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马克思(附:科学,还是错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7:23:07
正确认识马克思 (附:科学,还是错觉)
蓝宇
读了德国海因里希·伯尔的《假如没有马克思》一文,觉得有必要澄清一下有关马克思的一些错误观念:
1,海因里希·伯尔在文中说:“须知:没有工人运动,没有社会主义者,没有他们的思想家,他的名字叫卡尔·马克思,当今六分之五的人口依然还生活在半奴隶制的阴郁的状态之中”,“ 没有马克思的理论,没有马克思为未来斗争所制定的路线,几乎不可能取得任何的社会进步。”我认为,这未免有些耸人听闻。把人类文明的进步全都归功于马克思,不符合实际。没有马克思,仍然会有工人运动,仍然会有社会主义者。马克思批判了资本主义,这是他的历史功绩,但是如果没有马克思,仍然会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仍然会有资本主义的进步和改良。
2,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有对的地方,也有错误的地方。马克思对穷苦工人的同情是人道的,但他给工人阶级指出的解放之路是错误的。我曾说过这样的话:“在改造社会的实践中,马克思是一位蹩脚的医生,他真诚地为病人治病,却开出了错误的处方。马克思的致命弱点,在于他更看重他所发现的所谓的‘社会发展规律’的实现,而不是他早期所关心的人的自由发展和克服异化。他以为这两者是一回事,而实际上它们是对立的。”
3,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真理与谬误并存。他的人道主义思想和哲学方法正确,他的经济学和社会学错误。马克思主义实践的后果是可怕的。我曾说过这样的话:“一位伟大的学者,怀着善良的愿望,创造了令人遗憾的理论,产生了令人痛心的后果,这不能不说是历史发展中的一大憾事。”然而有一点,我与海因里希·伯尔是一致的,即都不认为“研究马克思是多余的”。
4,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很大部分是伪科学,如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争取解放的理论,多少还具有进步意义,马克思主义一旦掌握了政权,也就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5,由于缺少对人性的深刻了解,马克思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掌权阶层的自私、腐败,以为他们掌握了权力,社会将变得美好。其实离开了制约和监督,任何统治者都会变得自私、腐败。马克思没有认识到,政治权力中的制约机制正是政治文明的根本。
6,马克思在资本主义社会颠沛流离的生活令人同情,但是我想指出,马克思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批评资本主义,虽生活凄惨,但仍渡过了自己的晚年,而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批评社会主义、批评马克思主义的许多人,却未能渡过自己的青春。和这些人相比,马克思还算幸运的。我赞同海因里希·伯尔下面的观点:“如果是与斯大林历次清洗的那种冷酷的、在大多数情况下于事业毫无意义的残暴和杀戮相比,与即使是逃至国外也不得不生活于胆战心惊之中的那种恐惧相比,这些马克思不得不与之斗争的敌意是不足挂齿的。”
7,当今的人们并没有“忘恩负义”,因为根本不应该对马克思感恩戴德。当今的时代是反思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是超越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历史是公正的,马克思主义思潮的衰落是历史的必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错误导致了社会主义实践的失败。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有双重的影响。我们不应当片面,要么把马克思主义捧为圣经,要么把马克思主义说得一无是处,我们应当正确地评价和认识马克思。
==================================================================
马克思主义的错误(1)断言资本主义即将崩溃
一个半世纪以前,马克思恩格斯深入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后,庄严宣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到了不能继续存在下去的地步,资本主义社会的末日即将到来。
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发展;相反,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它已经受到这种关系的阻碍;而一着手克服障碍,就使整个资产阶级社会陷入混乱,就使资产阶级所有制的存在受到威胁。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第29—30页,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也写道:“资本的垄断成了与这种垄断一起并在这种垄断下繁盛起来的生产方式的桎梏。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831页,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在世时,没有盼到资本主义的崩溃。一个半世纪以后,资本主义不但没有崩溃,反而变得更加强大,更加完善。历史是无情的。历史无情地表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即将崩溃的论断是错误的。无论是一个半世纪以前的时代,还是一个半世纪以后的今天,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都没有到达不能容纳生产力发展的地步。
