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状况与不读书的借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3:12:11
国民读书状况的糟糕,是毋庸置疑的,否则也不会去搞什么“读书节”。只有伟大的或者渺小的东西才需要“节日”。儿童、女性、劳工需要节日,读书、环保也需要节日。节日试图通过一些仪式,缩小伟大与渺小之间的距离,这是一种社会调解机制。为了强调读书的重要性,为了提醒大家去读书,社会管理者设立了“读书节”,每年祭祀一下“读书”,就像祭祀“黄帝陵”一样。
中国每一个家庭每年平均消费图书不到2本。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中国人,特别是农民,基本上不读书。船不走急死了岸上人,国家着急了,领导着急了,专家着急了,大声呼吁、鼓励、敦促,大家要读书啊!将读书提高到了“民族希望”的高度。越是拔高它的意义,大家似乎越不爱读,读书仿佛成了国家的事情、民族的事情、领导和专家的事情,仿佛与我等草民无关。
其实大家都知道读书很重要,都知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盅粟,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奇妙。最近几年的“国民阅读调查”也显示,还没有人敢说“读书不重要”,大概是怕别人说自己不思长进、没理想和追求。那么为什么大家不去干重要的事情,而去干不重要的事情呢?读了半天,人也读呆了,工作还成问题,还奢谈什么“黄金屋”、“千盅粟”、“颜如玉”哦!干脆不读了,打麻将去,打PSP去,K歌去。专家们及时提醒,不要用这种功利主义的观点去看待读书,读书能够让你增加智慧,保持尊严;更多的人说,智慧和尊严先免谈,我需要增加财富,保持健康。
管理者和专家们并不认同这种庸俗的观点,还在不断地追问:你们为什么不读书呢?为什么?当被追问得没有办法的时候,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没有时间读书(盯着电视发傻的时间挺多),没有读书的习惯(打麻将的习惯有了,还上瘾),书的价格太贵了(比一个汉堡包还贵)。这些当然都是借口。当所有的人都在为不干一件事情而找借口的时候,这件事情就不是用简单的理由可以解释的了。
国民阅读的状况,其实就像财富分配的状况一样,也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局面。在财富领域,少数人的财富越来越多,多数人的财富越来越少。在读书领域,少数能够及时尝到读书甜头的人阅读越多,多数不能及时得到读书好处的人阅读越少,甚至不读。为了改变这种两极分化的局面,社会支持和鼓励人们积极就业,去分富人口袋里多得用不完的钱。同样,社会也在支持和鼓励人们积极阅读,去读那些文化多得用不完的人的书。
如果这种动态平衡能够实现,当然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权宜之策。怕就怕大家都不干了,大家都不去就业,像古代的“丐帮”那样不介入社会,让富人的钱烂在口袋里;大家都不去读书,让写书人的书在书库里发霉。这样当然很不好,没有人会赞同。所以,大家还是要积极就业,分金钱富翁的一杯羹;还是要积极读书,分文化富翁的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