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工作调研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05:39:06

课改工作调研报告

今年9月份我校三位校领导,对学校8位承担新课改的教师,进行了全面听课。通过听课,比较全面的了解了基础教育改革在我校课堂教学中的效果。经过认真反思,我们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有所启发。

  一、总体印象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是一个发展的机遇,对每位教师提出了挑战,必须牢牢地抓住这个好时机,要努力地提高自身的素质。有些教师对新教材、新课标,还不是很了解,对新课改的理念还没有吃透,这显得不适应。    

2.课改面临的困难重重,缺少:人—合格的师资,财—课改经费,物—必要的教学设备、学具和教具等。    

    3.一部分教师对课改不以为然,还抱着死框框不放,上课还是老一套,好课不多。教师的角色还未根本的转变。    

    4.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大部分教师都在实施,也有的停留在形式上,不能做到有层次性,层层推进。    

5. 新承担课改的教师还不懂得怎样进行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还要下大力气进行培训和提高。  

二、课堂教学情况

    经过领导和教师的努力,尤其是广大课改教师的辛勤劳动和工作,在课改的路上迈出了成功的一步。具体表现在:    

1、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开始发生变化 

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开始发生了变化。课堂上重教轻学、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旧的教学方式有了转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所发挥。如:鲁玉杰老师语文课(教学汉语拼音), 正确地使用“情境图”、“语境歌”能在最佳的时候出示形象生动的图片编唱儿歌“老乌鸦叫呱呱一一妈妈为我做衣裳……”引导学生顺利、成功地读准Wa、yi的音,总结时以生动美好的图画来归纳检测读音,使学生兴趣盎然。这就是课改要求的一个境界——学生乐学、爱学。再如,刘胜前老师一节数学课,0的认识,课堂上新理念的渗透、教学方法转变。用一年级学生最爱的讲故事形式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学习“0”知识。同时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可以用“0”表示的情景,帮助学生加深对“0”的认识。课堂上教师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摆学具中加深理解“0”的大小,体现在做数学中学数学的新理念。    

    2.开始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学生乐学了    

    课堂上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是多年来课堂上存在的一大毛病,是一直困扰基础教育的一个问题。在所听到的课中,我们也看到了欣喜的场面。 例:鲁玉杰老师的语文课和马力云老师的数学课,都能强调个性化,注重合作交流,在教学中很注重小组讨论,交流发现问题后汇报。注重动手实践,训练自己操作能力。董景琪老师的美术课《画彩蛋》,让学生动手剪、画、贴、摆。 鲁玉杰老师,品德与生活一课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激发学生兴趣,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能力培养,让学生课前做调查,做名片,学会自我介绍,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互相欣赏名片等,学习方式有了明显的转变。    

 通过课堂观察,我们感到了新课改的气息:

教师走下了讲台,学生上去了,兴奋地拿起了教鞭;    

 教师批评的话语少了,而激励性的言语多了;    

 教师讲的知识少了,学生自己去发现的多了;    

 学生听老师讲的时间少了,讨论交流的时间多了;    

 学生死记硬背的内容减少了,联系生活实际的内容多了。    

总之,课堂上展现的景象都与教师渗透教学理念、观念的改变,角色、地位的确立分不开的。

但是,课堂上所表现出的有些情景令人忧虑,这也是我们今后应引起重视的地方:      

1、合作学习中的小组讨论还是“形式主义”。“小组讨论”这一教学的组织形式这是一种以小组成员的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学生获得自主性的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教学策略,但是,在具体实施这一教学组织形式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形式而已,没有实在意义。表现在:(1)教师没有积极创设问题情景,引发主动探究;(2)教师不能保证小组讨论的时间,而匆匆结束;(3)师生互动空间还太窄,增强讨论的自由度;(4)小组讨论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还没有发挥出来。小组讨论的形式主义不能改变,教学民主、课堂气氛活跃,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创造机会,开发同伴群体资源,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和密度的最佳教学效果就发挥不出来。

2、追求“民主”、“开放”忽略了“秩序”、“规则” 。教学方式的转变,必然带来课堂常规的变化。但是,追求“民主”、“开放”怎能丢掉“秩序”、“规则”?怎样忽略培养学生(特别是起始年段)良好的学习习惯呢?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张扬,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是基本的努力方向,但是这个“动”在有些教师的课上是脱离老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流程中的乱动。课堂上的“秩序”、“规则”是离不开课堂管理的,没有有效的课堂管理,就不会有成功的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民主”、“开放”与“秩序”、“规则”之间寻找一个结合点——要引导学生养成尊重、理解他人、善于倾听、接纳他人意见的习惯,使课堂教学高效、有序地开展。    

  3.教学环节过于饱满    

    新课程对教学的要求不同于以往课程的要求,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更加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强调深入到学生的认知世界,通过自主学习过程给他们深刻的体验。我们发现有的课,内容过繁、环节太饱,学生难以承受(一节课中就有学拼音,进行交朋友游戏、戴头饰、课本剧表演、看图口语训练……) ,教师生怕这节课的任务完不成,求大求全,缺乏阶梯性,学生到底学到了多少东西,值的怀疑。  

  4.缺乏必备的教学手段。有些课的课堂上,老师仅靠一根粉笔来完成教学任务,学校有电教设备不用,教具学具不准备。

  5.对课标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上,只是只言片语的理解,总的精神还没完全领会,造成有的课堂上的教师顾此失彼。    

三、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   

  1.学校要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1)加大课改的宣传力度。除教师知道课改,还要让每位学生、家长都了解课改。   

    (2)加大经费投入。 学校要千方百计,确实保证课改经费的需要。  

    (3)加强教研工作。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积极开展教学研究,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4)改革评价方式和手段。   

  2.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1)大力开展全员参与的教研和培训活动。    

    (2)抓典型,培养骨干,以点带面,树立典型,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保证课改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