正如一位中国学者指出的那样:“马克思、恩格斯所经历的生产力、社会关系的发展,在当时看来,是非常巨大的。可是拿当时的水平与现在相比,简直又有天壤之别。马克思、恩格斯所生活的时代是以蒸汽机为动力的大机器工业时代。当时,电力只是处于实验阶段。尽管马克思把电力看作是比蒸汽更巨大的革命力量,但由于电力运用而在生产、通讯、生活上带来的种种变化还没有显示出来。列宁生活在电力运用的时代,因此他把共产主义称为是苏维埃政权加电气化。从今天看来,电气化虽然是伟大的,但仍不是我们时代生产力发展的制高点。以微型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新能源等等构成的新技术革命,构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生产力发展的内容。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运用,使人脑得以延长,给整个人类物质生活的生产又带来一次根本性的革命。生产力的这些发展都是在西方国家中,在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得以实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能容纳的生产力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时代远远没有发挥完,即使在今天,也仍然没有发挥完。”(周建明:《社会主义和商品经济》第144-145页,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把资本主义的早期危机,当成了资本主义的末日降临,这如同把天真儿童的蹒跚学步,当成了垂暮老人的步履维艰。在一个半世纪后的今天,认识到马克思恩格斯的错误,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如何分析它们,如何找出马克思恩格斯做出错误论断的原因。我认为,错误的论断来源于错误的分析。马克思恩格斯在分析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危机时,出现了偏差
马克思主义的错误(2) 对资本主义矛盾的错误分析
上文说到,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末日的错误论断来源于对资本主义矛盾的错误分析。他们在分析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危机时,出现了偏差。
众所周知,资本主义生产是建立在市场基础上的商品生产,因此,生产与市场的矛盾,就成为社会经济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生产要顺利发展,必须保持生产与市场的相对平衡。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就会产生经济危机,或表现为生产过剩或表现为生产不足。因此,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方法,只能是调节生产与市场。
然而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是社会化生产与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冲突,这一冲突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无法解决,因此,社会主义必然要取代资本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这样推理:
在简单商品生产下,私人占有是以自己的劳动为基础,以个体生产为前提的。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下,仍然是私人占有,但生产社会化了,占有者自己劳动和个体生产都不存在了,所以资本主义社会里的私人占有,是一种没有基础,没有前提,与社会化生产不相容的生产关系。
不难看出,这一推理不成立,从前提推不出结论。要使这一推理成立,必须证明私人占有只能以个体生产为前提。其实,私有制既可以建立在个体劳动的基础上,也可以建立在雇佣劳动的基础上,建立在社会化劳动的基础上。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私有制并没有过时。从社会化生产的发展中,看不出与私有制必然冲突的趋势。一个社会化生产的企业,只要有资金和科学的管理,就会健康地发展,而不管该企业是私人的,股份的,还是国营的。资本主义所有制,对它所包含的社会化生产的规模,并没有什么特定的限制和界限。资本主义国家里,众多大公司、大企业的存在和发展就是证明。所谓“社会化生产与资本主义占有的不相容性”,不过是马克思恩格斯的错误臆断,而非资本主义经济的现实特征。
马克思恩格斯把经济危机的本质,归结为社会化生产与资本主义占有的矛盾,归结为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这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和市场需求矛盾的不准确、不恰当的表述。商品中包含着社会劳动,就是说它包含着市场需求,而商品是否包含社会劳动,社会需求,与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无关。一种商品,能否为社会接受,能否在市场上出售,不在于它是私人工厂生产的,还是国营工厂生产的,不在于它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产品,还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产品,而在于它的质量,它的效用,在于它是否为社会所需要,在于它是否包含着市场需求。
马克思恩格斯基于对经济危机的错误认识,想用改变所有制的方法,来解决社会生产与社会需求的矛盾。然而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彻底否定了他们的想法。社会主义的经济学家们不得不承认,国营企业的产品,只是个别劳动,并非直接就是社会劳动,从个别劳动到社会劳动仍需要一个实现的过程。社会主义的当权者们从羞羞答答默认市场的存在,到大张旗鼓地宣布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市场经济,早已把马克思恩格斯消灭商品、消灭市场的主张丢到了九宵云外,对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论断,他们只好无限期地拖到久远的将来,因为眼下他们最担心的就是社会主义别被资本主义取代了。
马克思主义的错误(3)无产阶级越来越贫困吗?
