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关系的对比实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6:45:59
作者:杜永明 冀国锋
来源: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00,69(1):67-71
动机是指一种由需要推动的,为达到一定目标的行为的动力。由于人的各种行为都是在一定的动机驱动下完成的,因而大学生的学习行为当然要受到动机的支配。在教育心理学上,人们把这种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称为学习动机。学习动机主要包括学习自觉性和学习兴趣两个成份,与学习态度密切相关。正确而强烈的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
当前,学风滑坡是高等教育面临的一大课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学生学习动机削弱或学习动机不正确而造成的。为探索通过培养与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目的,笔者在济南交通高等专科学校路桥975班做了一个教改实验。
一、实验过程与措施
1.实验对象
97级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专业共有学生196名,按高考成绩随机分为5个班级,各班级之间学生的学习基础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我们选择路桥975班为试点班。该班共有39名同学,其中男生30人,女生9人;山东省内生源22人,外省生源17人;城镇户口者11人,农村户口者28人。然后从另外四个班级中随机选取了一个班级作为对照班。
2.实验时间
从1997年9月新生入校开始至1998年7月结束,共一学年。
3.实验指标
以两个学期三门课程期末考试的平均成绩、成绩优良率和不及格率作为对比指标,同时参考同年级同专业这三门课程的平均成绩、优良率和不及格率,重点对试点班和对照班各课程的平均成绩进行统计分析。
4.实验措施
(1)入学教育侧重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初入学的大学生由于高考压力的消失很容易产生"松口气"的思想,因此在入学教育中对大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的教育非常重要。在入学教育中,我们聘请系领导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了解该专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学生认识到该专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同时,要求学生以书面的形式定出学习目标及毕业后的理想,要求学生为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学习。
(2)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不仅具有促进人的学习的作用,而且在学习过程中还会使人伴有愉快的情绪体验,有利于促进人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美国心理学家拉扎若斯(A.L.Lasarus)的研究表明:具有浓厚学习兴趣的学生,其学习成绩与智力高的学生相比,显示出更大的优势。这也就是说,在学习活动中,兴趣与智力相比,兴趣更为重要。有鉴于此,我们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每学期的期初、期中和期末,我们都要聘请有经验的老教师或高年级的学生进行学习方法介绍。期初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本学期各课程的性质及在学习该课程过程中所要注意的问题;期中主要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效果对学习方法进行及时的调整;期末则主要是帮助学生搞好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第二,结合各课程的学习开展丰富多采的第二课堂活动。第二课堂活动可以使学生面对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从中体验成功的愉快和学习的欢乐,这是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例如,在第一学期我们组织了英语短剧小品大赛;第二学期我们组织了工程测量技术大比武。这些活动使学生提高了对英语和工程测量等课程的学习兴趣。
第三,利用动机的迁移,引导学生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动机的迁移是指学生在缺乏学习动力的情况下,引导学生把从事其他活动的动机转移到学习活动上。路桥975班有几名同学非常喜欢文体、书法、绘画等活动,但对课程学习的兴趣不高,学习成绩在班内处于下游水平。于是,我们分别找他们谈心,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他们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后来他们把主要精力转移到学习上来,并为自己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第二学期课程考试结束后,他们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学习名次分别上升到了中游或中下游水平。
第四,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保持教学方法的新颖性。教师教学方法的新颖性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关键要素。我们定期(两个月)以学生座谈会的形式了解教师的课堂授课情况,把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教师,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这样既避免了学生有意见不敢提和教师直接面对学生意见的尴尬局面,又增强了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3)注重差等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美国马里兰大学的拉塞尔·爱伦斯(RusselAues)和香港中文大学的沈若(SingLau)对马里兰大学的198名大学生进行了学习归因分析。结果表明,一部分学生把学习成绩差的原因归于能力、努力这些内部因素,认为自己学习不好的原因是"能力差"、"自己努力不够",这此学生往往乐于接受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并表示将继续努力,以求得下次取得好成绩。而另一些学生则把成绩不好的原因归于"考题太难"、"老师教得不好"、"该课程引不起我的兴趣"等客观原因,这些大学生往往不愿意接受帮助,不想继续努力,缺乏学习动机。
