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办学和育人定位,增强中职教育吸引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5:06:55
明确办学和育人定位,增强中职教育吸引力 

    摘要: 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了中职教育社会吸引力低的的问题, 结合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中职教育吸引力提高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联系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谈论最多的热点问题是如何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当前,我国教育亟须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基础教育如何走出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的怪圈,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当我们把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许多枝节问题剥离以后,发现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竟是殊途同归:职业教育吸引力低,学生和家长越发希望升入重点高中,考入重点大学的愿望越发强烈,迫使升学竞争不断前移,成为素质教育推进和实施的障碍。设想一下,如果中职和普高的吸引力大体相当,那么“独木桥”问题、减轻学生负担、城市择校、技能型人才紧缺、培养创新人才、实施素质教育等问题,不说迎刃而解,但起码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解,进而对整个教育观、人才观、价值观、社会观以及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目前,我国已把职业教育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在“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拿出100亿用于职业教育的基础能力建设,每年中央和地方财政还拿出近180亿建立中职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年初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会议上指出:“在整个教育结构和教育布局当中,必须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要注意的是职业教育的规模、学科的设置,需要和社会需求相吻合。要研究具体的引导办法,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但在此背景下,教育部职教中心研究所专家给出的一组数据却发人深思:    面向10万多中小学生及其家长、老师的调查显示,只有不到5%的家长期望孩子到中高职学校学习,仅有10.5%的学生愿意到中职学校就读。在国家政策利好、企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强烈的情况下,人们为什么不买职业教育的“账”呢?    调查表明,人们不愿让孩子报考职业学校,初中生不愿意就读职业学校,涉及观念、制度、环境、质量等诸多因素。人有所长,术业有专攻。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本是不同类型的教育,并无高低之分。但在现实中,重普教、轻职教,重研究型人才、轻技能型人才的现象仍很突出,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依然顽固,成才的观念依旧是初中毕业升普通高中,高中毕业升普通大学。往往是报考普通学校无望的学生才会选择报考职业学校。在高中和高校招生时,往往将职业学校的招生批次排在最后,这使得社会普遍认为职业院校只能录取成绩差、素质低的学生,造成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感觉。劳动人事制度仍将学历作为就业和选才的主要标准,在工资分配制度方面,技能型人才的工资福利待遇一般不如智力型人才,使得人们学技术缺乏动力。要解决上述问题,除了宣传舆论引导之外,更重要的则是需要从政策和制度层面逐步配套,在全社会真正形成尊重技能、崇尚高素质劳动者的风尚。相信高素质技能人才的经济待遇与社会地位真正提高的那一天,也就是职业教育吸引力大提高,职业教育大发展之时。    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不强是一个社会问题,但从具体办学者的角度分析,职业教育生源质量先天不足,办学和育人的定位不清晰,人才规格不符合企业的要求,职业学校的层次设计难以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需要,恐怕也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增强吸引力与提高质量互为前提。职业教育吸引力低,生源质量就下降,提高教育质量就困难。大多数学生不是按照潜能和兴趣特长来报考职校选择专业的,而是考不上普高的无奈选择。因此,要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从学校层面来说,要努力创设优质的学习环境,加强职业学校的基础能力建设,包括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四维发展(教师资格、专业技术资格、心理辅导资格、职业指导资格),抓紧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强化校企合作,创新教学方法,强化以人格能力为本的育人模式,强调德育为首,做人为先。    作为一所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干专业,培养为生产、生活服务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职业学校,用人单位的需求就是学校办学育人的第一信号。现代服务业用人单位十分强调员工与人沟通的素质和能力,强调待人接物的礼仪形象以及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人格品质。