主动思考是一种多方面的要求,其核心是把理性引入人的存在之方方面面。
二、批判性思维是一个提问的过程
批判性思维实质上是一个提问的过程, 它通过提出不同的问题而逐渐产生主体自己的新观点。因此, 在批判过程中不难发现, 问题的形成是创造的前提。因此, 波普尔说:“科学只能从问题开始??正是问题才激励我们去学习, 去发展我们的知识,去实验, 去观察。”没有问题, 就不会有创造。而问题的形成又是一个过程。问题的来源主要靠反思, 靠我们对自己和他人的思维进行批判。因此, 批判性思维本身又要求我们能够产生问题、形成问题。提问本身就是一种批判形式。
实际上, 合理地提问正是一种十分有用的认识工具, 许多人不善于运用这种工具。而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往往带着一定的问题去理解手边的材料和事实, 并把这
— 6 1 —
种理解整合进自己的知识框架。相反, 缺乏批判性思维的人往往提不出问题, 他们仅仅像海绵一样把信息无选择地吸收进去。这是被动思维的表现, 是缺乏理性思考的象征。
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必须去提问, 而且要善于提问。当然, 问题是可以归类的。例如, 我们根据人们组织信息的方式而把问题分为以下几类: 事实性问题、解释性问题、分析性问题、综合性问题、评价性问题、应用性问题等等。这种划分并不一定合理,因为有些问题可能会同时属于几种类型。
其一, 事实性问题。这类问题是直截了当地获取各种客观信息。通常我们可采用六个基本要素去描述一个事实。这六个要素分别是何人(W ho )、何事(W hat)、何时(W hen)、何地(W here)、何故(W hy)、如何(How )。通过对这些要素的提问, 我们就可以掌握有关事件的基本信息, 这也是批判地考察某一事件必不可少的内容。
其二, 解释性问题。这类提问是要对相应的事实和观点加以选择和组织, 发现其间所包含的客观关系。我们了解事实之后,往往会把它们整理成一定的关系形式, 使零乱的事实有序化。例如, 我们以事件的时间先后顺序, 以事物产生、变化、发展的过程, 以事物间相同或不同特征的比较和对比, 以一些现象引起另一些现象的因果关系等等为基础去初步地整理一定的经验材料。通过这样的相关问题, 我们就会把一些不甚重要之处剔除, 抓住重点框架和核心。这对于我们明晰事件全貌、寻找问题答案是极有帮助的。可以通过重述该事件, 抓住事件的中心线索, 找到相应的时间先后顺序、事件的发展过程以及经历的基本阶段和步骤, 将其中的某些方面同其他方面加以对比, 找到什么是原因, 什么是结果, 等等, 从而对整个事件有清晰的认识。
其三, 分析性问题。目的是将一定的过程和事件划分为一定的构成部分, 对各部分分别地加以研究, 并把握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它要求深入事件内部, 分别对每个要素、层面和可能性加以研究。例如, 我们可以问: 对象可以分为哪些部分?根据什么对它进行分类? 其内部结构是什么? 你的观点是什么? 有何根据? 有哪些可能性存在?
其四, 综合性问题。综合是要把经过分析得到的观点联结成为整体或得出结论,对未来作出推论, 提出解决方案或设计行动方案。相关地, 我们可以设问: 从哪方面你得出何种预测和推论? 你还可以补充些什么观点?你如何去构思一个新的事物?你认为应当如何解决问题, 作出何种选择?
其五, 评价性问题。一旦我们拥有了行动方案、结论, 就要对这些方案进行评估,亦即依据一定的标准去作出决策。例如, 你依据什么标准作出何种评估? 是否同意其中某些方面? 为什么? 你的选择是什么? 等等。
其六, 应用性问题。当我们获得了一定的知识和概念之后, 还应当努力将相应的结论运用于其他各种场合, 以便核实我们的推论是否正确。比如, 我们举出相应的实例说明它在其他地方的有效性; 将其运用到另一种场合会产生什么结果呢?
以上六个方面的问题是批判性思维过程必须考虑的。实际上, 它们也是批判性思维进行的基本过程, 即我们首先弄清事实,然后对事实加以解释, 再从各个方面加以分析之后综合产生结论和各种备选方案,最后才对这些方案、结论加以评价和运用。
三、批判性思维的方法论原则
在批判的时候, 必须注意方法问题。
首先, 应当从不同视角去批判性地考
— 7 1 —
察。通常, 我们会倾向于坚持自己的观点,并极力寻找种种理由来“自圆其说”。这样,在批判过程中, 很容易使我们走向主观化。为了防止这种错误, 主体必须学会从不同的视角去思考。其中, 最为重要的是从反面去思考, 即提出种种不同于自己的观点。也就是说, 在批判的时候不应当先带着某种观点去考察, 而是先考察种种不同的观点,
然后形成自己的看法。带着观点去批判与先批判后有观点, 这是两种不同的批判方法论。例如, 当我们对“司机是否应当系安全带”的问题进行批判性思考时, 必须先把各种观点提出来:“应当系”或者“不应当系”; 或者“有时候应当系有时候可以不系”, 等等。
其次, 列出各种不同观点成立的理由。把各种观点摆出来之后, 就应当分别为每一种观点寻找理由和根据。例如, 对“司机必须系安全带”的观点, 我们可以找到这样的理由:“研究表明, 安全带有助于驾驶员在事故中生存和减少受伤的程度。”对“司机可以不系安全带”的观点, 可以列出这样的理由:“许多人认为, 如果车箱失火, 安全带会有碍于他们逃生。”当然, 针对这两种观点, 还可以提出许许多多的其他理由。只有这样进行全面思考之后, 我们才会产生明晰的认识, 并逐渐形成新的观点。因此,批判不是简单地罗列种种不同观点, 而是要站在客观的立场上为不同的观点说话,最后才作出自己的结论。读者可针对“安全带问题”再列出一些理由, 既要有正面的,又要有反面的。
最后, 学会与他人交流。批判性思维通常都是与一些社会性问题有关, 不是孤立地发表个人的看法。因此, 必须学会同他人交流, 以便进一步消除自己的偏见。这就要求我们在批判性思考的时候, 具有高度的开放性, 愿意听取和采纳别人的不同观点,能够把自己的观点同其他人相互沟通。这既是自己观点的输出, 也是他人观点的输入。例如, 我们可以把自己的学术见解、学术观点同同事、学术界的同行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流。在这种信息交流过程中, 要善于倾听别人的观点, 抓住其核心思想; 要能够归纳出支持这些观点的理由和根据; 如果你的观点与之相悖, 要准备作出恰当的反应, 准备回答一些相关的重要问题; 要努力让对方理解你的观点, 而不是让对方接受你的观点或仅仅是想赢得一场争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定要把重点放在让别人理解上, 而不是接受上。试图使对方放弃他们自己的观点而顺从于你, 那是一种错误的批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