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板”农民和“天花板”干部:谁更值得关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7:58:41

干部“天花板”现象最近引起热议。那些有能力的干部在某个职务级别上因年龄、学历、机会等因素而得不到提拔,职务预期到了顶,缺乏晋升激励,表现出某种消极倾向,这就是所谓干部“天花板”现象。

在现实中,的确有一些干部比较能干却没有机会提拔,成为所谓“天花板”干部,他们感到烦恼可以理解。不过,既然干部有“天花板”,那么其他职业也应当有“天花板”,比如工人“天花板”、农民“天花板”等等。谁的“天花板”最低呢?回答是:农民。他们一没有行政级别,二没有专业技术职称,三没有人给他们增加工资。农民的“天花板”就是种地,处在社会最底层,“天花板”就是“地板”。改革开放以来部分农民进城务工,也许“天花板”就是进城,还没有城市户口等等。 “天花板”干部和“地板”农民比起来,谁更值得关心?更需要想办法解决问题?不言而喻。

职务级别及其名额总是有限的,任何级别的干部都有“天花板”。最高职务为国家主席,可谓顶级“天花板”;级别越低,“天花板”干部数量越多。目前“天花板”干部多为处、科级,也有少量厅级干部。国家为解决干部“天花板”问题想了一些办法,例如在原有的行政职务之外增加了一些新的序列,厅级干部增加了巡视员和副巡视员,处级干部增加了调研员和副调研员。这两大员不占行政职务指标,使得相当一批干部得以提拔。这两大员指标多用于即将退休而未能提拔的相应级别的资深干部,例如老资格处长提拔为副巡视员后不久退休;另一部分用于解决军队干部转业到地方后降职使用的待遇问题。同渴望提拔的“天花板”干部数量相比,不过是杯水车薪,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干部“天花板”现象与“官本位”现象有某种内在联系。孙中山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但是, 一些青年人特别是进入官场的青年干部向孙中山的名言提出挑战,认为孙中山把做大官和做大事对立起来,自己生活在“官本位”社会,做大事与过大官紧密联系;做大官是做大事的必要条件,做大事是做大官的工作内容;不做大官就做不了大事;做了大官,何愁做不了大事,就是整天出席各种会议,批阅文件,念讲稿,那也是大事。在“官本位”体制下,悠悠万事,惟此为大,做官;又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职务高。这样的人遇到“天花板”,就难以解脱。目前官场的价值取向和激励方式过于单一,职务高低成为事业成就大小的唯一标志,追求提拔的愿望太强,形成激烈竞争。一旦遇到自身不可克服的障碍,就形成“天花板”。

干部“天花板”现象还同机构臃肿、干部数量太多有关。从中央到地方,四套班子(党委、人大、政府、政协),五个级别(中央、省、市、县、乡镇),官员规模之庞大,全世界第一。既然干部基数大,遇到“天花板”人也就多。

    水往低处流,人向高出走。“天花板”干部恐怕不会因为想到存在数量更多的“地板”农民而感到自我安慰。建议那些准备进入而尚未进入官场的人,做好在某个级别上遇到“天花板”心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