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救救“小姐”“同志”和“农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4:04:50

    盛极而衰,短短数年间小姐一词从尊称变为贱称。“小姐”让人想到的不再是仪态万方的大家闺秀,或者是纯情雅致的小家碧玉,而是人尽可夫的三陪女。“小姐”不乱叫,似乎已成了惯例……

  ◇“小姐”昔日的光环   
  小姐者,乃对年轻女子尊称,古时候只有大家闺秀、名门“千金”才可荣享此称谓。从新中国初期至“文革”期间20多年,因“左”的意识形态操纵,小姐一词被定位在剥削阶级范畴,被冰封多年。及上世纪7、80年代,改革开放春风吹遍大地,也吹活了“小姐”。当时,被称为“小姐”者无不觉得声声入耳,比之同志、师傅之类,“小姐”暗示了尊贵、年轻、精致、时髦。在《国家公务员手册》中,小姐还被列为公务员的指定礼貌用语。
  
  ◇纯洁用语忽被糟蹋
  词语含义会随社会生活的变动而变化,改革开放后,卖淫嫖娼等腐朽沉渣在社会滋生,一些嫖客总是嬉皮笑脸地说找“小姐”,卖淫者亦以“小姐”自居。加之一些媒体不分青红皂白地给“小姐”泼污水,动辄写出极不负责任的大标题,如“某某市端掉三淫窝 拘留小姐近百名”等等,好端端一个“小姐”就这么被玷污了……

   “同志”

  建国以来,陌生人彼此相互的称谓多采用此称呼,相互熟悉的同事也经常在其姓名后加上“同志”一词。但不知从何时起,该称谓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Homoerotism指的是同性恋,但不知从何时起被翻译成了“同志”!已多人将男同性恋和女同性恋都称做“同志”,后经查证,此称谓乃互联网所赐!
  
    “农民”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农民占总人口的80%以上。农民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一点,所有人都是明白的。

  但是,也是不知道从何时起,此词成了骂人的用语。骂一个人土气,称之“农民”!骂一个人邋遏,称之“农民”!骂一个人不识时务,称之“农民”!甚至骂一个人老实,也称之……

  结果,“农民”完完全全成了一种骂人用语,如某人对另外一人称“农民”,则那人将忿忿然:“为什么骂我?”有些称谓或者称呼因为时间的关系,不是改头换面就是从此消失,鲁智深当年能够自称“洒家”,现在您要是到街上这么称呼自己,会被认为从事的是城市清洁工作。但一般来说,这种变化并不迅速,往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有所改变。

只是在现今的社会里,除了快餐文化、文化快餐之外,其他很多东西发生变化的几率也是大得多了。北京公交集团最近就做了一个近乎文化的事儿,他们近日印发了试行的“规范文明用语”,规定在公交车上司乘人员对女性乘客可称为“女士”之类的敬称,男性有现成的“先生”之类的称呼,或者统称为“乘客”亦可。而被沿用了多年的“同志”一词则排在所有敬称之后,为年长乘客所专用,如果可能的话,前面还有“老师傅”、“老先生”占位,看来这意思是实在不行了,“同志”才会上场。

关于这个新闻有两个版本,一个是说留存下来的敬称里有“小姐”这个曾经的年轻女性专属称呼,一个版本里则没有。没有“小姐”这个称谓的版本很详细,而且颇为符合当今称谓的主流,姑且相信这个版本的新闻更为符合实际。

“小姐”这个称谓之所以现在很少有人拿出来称呼豆蔻年华的女孩子,是因为其语义的内涵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这个变化大概与前段时间北京高调扫黄、查处了多家高档夜总会的意思差不多。在这个称谓成为一个特殊行业的代名词时,更多的人就相当注意其使用的范围了。但这也带来一个很大的麻烦,因为目前还没有一个特别合适的词儿来称呼明显很年轻的女性,女士未免老气、叫大姐会挨白眼,结果从广东等地传来的风潮是称呼为“美女”。大概这算是文化与社会发展、转型脱节的一个例证,但有时候这个称呼未免有肉麻之嫌。

但“同志”的这次失势与“小姐”有相似处,也有不同处。相似之处很简单,就是语义也有了某种转换,或者说这个转换过的语义成为了主要的内涵、能指。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同志”被用作了男性同性恋的代称,可能是都有个“同”字,而“同志”这个词本身具有某种阳性的味道。同性恋的是非可以不做讨论,但既然社会文化认可了这个称呼,并且经常可以在大众传播媒介上不断强化这种印象,在短短的不到十年的时间里,这个最初被疑为原本在港台传播、转换语义的词汇,就已经把原意给颠覆了。

这个不是“同志”故事的全部。自从建国以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同志”成为了最正确、最尊敬的称呼,甚至都不是“之一”。同志是所谓志同道合的意思,早在建国初年,为了表达整体意识形态对于建设一个美好家园的向往,也为了与资本主义、旧社会有所区别,当时还在大量使用的先生、小姐以及其他称谓,几乎全部被扫荡一空。

这本身也是一种社会快速转型所发生的故事。在那个时代当中,自觉还是不自觉的靠拢、转换自己的用词与思想不但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一种甄别的需要。正如“同志”这个词当时所表现的原意一样,不是同志就是异类。全民同志的时代,应该说是一个挺特殊的时代,现在回想起来的话,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大家都去掉性别、年龄等维系社会关系的外在指标而互称同志的景象,多少有些滑稽之感。

改革开放以来,先生、小姐的称谓回潮。但在初期,关于这个在报纸上竟然有过一次正经八百的讨论,当时已经有港台人士来往两岸三地,有评论拿他们满嘴的“先生、小姐”说事儿,那种讽刺的语调本身就是一种黑色幽默,他们觉得这是一种很可笑的称呼,甚至电视上还以此为笑料,辅料是扭曲的港台腔。当然,像所有做出这种姿态的行为一样——批判喇叭裤、杯葛蛤蟆镜、封杀邓丽君——最终证明那是一种无知与白痴的行为。

经过了那个时代并且一个老词儿的语义被转换之后,应该说北京公交集团的这次规范的下发甚至都有了一点行为艺术的感觉,也算是对这个时代变化的一种敏感性的体现。最终有些东西是会退出历史舞台的,尤其是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里,可能共同的志向已经并不存在,作为一种对于老年人的备选称呼,最多算是对已经过去的那个时代所作的最后一点妥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