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新人口警钟敲响得太早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4:41:54
历史上中国人被饥荒闹怕了,所以直到今天,历届政府都非常重视粮食生产,增产则喜,减产则忧。其实,中国人除了对粮食产量的增减非常敏感外,对人口数量的增减也不例外。因此,许多大陆同胞对一胎化政策始终耿耿于怀,一有风吹草动便群起而围攻之。“大国空巢论”就是一例。
笔者唯恐“大国空巢”这一谬论感染到大陆政府决策层,乃于12月1日在《侨报》言论版发表了《大陆计划生育政策应改弦易辙吗?》一文。果然不出所料,12月4日北京《人民日报》理论版头条位置便发表了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全国社科规划人口学科组长、国家人口计生委专家委员田雪原先生的长篇文章《新中国人口政策回顾与展望》。文章建议,就控制人口数量而言,可考虑三种政策选择,其要点如下:
“其一,全国不分城乡,夫妇双方均为独生子女者,一律允许生育两个孩子,这一条现在即可实施;其二,夫妇一方为独生子女者,允许生育两个孩子,农村现在可以实施,城镇可以从‘十二五’规划时期(2011年至2015年)开始实施;其三,在有效制止三孩及以上多孩生育的条件下,农村可普遍允许生育两个孩子。”
用词斩钉截铁,即使正规法律文件也不过如此。所幸文章没有盖官章。
专家的文章刊登在《人民日报》理论版上,来头不小,它显然表明:中国新的人口警钟已经敲响。遗憾的是,响得太早了。笔者认为,中国的人口问题,兹事体大,任何松动都将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故决不可轻举妄动。在正式改弦易辙前,必须深思熟虑,听取各方的不同意见。在人口政策上,新中国于成立初期就折腾过一次,如果在计划生育国策初见成效的当下再来一次折腾,中国人将陷于万劫不复的境地。
依笔者看,之所以出现由一胎化向二胎化转变的舆论和主张,归根结底是有人对人口的可能减产产生了错误的恐惧感。按预测人口增减变化规律的一项重要指标,即所谓总和生育率(育龄妇女平均生育的孩子数目,以下以F代表)。严格的一胎化可以折合为F =1;同理,严格的二胎化可以折合为F =2。中国由于2/3人口在农村,一胎化政策在城市颇见成效,在农村则大打折扣,所以目前实际F=1.79左右。一般人误以为,保持人口不增不减的平衡状态,必须维持二胎化,使F =2,甚至为了保险起见,最好达到2.1才算满意。
可是,观察世界人口的各种统计和预测数字可以发现,凡F≥1.6的国家,人口都在增加之中;凡F≥2的国家,到2050年人口料会增加30%以上。可见,为了达到人口不增不减的平衡状态,必须是F<1.6。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笔者为此特提出一个人口变化的估算模式,以求教于人口学的专家学者们,并真诚欢迎批驳。
笔者根据人口的逻辑推理及统计数字,认为当代人一生正常可以繁殖儿、孙两代人。以平均预期寿命L=70岁为准,繁殖一代需35年(一般以30年为一代,考虑到当代人晚婚晚育,故适当延长5年),繁殖二代需70年计算,故当代人的一生连第一代初始代,合计应为三代。旧社会因早生早育,常出现“四代同堂”、“五世其昌”,道理即在于此。
根据笔者提出的人口变化估算模式,若第一代夫妻二人只生育一胎,即F=1,则第二代得1人,第三代得0.5人。当第三代出生时,第一代去世,那么原来的2人就只剩下1.5人,人口减少为0.5,减少比例P=0.5/2=25%。表面看,一胎化的结果是,70年后人口将减少25%,这当然是无法容许的。但是如果按二胎化计算,即F=2,则一、二、三代均得2人,当第三代出生、第一代去世后,原来的2人变为4人,增加比例p=4/2=200%,表明二胎化的结果是在70年后人口将增加100%,这当然更不能容许。
如果不信,请看法国和美国。法国F=1.98,美国F=2.05,两国人口到2050年将分别增加40%和38%;到2080年时,人口增加多少就不言而喻了。F=2 绝非人口平衡值的结论,至此已盖棺论定。
可见,在一胎化和二胎化之间,也就是在F=1至F=2之间,必然存在一个人口平衡值。换言之,此值必然小于2。从人口统计和预测数字看,此值可能就在F=1.6左右。
是否如此,敬请人口学专家提出宝贵意见。人口估算是个极其复杂的难题,至少这一数值可作为今后共同讨论的参考。
当前世界人口衰减得最严重的国家是日本、俄罗斯和乌克兰。预计到2050年,这三个国家的人口将分别衰减26%、23%和22%。他们还不曾敲响人口衰减的警钟。中国的人口从现在到2050年仍可增加7%,反倒在此时敲响了人口警钟,岂不是天大的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