恩格斯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日益把大多数居民变为无产者,同时就造成一种在死亡的威胁下不得不去完成这个变革的力量。”然而,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无产阶级会越来越贫困吗?马克思恩格斯当然是肯定的:“现代的工人却相反,他们并不是随着工业的进步而上升,而是愈来愈降到本阶级的生存条件以下。工人变成赤贫者,贫困比人口和财富增长得还要快。由此可以明显地看出,资产阶级再不能做社会的统治阶级了,再不能把自己阶级的生存条件当做支配一切的规律强加于社会了。资产阶级不能统治下去了,因为它甚至不能保证自己的奴隶维持奴隶的生活,因为它不得不让自己的奴隶落到不能养活它反而要它来养活的地步。社会再不能在它统治下生活下去了,就是说,它的存在不再同社会相容了。”(《共产党宣言》第35—36页,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
其实,资本的积累,不一定带来贫困的积累。资本规模的扩大,不一定带来失业人口的增加。由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由于管理水平的提高,由于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由于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分配可以发生很大变化,不至于一定要把“群众的消费限制到需要挨饿这样一个最低水平”,更没有到了甚至不能保证自己的奴隶维持奴隶的生活的地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实把大多数居民变成了工人阶级,但并没有使他们处在“死亡的威胁下”,并没有“愈来降到本阶级的生存条件以下”。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了高生产,高生产带来的不是高贫困,而是高消费。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是财富的积累,贫困的减轻和文明的进步。而决非像马克思所说:“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即在把自己的产品作为资本来生产的阶级方面,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315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所谓“贫困比人口和财富增长得还要快”,不过是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观臆断。他们夸大了早期资本主义的贫困,把暂时的现象当成了持久的规律。
马克思主义的这一错误,已被许多人所认识,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那样:“资本主义的内部矛盾将首先导致大众的逐步贫困化,最终使整个制度崩溃的观点,现在已十分明显地被否定了。”(克罗斯兰:《社会主义的未来》,转引自《当代西方学术思潮》第272页,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马克思主义的错误(4)市场的扩张赶不上生产的扩张吗?
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文中写道:“大工业的巨大的扩张力——气体的膨胀力和它相比简直是儿戏——现在在我们面前表现为不顾任何阻力的、在质量上和数量上进行扩张的需要。这种阻力是由大工业产品的消费、销路和市场形成的。但是,市场向广度和深度方面扩张的能力首先是受完全不同的、力量弱得多的规律支配的。市场的扩张赶不上生产的扩张。冲突成为不可避免的了,而且,因为它在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炸毁以前不能使矛盾得到解决,所以它就成为周期性的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315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我不赞同恩格斯的论断。首先,不顾市场情况,盲目生产的资本家是有的,但这只是少数愚蠢的必将破产的资本家。对于多数资本家而言,无论他们愿意与否,破产的威胁,也会迫使他们不得不考虑市场的情况,不得不考虑产品的销路问题。资本主义生产并不必然地具有盲目性,并不具有“不顾任何阻力的、在质量上和数量上进行扩张”的特点。资本主义生产是商品生产,而商品生产必须遵守的准则之一,就是受市场制约,按市场需求来生产。商品生产从来就不具有无限的扩张力,从来就不能随心所欲。商品生产是一种受限制的生产,一种在市场统治下的生产。
