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课改和中职教育现状的调研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21:22:27
来源: 点击数: 42 录入时间:09-08-19 10:01:48
关于高中课改和中职教育现状的调研报告
 
2009-4-15 9:40:34    刘军
 
 
2009 年 3月 12— 20日,我到荆门、沙阳、宜昌、襄樊、荆州等地就高中课改和中等职业教育情况做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做一汇报小结。
高中课程改革是 2004年开始实施的,新课改的全称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国以后,课改已有过很多次。上个世纪末,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 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人们常常以为课程改革就是改换教材,这是不正确的。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改主要有六大改变:
1.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比如学化学,过去只是明确地告诉你什么加什么会产生怎样的反应,现在我们经常不告诉学生结果,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习、理解和记忆,体验过程,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2.课程结构方面。强调不同功能和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突出的是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得到强化,同时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
3.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
4.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
5.课程评价方面。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比如,有的学生基础较差但很用功,只考了 58分,没及格,老师可以给他 60分甚至 65分,以促使他更有信心地学习。
6.课程管理方面。以前基本上是国家课程、教材一统天下,现在强调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充分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也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人们已经感受到了一些变化:各地用的课本是不完全一样的;老师上课不是“紧扣教科书”了;学生的“问题”多起来了;高考录取不是只看分数了,部分大学招生有了自主权了。
目前进行的高中新课改最突出的变化就是让学生自主选课
从长远看,这一轮高中课改对传统高中教育模式的冲击是很大的,可以说是“伤筋动骨”的。但课程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完全“推倒重来”,需要的是看准方向和坚定信念。
高中新课改“最要害”的变化是学生自主选课。也就是说,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程的基础上,有很大的“课程选择权”,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想学什么就学什么”。
为了有利于学生选课,教育部把高中课程分为 8大学习领域:语言与文学 (包括语文、外语 );数学;人文与社会 (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和地理的一部分 );科学 (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的一部分 );技术 (包括通用技术、信息技术 );艺术 (包括音乐、美术 );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 (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 )。学生只要“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学分”,至于在一个领域内学哪门课,学生可以选择,比如可以选语文而不选外语。
新课程还将同一学科的内容分为若干“模块”,教科书也按模块编写,一般一个模块 36学时、 2个学分。学生选思想政治,还可进一步选《经济学常识》模块,或选《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及其他模块。用学分来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其实也是为了与学生选课相适应。
下表是高中在新课程上的设置:
 
 
学习领域
 
科目
 
必修分
 
语言与文学
 
语文
 
10
 
外语
 
10
 
数学
 
数学
 
10
 
人文与社会
 
思想政治
 
8
 
历史
 
6
 
地理
 
6
 
科学
 
物理
 
6
 
化学
 
6
 
生物
 
6
 
技术
 
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
 
8
 
艺术
 
艺术或音乐、美术
 
6
 
体育与健康
 
体育与健康
 
11
 
综合实践活动
 
研究性学习活动
 
15
 
社区服务
 
2
 
社会实践
 
6
 
 
学生自主选课,这是最大的亮点,也是最大的难点!这其中,有高中学生自身的问题,比如高中生对社会的了解不深,人生规划的意识和能力不强,不知道自己今后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因此也就不知道该选什么课;有家长的问题,家长期望的未必是孩子喜欢的,选课时听谁的?有学校的问题,学生想选的课,学校的师资、设备、场地等都能满足吗?还有社会的问题,相对统一的高考,就业形势的严峻,无法让我们“想干啥就干啥”。
根据调查的情况,老师和教研人员都认为:新课改的方向是对的,需要我们努力去追求,但在短期内完全“达标”是不现实的,“课程改革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是有道理的。
就目前而言,我们出版社应当积极去做的是:在《通用技术》课程的教辅方面我们要积极和教育研究部门联系,争取在这方面有所作为。在实验报告和观察记录方面做一点选题。
由于初中课改过程中,各出版单位大量出版与教材同步的教辅,让原教材出版单位的经济利益受到损失,所以这次高中教辅的出版引起原出版单位重视,对教辅的出版都采取先发律师函,对没有授权的出版社要追究侵权责任,追究法律责任。
中职教育的目前情况
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发布以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强了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支持,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与发展职业教育逐步成为社会共识,中等职业教育出现逐步回升的良好势头,职业教育主动服务经济社会的意识明显增强。但总体上看,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的薄弱环节,一些地方和部门在统筹人力资源开发中仍存在着忽视技能人才培养和使用的倾向,生产服务一线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广大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与劳动力市场需求有较大差距;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城镇化,解决“三农”问题,提高产业竞争力,促进就业和再就业,都对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迫切要求。
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在高中阶段教育中,要加大结构调整工作力度,进一步扩大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使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比例保持大体相当,在有条件的地方职业教育所占比例应该更高一些;在高等教育中,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应占一半以上。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增强职业教育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逐步扩大职业院校在教材选用等方面的自主权,要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更加重视开展在职人员的岗位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培训和各种形式的社会化培训,努力提高广大从业人员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要积极开展面向残疾人的职业教育和培训。
实施教育部等六部门推进的“职业院校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计划”,认真实施劳动保障部等部门推进的“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和“三年五十万新技师培养计划”。
大力加强农村职业教育,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服务
继续推进农科教结合和“三教统筹”。地方政府要加强统筹,促进农业、科技和教育部门发挥各自优势,把农业技术推广、科技开发和教育培训紧密结合起来,积极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要统筹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发展,发挥县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或职业教育中心的龙头作用,有效整合并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和农业推广、培训机构资源,大力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继续组织实施“绿色证书培训工程”和“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造就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需要的新型农民和技术骨干,加快农业科技的进村入户。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疆地区和特困地区贫困人口的实用技术培训,帮助他们摆脱贫困状况。
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国务院办公厅批转的农业部等六部门《 2003~ 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努力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进一步扩大职业院校面向农村的招生规模,要加大在岗农民工的培训力度,支持和鼓励行业企业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民工学校,同时充分利用社区内各种教育资源,开展面向农民工的教育培训。
各级政府要扶持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使用农民工的单位负有培训本单位所用农民工的责任,所需经费从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中列支。
根据《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要求,“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就业准入制度。进一步完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快开发国家职业标准,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更新,形成能够反映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需要的动态国家职业标准体系。建立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监控制度,加强规范化管理。要根据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就业的农民工的实际需要开展鉴定工作,做好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