我们根据以上实验结论,在班内设立了学习进步奖,并制定了"一对一"互帮互学制度。第一学期结束后,我们对学习成绩后十名的同学分别进行了谈话,指出他们不正确的归因想法,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调整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第二学期考试结束后,班内有4名同学因学习名次提高了10个名次以上而获得了学习进步奖。我们还要求学习成绩在班上前10名的同学每学期都要从学习成绩在班上后10名的同学中自由选择一名同学作为帮助对象,晚自习时同位学习,及时解决差等生学习中遇到的难题。这就是我们称为"一对一"的互帮互学制度。
(4)利用学习反馈进行检查评价。学习反馈是指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包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效、作业的正误、考试成绩的优劣以及学习总成绩的排名等,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而制定下一步的学习目标。学习反馈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中具有诱因作用。在学习过程中,我们每学期都要组织班委、团支部对学生各门课的作业和笔记进行检查评比,对作业和笔记较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同时将这些作业和笔记进行展览。每学期课程考试结束后,将学习成绩按名次排列公布前30名。不全部公布的原因是为了照顾差等生的学习情绪,以免打击其学习积极性。
(5)适当开展竞赛活动,培养竞争意识。竞赛是激发人们奋发努力、力求上进的一种手段。国内外的有关研究表明,适当开展竞赛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有效的作用。在每学期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完成约80%时,我们便选择部分学习难度较大的公共基础课或专业课进行书面的知识竞赛。竞赛任务在开学时就布置下去,命题难度稍大于期末考试的难度,且难度层次分布合理,以提高竞赛结果的区分度。第一学期我们选择了理论力学和高等数学两门课程,第二学期选择了材料力学和微机应用(Qbasic)两门课程。竞赛结束以后,对获奖同学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从竞赛的组织过程可以看出,学生的自尊感和成就感非常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强,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同时,教师也从竞赛中发现了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及时改进了下一步的教学。
(6)加强师生交流,有效利用教师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肯定评价具有积极的强化作用,能鼓励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进而起到激发学习动机的作用。当教师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时,表扬或批评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具有不同的作用。一般说来,表扬比批评更具有激励作用,但要运用恰当,把握火候。对优等生要表扬,但不可过滥;对差等生要批评,但要有分寸,同时对差等生的进步要及时表扬。教师要对学生有一个正确的评价,必须加强师生交流。因此,每学期我们都要以联欢会、茶话会、歌咏会等形式组织两次师生联谊,以加强师生间的理解和友谊,让教师了解每个同学的优缺点,以便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一年来,试点班连续两学期获得了校优秀班集体和优秀团支部荣誉称号,并得到了任课教师的交口称赞。教师们普遍认为这个班级学风浓、班风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
二、实验数据分析(略)
三、实验结论
通过成绩分析可以看出,我们在试点班采取的各项措施收到了明显的成效。由于我们有意识地培养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班并高于同年级同专业学生的平均水平。试点班各课程成绩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班、不及格率低于对照班亦说明了该班学习成绩总体水平高于对照班。同时,成绩的提高又刺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了学习动机,从而呈现出学习上的良性循环,进而使试点班形成了学习风气浓、群体凝聚力强、师生配合默契、学生间互帮互助的良好班风。在大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学习动机成为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具体体现在学习动机的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上。一般说来,学习动机愈强,学习积极性愈高,学习潜能愈能得到发挥,学习效果愈佳。反过来,成功的学习和优良的学习成绩又会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四、两点说明
(1)学习动机的强弱与学习成绩的优劣并不总是一致的。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的大学生学习动机很强而学习成绩却一般;有的大学生学习动机一般而学习成绩却不错。这种现象说明学习动机对学习成绩的推动作用还要通过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开发、学习技能及身体健康状况等中介因素才能实现。
(2)耶尔克斯道德逊定律告诉我们,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关系还与动机强度及学习任务的难度有关。当学生完成力所能及的学习任务时,学习成绩与学习动机的强度成正比;而当学生完成难度较大、超过学生学习能力的学习任务时,学习成绩则与学习动机的强度成反比。由于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关系比较复杂,加之笔者的研究水平有限,故在实验过程中对上述特殊现象未作探讨,这有待于今后的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