为了培养出受企业欢迎、令用人单位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准职业人,为了让学校成为培养“服务明星”的沃土,笔者所在学校就鲜明地提出了“形体美、礼仪佳、语言纯、技能强”的就业型人才培养目标和有效路径,并要求学生在职业实践和待人接物时做到“说话轻轻、待人彬彬、处事兢兢”。经过师生共同努力,校园中以相互尊重为最高原则和价值取向的礼仪文化得到了弘扬和彰显,学校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和温州市礼仪教育特色学校。由于学校在推行“说普通话悦耳动听,写规范字赏心悦目”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中成绩突出,学校被授予首批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荣誉称号。凭着这几张国字号的金名片,顶着“微笑天使”“礼仪标兵”“服务明星”的光环,毕业生成了企业的“香饽饽”,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高达到97%以上。    高就业率带来了高报考率,良好的声誉提高了学校的吸引力。近年来,学校金融理财、商贸物流、时尚休闲绿色、应用技术四大板块的相关专业,一直是温州市初中毕业生报考职校的首选专业,火爆不减,热度不退。    学生及家长对教育类型的选择,归根到底是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与今后发展空间的综合考虑和认可。学校的办学和育人目标的定位,要从市场出发,要考虑企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否则学校培养的人才(产品)就会出现“产销不对路”的问题,“产品”就会“滞销”,职业学校的办学就难以为继。有句老话叫“出口畅才能入口旺”嘛!但职校的办学还必须考虑学生更高层次的就业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增强学生就业和发展的竞争力,学校在育人的层次设计上应该更具有前瞻胜和挑战性。    笔者所在的学校地处世界著名的温州市,温州的区域文化受永嘉学派的重商思想影响为甚,经商做生意的文化观念影响着绝大多数温州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在我校50年多年的办学历史中走出了一大批商界名人和温州的民营企业家,被誉为“民营企业家的摇篮”。我们根据学校的办学传统和现有专业的特点,承接了温州市教育局提出的“民营企业家摇篮工程”,明确提出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财经训练、人文素养、体育精神”的创业型人才的高一级育人目标。为此,学校把人才培养的目标做了由低而高的分层次设计,我们称之为“塔层式”育人目标,目的就在于为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做一个生涯规划和人生导引,满足学生当前就业、今后创业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就业有本领,创业有能力,升学有希望,发展有基础”已成为学校科学育人、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在实施“民营企业家摇篮工程”中,我们把“国际视野、财经训练、人文素养、体育精神”的生成落实在环境创设、课堂教学和各种活动实践中。    温州人走南闯北、漂洋过海满世界做生意。在全球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合作日趋紧密的今天,个人的发展、国家的发展尤其需要“国际视野”:具有开阔的国际眼界,自觉的开放意识,了解国际惯例和规则,具有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的交际能力,具备良好的国民心态和涵养。什么是人文素养,并没有约定俗成的定义,但具有人文素养的典型标志是具有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惜,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人文精神追求人生美好境界,人文的核心是人,以人为本,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即人们常说的人文关怀,对生命的终极关怀。个人的人文素养的质量是个人健康发展的结果;社会的人文素养质量是一个社会汲取历史经验教训、积累文明成果的结果。    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有三大支柱:科学、艺术、人文。科学追求的是真,给人以理性,使人理智;艺术追求的是美,给人以感性,让人富有情感;人文追求的是善,给人以悟性,人文中的信仰使人虔诚。人文既有深刻的理性思考,又有深厚的情感魅力。    西方著名哲学家尼采曾将教育分为两种:一种是生存的教育,其目的是追求知识,获取尘世幸福,赢得生存竞争;另一种是文化的教育,其目的不是个体生存需要和尘世幸福,而是直面永恒的生命意义。    这一观点虽未道尽教育的全部内涵,但这种文化教育对生命意义的追求,不乏重要的警醒和启示意义。    要知道,教育的最高境界应当是追求人文精神,实现生命的意义。要知道,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只有人文精神才能驾驭科技,使之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在今天这样一个物化的时代,只有人文精神才能把学生引向崇高的精神世界。因此,对学生实施人文素养教育是中职教育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观察引起重视。    除上述之外,一个创业型人才,还必须具有财经专业背景,受过财经训练。而我校开设的金融财会、商贸营销等课程为学生今后的成功创业做了很好的知识铺垫和专业准备。此外,体育精神所体现的争胜创赢的生命意义和坚韧不拔的意志也正是创业型人才走向成功必不可少的精神支柱和心理品质。    根据温州所处区域的文化特征、产业经济特点等,苦练内功,走内涵发展之路,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从而吸引社会各界的眼球,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该信息出自“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 http://www.cva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