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习动机的激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5:50:58
五、浅谈学习动机的激发
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引起的。学生进行学习也总是为一定的学习动机所支配的。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它是一种学习的需要,这种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里的反映。它表现为学习的意向、愿望或兴趣等形式,对学习起着推动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是当前教学改革中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我曾组织学生在我教的两班里进行书面调查。调查结果是:喜欢上数学课的占被调查人数的81%,居所有学科的第一位。喜欢上数学课的原因是:(1)数学课特别有趣;(2)老师每周给上一节趣味数学课;(3)老师态度和蔼可亲。调查情况表明,老师的教学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起着重要作用。
学生入学初期,我注意了对他们学习动机的培养。学生升入二三年级,如何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本文谈谈我的粗浅体会。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采取适当措施,把学习动机激发起来,也就是说,要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学习动机由潜伏状态转入活动状态,使之成为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因,并不断地得到巩固、加深和提高。
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揭示课题,激发求知欲
数学知识是有严密系统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也就形成了相应的结构。他们凭借已有的知识结构就可以去解决新问题,去掌握新知识。这就是说新知识都是从旧知识中发展而来的,获取新知识要以旧知识为基础。所以,我在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前,总是先组织学生复习和新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旧知识,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去发现新旧知识间的差异,去发现用旧知识不能解决的新问题,从而明确探索的目标。这样做,可以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积极寻找答案的强烈欲望。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时,我们首先复习了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1)有8个苹果,每盘放4个,可以放几盘?(2)竖式计算40÷5等于多少,并讲算理。(3)在2×( )<9、5×( )<43中,( )里最大能填几。在此基础上,我把第(1)题里的8个苹果改为9个苹果,让学生用实物去分。学生分的结果是可放2盘,还剩下1个苹果。我问:“这一个苹果还能再分吗?为什么不能再分了?”学生答:因为每盘需要放4个,这一个不能再放满一盘了。”这道题只问可以放几盘就不够完整了,学生自然地补上一个问题“还剩几个?”接着,我让学生运用已有的旧知识尝试着去解决新问题。过去表示全部分完时,竖式下写0,现在没有全部分完,还剩下一个,学生在原来的0的位置上写上了1。学生在尝试当中,体会到学习新知识的乐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为继续学习这部分知识做好了心理准备。
在教学中我体会到,学生以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在学习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必然使学习效果大大提高。
(二)创造新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以生动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使学生通过学习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
在口算练习课上,我经常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进行大量练习,使学生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我常用的练习方法有:打手势算、悄悄算、开小小运动会、夺红旗、猫捉老鼠、打数学扑克、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评选优秀邮递员、放风筝、开数学医院等等。特别是打手势算,低中年级都可以使用。学生会用左、右手的手势分别表示l~10各数后,老师出示口算题,得数是一位数的就用右手的手势表示口算的结果;得数是两位数的就用左手的手势表示十位上的数字,右手的手势表示个位上的数字,只要得数在100以内就可以使用。据心理学研究,人的右手的动作靠左脑支配,而左手的动作靠右脑支配,经常进行双手的练习,既有利于左、右脑的同时发展,也可促进双手小肌肉群的发育,对学生智力的发展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每节练习课我都用十几种练习方式,由于练习方式的新颖多样,使学生一节课自始至终都保持着热烈的情绪,使练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教6~9的乘法口诀时,我进行了操作活动的新尝试。请每个学生准备一小盒印泥和一块刻有红花或小兔、桃、三角形、红旗等图案的橡皮章。具体做法是:学习6的乘法口诀时,让学生在纸上第一横排盖上6个图案,表示1个6,在第一横排图案的右边写出乘法算式6×1=6和乘法口诀一六得六;第二横排再盖上6个图案,表示2个6,写出6×2=12,二六十二。这样继续下去,一直到六六三十六为止。然后根据交换被乘数与乘数的位置积不变的道理,一句口诀可以计算两道乘法算式,每句口诀的右边再写上另一道乘法算式1×6=6、2×6=12……5×6=30。在学习7的乘法口诀时,在纸的右边贴上一条纸,盖住已编的6的乘法口诀,仍在原来的纸上继续盖图案。第一横排再盖上一个图案,就可以表示1个7了……学习8和9的乘法口诀时,仍然这样做。