其次,所谓市场,不过是通过货币购买能力表现出来的社会需要。它受到货币数量、储蓄和消费愿望的制约。在这里,没有什么“力量弱得多”的规律,这其中的货币因素,还是可以人为调节的。在今天,任何一个国家只要大量发行货币,都可以使市场的扩张超过生产的扩张,而造成通货膨胀。相反,抑制市场的扩张降低通货膨胀率,倒是一个国家经济管理水平较高的表现。“市场的扩张赶不上生产的扩张”,只是资本主义生产在某些时候出现的现象,而非必然的规律。市场与生产的剧烈冲突,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虽然经常发生,但不是“不可避免”的。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由于社会化生产与资本主义占有的不相容性,资本主义占有将被消灭,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为了论证这一所谓的必然趋势,他们提出了:无产阶级贫困化,市场的扩张赶不上生产的扩张,这样两个规律。然而在现实的资本主义社会中,这样的经济规律并不存在。
马克思恩格斯,在得出社会主义必然要取代资本主义的结论后,还对共产主义革命作出了预测。恩格斯说:“共产主义革命将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革命,而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即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在这些国家的每一个国家中,共产主义革命发展得较快或较慢,要看这个国家是否工业较发达,财富积累较多,以及生产力较高而定。因此,在德国实现共产主义革命最慢最困难,在英国最快最容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221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一个半世纪过去了,恩格斯预见要发生共产主义革命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一个发生了共产主义革命,而且现在也没有迹象表明将要发生革命。人类社会的历史说明,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矛盾的分析不科学,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不准确。迄今为止,没有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事实也说明,资本主义不会为社会主义所取代,因为根本就没有这样的社会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的错误(5)中外学者批判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一经产生,便成为人们研究、分析的对象。对它的态度,有的批判,有的怀疑,有的称颂。这里我们摘录了部分批判、怀疑的评论。我们认为,这些评论是值得深思的。
被马克思主义者视为敌人的奥地利经济学家维塞尔和庞巴维克,在其著作中说:“在社会主义者的价值理论里,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错误的”46 ,“社会主义者的‘错误’主要表现在:搞错了价值的源泉,价值来源于效用而非源于劳动;忽视了最终决定价值量的供求关系;从价值所涉及的对象中排斥了土地和资源,忽视了价值在物的方面对经济的支配这一最主要的功用。”47 “马克思的错误在于他的劳动价值论不是从事实出发,而是建立在不稳固的形式辩证法的基础上的。”48 “无论哪种理论都没有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那样‘不合理、假定没有根据、自相矛盾、不顾事实’。”49
在维塞尔和庞巴维克的论述中,我们看到两种价值观的根本对立。奥地利学派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批判,是深刻的,有事实依据的。
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其名著《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趋向》一书中提出:“我们需要创立一种知识价值理论来代替马克思过时的劳动价值理论。
在信息经济中,价值的增加不是靠劳动而是靠知识。在工业经济初期诞生的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必须为新的知识价值理论所取代。在信息社会中,价值的增加是靠知识,知识是一种不同于马克思所想的劳动。”50
