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花板"干部县处级最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12:55:00

大多数官员达到一定级别后,晋升空间越来越小,从而在不同阶段遇到自身仕途的“天花板”。处在这种状况的官员被形象地称为“天花板”官员。调查显示,现行干部制度的硬性规定和操作惯例等,促使“天花板”干部在“45—55岁”这一年龄段上扎堆,同时多数人认为县处级“天花板”干部最多。
年龄集中在45—55岁
《人民论坛》的调查显示,64%的受访者认为县处级“天花板”干部最多,70%的受访者认为“天花板”干部年龄为“45—55岁”。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的李军鹏教授认为,在党政机关中,有四五十万的县处级干部,作为一个庞大的中层干部群体,他们中只有10%-15%的比例能够在仕途上继续升迁,剩下的就形成了所谓的“天花板”干部群体,这是一种必然会出现的现象。
不少干部认为,从级别来看,在乡镇一级,干部升迁的“天花板”是正科级;在县一级,干部升迁的“天花板”是正处级;在市一级,干部升迁的“天花板”是正厅级。
江苏省泰州市委组织部研究室主任陆彩鸣认为,由于层级不同,每个层级的干部升迁年龄“天花板”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乡科级干部遇到升迁“天花板”的年龄大约是45岁,县处级干部大约是50岁,而司局级干部则大约是55岁。
对此,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的竹立家教授指出,目前一些地方组织部门形成了这样一种用人政策,在干部的提拔晋升上以年龄划线,有的地方规定:过40岁不能提拔为科级干部,50岁不能提拔为处级干部,55岁不能提拔为司局级干部,科处级干部50岁都要退居二线。正是这些政策,促使“天花板”干部在“45—55岁”这一年龄段上扎堆。
制度因素是主要原因
对于产生“天 花板”干部的原因,50%的受访者选择“现行干部制度的硬性规定和操作惯例,如年龄和学历的限制”。
对此,李军鹏认为,制度因素是产生“天花板”干部的主要原因。中国一直没有真正建立和落实职级与职务相结合的用人制度,中国公务员的晋升制度还没有完全走向公平与绩效导向,对干部缺乏明确的业绩评估,一些干部按部就班、论资排辈、熬年头。
李军鹏指出,中国公务员没有严格的问责制度,除非犯有严重错误或违法。一些选任的干部本来是“任期制”,结果变成了“久任制”。另外,公共部门干部缺乏交流通道,公务员只有在本机关向上升的一元化上升通道,缺乏与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的交流渠道,公务员缺乏职业发展的“旋转门”。
对于一些地方的“干部年轻化”举措,陆彩鸣认为:“受任职年龄的限制,特别是一些地方片面强调干部年轻化,在干部任用中搞‘任职年龄层层递减’,因而不同层级的干部在升迁中往往会遭遇不同的任职年龄‘天花板’。”
此外,28%的受访者认为“干部队伍的整体结构特点使‘天花板’干部的产生和出现成为必然,干部队伍整体结构是个‘金字塔’形状,必然意味着越高级的官员数量越少”。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任建明指出,一般说来,当一个政府官员级别越来越高的时候,他在职务上继续晋升的机会也就越来越少。目前中国科级职务以下的公务员占92%,只有8%的公务员是副处级职务以上。公务员晋升领导职务需求的无限性与政府机关领导职务供给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极大地阻碍了公务员个人的发展空间,导致“天花板”干部越来越多。
给官员稳定的“职业预期”
国外的晋升没有政策或者年龄因素,一般把资历与绩效作为硬标准。比方说两个候选人的工作年限都是8年,如果一个人的绩效分比另一个人高,那么职位肯定是得分高的人获得,没有争论。
总的来看,国外公务员制度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政务官”与“事务官”相分离
所谓政务官是指政治家,其任职原则是通过选举而产生,随着选举失败而下台,实行任期制,如果任期结束,则自谋出路。
所谓事务官是指“文官”或“官僚”,强调其“职业”或专业特点,其任职原则是在符合任职资格的情况下,通过考试而进入公务员队伍,实行“常任制”,终身雇佣。其辞职辞退依据公务员制度的相关规定。
资历和绩效晋升原则