这种操作活动有四点好处:(1)学生学习1~5的乘法口诀时,是用摆实物方法演示的,因数小,在桌面上可以摆下。学习6~9的乘法口诀时,数大,桌面摆不下了,改用盖图案的方法,有一张8开纸就行了,学生仍可以动手操作。(2)学生明确了乘法口诀的来源以及编口诀的方法,完全可以独立地编6~9的乘法口诀,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3)这种操作形式新颖,学生十分感兴趣,操作内容又留在纸面上,比摆实物印象更深,效果更好。(4)这种操作活动充分体现手脑并用,特别明显地表现出智力活动和双手活动的相互结合。这样,信息就通过两条相向而行的途径传递着——由手传到大脑和由大脑传到手。手在“思考”,大脑的创造区域也受到激发,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聪明;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性思维的工具和镜子。
(三)创设情境,启发多思
如果我们所追求的只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那就永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热爱。从中年级起,游戏因素在学习活动上的意义就逐渐降低了。如何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独立思考,更好地去掌握更加复杂的知识,就逐渐成为我们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我认为应该积极创设理想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一次,课上讨论“什么情况下商是0”后,学生总结出“0除以任何数都得0”。我进一步问:“0除以0等于多少呢?”一个学生回答:“等于0。”许多学生表示同意,他们振振有词地解释了一番,对于“0除以0等于0”坚信不移。可是有一个平日不太出色的学生却说:“等于多少都可以。如果0÷0=1,商和除数相乘1×O=0,如果0÷0=5,5×0=0。所以不管商等于多少,这个道理都适用。”这个精彩的回答令我高兴极了,我抓住时机,讲了正因为商是几都可以,所以0做除数就无意义了。接着又出现了5÷0等于5不行,等于0也不行。他们否定了原来“0除以0等于0”的想法,得出“0除以除0以外的任何数都得0”的正确结论。
有一次课上,学生做这样一道题:“下面的数哪两个数相加得1000? 568、706、432、684、294、316。”这是一道极普通的数学题,学生很快地完成了。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从平凡的小事中悟出大道理的能力,我将这道题进行了引伸,我问:“怎样的两个数相加得1000呢?”学生发现两个加数个位上的数凑十、十位和百位的数凑九,这两个数相加准得1000。接着,我请学生出题,大家情绪高涨,人人争着出题,他们运用刚才发现的规律,很快出好了十道题,计算后全部得1000,这证明了他们找的规律是对的。但是我没有到此为止,接着又问:“谁能把这些题改成两个数相加的和是10000的题呢?”一个学生说:“把两个加数的千位上分别写一个数,让这两个数相加和是9。”另一个学生说:“我把每道题第一个加数千位上写9就行了。”我又进一步追问:“两个数相加的和是十万、百万……亿等,你们能按上面找到的规律编出来吗?”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能!”
只要我们留心就会发现,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积极性的问题是很多的,在教材上时有出现。如“写出商是6的除法算式”一题,书上要求写六道,学生却写个没完没了。他们说:“被除数一个比一个多6,除数一个比一个多1,商都是6,所以商是6的除法算式有多少数不清了。”又如,让学生写出“最小的六位数或最大的七位数”等题,不妨让学生从最小的或最大的一位数写起,接着写两位的、三位的……写着写着,他们就会发现规律,急不可待的要发表自己的见解,那种思维的乐趣就别提了。
(四)开展竞赛,鼓励进取
研究表明,学生具有强烈而自觉的学习动机,一般都能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遇到困难时表现出极大的自制力和顽强精神。而竞赛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有效手段。我常搞的竞赛活动有:
1.游戏中的竞赛
如“猫捉老鼠”,我在黑板上左右两边画上楼梯,楼梯顶上蹲着一只老鼠,让两名同学分别戴上黑猫和白猫的头饰,一位是黑猫警长,另一位是白猫警士,两人分别去做写在左右楼梯上的口算题,做完一道题上升一级,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先捉住老鼠。又如,我常用打数学扑克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口算基本功的训练,两人比赛,看谁能赢。
2.计算能力的比赛
如我出一道口算题,看谁能用巧算方法最先算完。又如,全班同学进行速算比赛,看谁算得既准又快。
3.智力竞赛
我常出一些有趣的难题,看谁能解答出来,或出一道题,看谁想出多种算法或解法。有一次讨论96-68的口算方法时,学生想出的算法有96-60=36,36-8=28;96-70=26, 26+2=28;96-66=30,30-2=28;98-68=30,30-2=28;先做96-69用巧算的方法9-6=3,3×9=27,27+1=28;先做86-68,得18,18+10=28。这一道题学生竟然想出六种算法,出乎我的意料。
每次比赛后,我都给以及时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如接力赛,评出取得前三名的小组,并发给红旗;在速算比赛中,获得前三名的同学授予“计算小能手”或“小小巧算家”的称号;评出智力竞赛的优胜者,发给奖状或奖品等。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进取心。
对学习动机的激发,并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学习动机激发得好,能使学生学习时全神贯注,积极思考,完全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这种状态下所学到的知识,常常掌握得迅速而牢固,对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学习动机属非智力因素的范畴,本文写的是我在教学中把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方面的一点肤浅体会。学生中不同年龄阶段,其主导性的学习动机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所以要彻底弄清这方面的规律,还必须进一步深入地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