知识或科学技术创造价值,而不单是转移价值。这是现代化生产向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提出的挑战。创造意味着价值增殖,转移则不然。这不光是改变一个词语的问题,而是关系到价值生产的本质。生产中创造多少价值,不仅取决于耗费多少劳动,而且还取决于怎样使用这些劳动。因此,直接决定着怎样使用劳动的信息、知识、科学、技术,当然也包括管理,在价值创造中,就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代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是这样评价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他在《经济学》一书中写道:“简单的劳动价值论认为物品的价格比例可以单独根据劳动成本得以决定,而与导致对物品需求的效用无关。由于必须照顾到土地的稀缺性这一事实,这一价值论必然要被放弃。现在生产成本包括地租以及工资的支付额。两种物品,如食品和衣服,现在每一单位物品可以具有相同的劳动成本。但是,如果每单位食品比每单位衣服具有更多的土地成本,那末,它们不再能按照一对一的比价出售。”51 “无论在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制度下还是在依靠市场起作用的资本主义制度下,我们都不能单独地按照商品所需要的劳动量来决定商品的价格,而不考虑爱好和需求的型式以及它们对稀缺的非劳动的生产要素的影响。”52 他还认为:“即使在一个最完善的社会主义社会,劳动价值论也会导致不正确和没有效率的劳动和非劳动资源的使用。”53 “后人可能最终认为,在马克思的思想中,他的经济学是最不持久的部分。”54
萨谬尔森对劳动价值论的批判,有些已被社会主义学者所接受,我们在《社会主义和商品经济》一书中,看到类似的观点:“按照劳动价值论,自然资源本身没有价值,它的耗费状况也不影响价值的形成。所谓价值规律调节着社会总劳动的分配,总劳动只是指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所谓对社会生产有计划的调节,调节的也是社会总劳动,作的是效用对劳动花费的衡量。在这个理论指导下,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很长时期内,人们都没有注意对自然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问题,只注意了对劳动资源和物化劳动形式的生产资料配置。实践证明,这种认识是有缺陷的。……劳动价值论不波及自然资源的配置及评价问题。……自然资源的耗费参与了价值形成这一点,是劳动价值论不予承认,也不能反映的。但是它又是在经济建设中不能不承认,不能不解决的大问题。……因此需要有一个比劳动价值论更全面地包括一切资源配置和评价的理论。”55
我们完全同意这些观点,我们想要补充的只是,这个比劳动价值论更全面的理论,只要在承认自然资源具有价值,自然资源参与价值形成这一点上,迈一小步,那结果就不仅仅是对劳动价值论的“补充”和“发展”,而是对劳动价值概念的根本否定。因为自然资源只能具有与劳动价值不同的别的价值。
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学家孙冶方,对劳动价值概念,也发表过独特的看法,他认为:“不能把‘社会必要劳动’这个概念和‘价值’这个概念等同起来。因为‘社会必要劳动’实际就是‘社会必要劳动量’的意思,基本上是一个量的概念。它不能表达出‘价值’这个‘概念’的质的一方面,而这个质的一方面,用恩格斯的话来说就是:‘价值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56
孙冶方的观点,我们不全赞同。我们不认为,社会必要劳动基本上是一个量的概念。它既有量的方面,也有质的方面。它与商品价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此既不能表达价值的质的方面,也不能表达价值的量的方面。但是,对于这段话的中心论点,社会必要劳动“不能表达出‘价值’这个‘概念’的质的一方面”,我们完全同意。换句话说就是,劳动价值论的价值概念――社会必要劳动没有真正反映出商品价值的本质。这一思想是深刻的,它击中了劳动价值论的要害。这表明,勇敢的社会主义经济学家已把一只脚迈出了劳动价值论的窠臼,尽管另一只脚仍停留其中。
以上,我们批判地分析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我们否定了劳动价值论,也就否定了剩余价值理论,从而触动了整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这必然会引起某些人的不满和恼怒,把本文视为大逆不道,尽管他们口头上说,马克思主义不怕批评,马克思主义可以批评。从社会主义国家理论思想界的现状中,我们深切地感到,自由地思维和探索,是科学顺利发展的必要条件,平等基础上的讨论和争鸣,是发现真理、辨别真理、发展真理的有效途径。科学研究没有禁区。那种把人们的思想局限在某一学说之内的做法,只能是对人类创造性思维的禁锢。在科学和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任何学说,任何学派,都要经受历史和实践的检验。在这里唯一的权威就是时间。我们不认为,我们的理论完美无缺,我们期待着来自各方,尤其是马克思主义方面的批评。批评只要是严肃认真的,就将促进思想的发展,而真理也将在辩论中得到阐明。我们深信,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正确,终将说服人。