尽管世界各国公务员制度的设计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公务员的职业发展和职业预期大多是依据“资历和绩效晋升”这一原则的,资历和绩效面前人人平等,没有政策、年龄、背景的歧视,谁也不会因为一个偶然出台的政策、与上级关系的深浅、年龄上的优势、家庭背景等因素就被越级提拔,而跑官要官、买官卖官、行贿受贿、溜须拍马、任人唯亲这些现象也就不会出现。公务员只要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注重工作绩效,到年限就自然晋升。
待遇平等或一致原则
包括行政部门的公务员、国有企业管理层的政府雇员、国有事业单位的政府雇员等,无论是行政类、管理类、专业类、技术类、执法类公共机构人员,其工资、福利、退休待遇等基本一致,这也是公务员或政府雇员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道理很简单,差距过大就会伤害一些部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不利于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影响国家创新能力和社会发展速度。
六大负面心态侵蚀“天花板”官员
一是思想上自暴自弃。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李军鹏表示,一些干部因为能力不足,感到升迁无望、前途无“亮”,就产生了心理失衡、工作倦怠和职业枯竭的现象。
二是行动上自由散漫。“当前有的干部暮气沉沉、安于现状,自己习惯怎么干就怎么干,‘脚踩西瓜皮’,干到哪里算哪里;有的干部在工作中偷工减料、敷衍塞责、见硬就缩、遇锋就避、效率低下,等等。”中共宁化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刘小彦在接受采访时说。
三是学习上退步不前。“相当一部分‘天花板’干部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放松世界观的改造,对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了无兴致,思想庸俗,作风懒散,满足于‘混日子’,就等着退休回家。”江苏省泰州市委组织部研究室主任陆彩鸣说。
四是物质上寻求经济补偿。山东政法学院副教授李克杰表示,一些信念不坚、意志薄弱的干部,往往经受不起诱惑,逐渐放松警惕,在交出权力之前大捞一把,进行权力寻租或直接侵吞公共财产,从此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五是升迁上投机取巧。河南省驻马店市一位不愿署名的县处级干部指出:“现在30-35岁的年轻人很讲实惠,攀比心、虚荣心很强。为了早日实现升迁,避免遭遇年龄‘天花板’,不计成本,不择手段,成功后趾高气扬,失败后则怨天尤人。一些干部可能为升迁行贿筹借了不少资金,升迁后,首先考虑的不是工作,而是朝思暮想如何收回成本。”
六是心态上怨天尤人。采访中,不少官员表示:“从一线到二线,从实职到虚职,是人生的一大转折,这些干部因此心理上容易产生失落感。平时社会应酬少了,参加社会活动少了,出头露面少了,常常产生被冷落、被忽略的感觉。情绪波动大,多愁善感,怨天尤人,动不动容易发脾气,生闷气,这也不顺眼,那也看不惯,心烦意乱,心浮气躁,有时还有点神经过敏。”
另外,“天花板”干部还有工作上成为“老好人”,施政上急功近利等负面心态。
县处级“天花板”干部最多 "天花板"干部县处级最多 查处县处级以上干部246人 重庆落马干部全国最多 查处县处级以上干部246人 重庆落马干部全国最多 中国数十万县处级干部升迁无望 不应成沉沦借口 宿迁对县处级干部实施勤廉公示 湖南益阳查处7名县处级干部 水利局副局长受贿 “地板”农民和“天花板”干部:谁更值得关心 破解干部升迁天花板困局:专家建议改变选拔机制 褚朝新:玉溪“县处级”干部公选风波(新京报 2008-6-26) 王亚丽案迷雾重重:绝非几个县处级干部能掌控-搜狐新闻 石家庄骗官案迷雾重重 绝非几个县处级干部能掌控--新闻中心 [原创]新疆阿勒泰首次县处级干部财产开始网上公示-凯迪社区 反贪总局:去年以来186名县处级以上国土干部落马——中新网 2009年以来共有186名县处级以上国土干部落马 调查显示县处级干部最怕网络监督 忧影响仕途 调查显示47%官员认为县处级干部最怕网络监督 调查显示47%官员认为县处级干部最怕网络监督 调查显示47%官员认为县处级干部最怕网络监督 调查显示县处级干部最怕网络监督影响仕途(图) 调查显示县处级干部最怕网络监督 忧影响仕途 调查显示47%官员认为县处级干部最怕网络监督 激励与考察并重,减少“天花板干部”现象 - 新华博客 - News Blog 激励与考察并重,减少“天花板干部”现象 - 新华博客 - News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