马克思主义的错误(6)并不先进的生产制度
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社会不是必然的,但却是可能的。那么这种社会是否美好、是否先进、是否可以作为人类的理想呢?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理由如下。
首先,消灭私有制不明智。人要生活,就要消费一定的物品。许多物品可以大家一起使用,如汽车、铁路等,许多物品只能一人消费,如食品、衣服等。只要存在个人消费,就存在着个人对物品的占有,就存在着私有制。而且这种私有制不应当仅仅局限在消费领域,不应当剥夺人们把属于自己的生活资料投入生产的权力,因为私人投资,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是一件有益的事。生产的内容多种多样,生产的形式未必就应单一。个体生产,私人生产,理应存在下去。哪种所有制有利于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生产资料发挥作用,应由经济的实践来决定,应由不同形式所有制之间的竞争来决定。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实践看来,由社会占有生产资料,统一进行生产,决不是什么先进的生产方式,它势必造成管理水平的低劣,经济效益的低下。
其次,取消货币,取消商品交换,不明智。人类的劳动,投入不同的领域,会产生不同的价值,可能很大,也可能很小。所以,必须有一种与劳动不同的东西,对劳动本身,对劳动的产品加以评价,加以衡量。这种东西就是货币。取消了货币,就取消了评价的手段,这势必造成经济效益低下。正如一位中国学者所说:“价值评价的突出的优点就是将千万种不同的财货,化到同一个指标来做比较,它给出了一个共同的衡量单位。缺乏这个单位,或者不承认价值的度量,必然无法对现在日益变得复杂的经济问题做出正确的决策,必然招致巨大的损失。”19 事实上,取消货币,没有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做到,只要刚一开始实施,就遭到了惨败,以至后来不得不宣布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可以说,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史,就是一部向商品经济节节退让的历史。也许取消货币,取消商品交换,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将是人类最愚蠢的行为。
最后,计划经济没有解决生产与需要的平衡问题。马克思恩格斯以为,由社会统一管理生产,就可以做到按需要生产了。他们没有考虑到社会需要的复杂性,没有考虑到如何准确地预测社会需要。然而社会主义的现实,迫使社会主义的经济学家们不得不去考虑这一问题,正如有的学者所说:
“从当前西方国家市场需求的表现来看,人们需要的发展不是越来越有规律,而呈现出似乎是越来越无规律的趋势。市场在不断地扩大,新的消费品层出不穷,几年前还不曾想到过的东西,已经作为新的消费品出现在市场上。然而,市场又受到限制。目前的消费者已与过去的大不一样。需要是有层次的。在满足了生存消费之后,其他层次的消费需求变幻莫测。消费不仅意味着某种欲望的满足,而且也意味着平等、独立、自己能支配自己。社会简直无法准确地计算出即将出现的消费模型。……现实生活也这样提出问题:社会能够预先准确地了解社会需要吗?”20
由于社会需要的复杂性,人们无法预先准确地了解社会需要,因此也无法制定出科学的生产计划,这是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生产方式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一点,早已被西方经济学家指出,如瓦尔拉所说:“马克思主义还需要告诉我们在他的体系中,每一产品的供求均衡是如何形成的……在应该生产若干产品数量的完全无知的情况下,国家如何能够提出它的任务。……社会主义必须能解释为何和如何这个原理或者那个原则将要引导和维持各类服务和产品的供求均衡。这样,社会主义才能从空想进入科学。这就是马克思的集体主义所没有能够做到。……马克思主义把一个完全行不通的制度当作一个行得好的制度而宣扬。”21
总之,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社会,虽是可能的,但不是美好先进的,因此,不可能作为人类的理想。就是已经产生的社会主义社会,由于自身的缺陷,也必将为社会的发展所淘汰。当代的马克思主义者认识到了,立即实现共产主义的不可能性,然而他们未认识到,这是由于共产主义社会本身有着致命的缺陷。他们怎么也不明白,为什么现实的社会主义与理论的社会主义不是一回事?为什么社会主义越发展离共产主义越遥远?如果说在社会主义诞生的初期,马克思主义者们还在欣喜地掐算共产主义社会的到来还有多久,那么在今天,即使是最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也不得不对共产主义社会的遥遥无期,而怅然若失了。
一个半世纪以前,面对着资本主义频繁爆发的经济危机,面对着资本主义严重的贫困和失业,马克思恩格斯高举起批判的旗帜,对资本主义进行了严肃认真的批判,这本无可非议。然而马克思恩格斯未能准确地分析资本主义的矛盾,科学地发现资本主义的规律,正确地提出改造社会的方案,却把自己设想的不合时宜的共产主义革命,带给了世界。而其后来的追随者们,以极不人道的手段推行这一革命,给人类的幸福造成了严重的恶果,这不能不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罪恶与悲哀。马克思恩格斯未能将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他们在理论上带给社会主义的,只是自己的错觉,而在实践上,则将社会主义引向了反动,引上了反人道主义的道路。因此,这就注定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最后的失败。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资本主义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是,资本主义在发展着,而且变得越来越好,正如有的学者所说,资本主义不一定是最好的社会制度,但在现有的社会制度里却是最好的。
注释:
19 茅于轼:《择优分配原理》第109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20 周建明:《社会主义和商品经济》第152—153页,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21 瓦尔拉:《社会经济学研究》,转引自《经济学说史》下册,第235页,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
以上文字摘自蓝宇的文章《科学,还是错觉?——评马恩的社会主义理论》
====================================================================================波普尔批评马克思的主要内容
作者半透明的气息
最近读了赵敦华的书,感觉他还是一个比较严肃的学者,但是毕竟层次和水平所限,所以对于波普尔的一些批判有些隔靴搔痒,没有抓住实质,以及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坚持还是比较明显的。还是在极力的维护马克思哲学。不过他还是客观的介绍了波普尔的批评(不是批判,这是我对他的一些意见吧,还是没有跳出自己的意识形态),但是也提出了自己的关于批评的两点评论。
波普尔的批评主要还是核心的主张就是反历史主义,历史主义者认为人类进程是一个迷,但是如果能够破解这个控制未来的钥匙那么就能够预言未来的历史和人类发展的规律,按照历史规律设计的未来社会的蓝图就是打开理想世界的金钥匙。波普尔认为马克思主义“迄今为止的理论中最纯粹、影响最广泛、因为也是最危险的历史主义”,他认为马克思的愿望是改进开放社会,他使用了理性的、科学的方法批判资本主义,但是却没有成功。
“那么,为何还要攻击马克思呢?虽然他有许多功绩,但是我认为,他是一位错误的预言家。他是历史进程的预言家,他的预言并没有实现;但这不是我的主要责难。更为重要的是,他误导大批有理智的人相信,历史预言是探讨社会问题的科学方式。在那些试图推进开放社会的事业的人的队伍中,马克思要对历史主义的思想方法的破坏性影响负责”。
唯物史观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分析导致了“一切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的结论。阶级斗争是历史事实,但是不必过分强调“一切”,因为很多历史事实并非能用阶级斗争理论来解释,种族、善恶、理性和偏见、启蒙与愚昧、宗教等等都是两种力量的斗争并且也是历史事实。经济主义的历史主义把历史说成阶级斗争史,并不比其他行事的历史主义高明多少。毛一脉相承了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结果让中国斗了几十年。
波普尔反对经济主义的目的是为了充分肯定资本主义社会的民主政治对经济的决定性影响。他之所以强调政治决定经济,是为了用改良主义方案来证伪马克思主义暴力革命理论,马克思的学说建立在资本主义的初期那时候是民主制度尚不健全的自由资本主义,但是却不使用采用了经济干预主义政策的资本主义。他认为马克思发现的自由资本主义的内部矛盾确实存在,但是他们不一定非得用变革经济制度的方式来解决。运用政治权利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进行改良和修补,也可以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他对马克思的反驳氛围下面三个环节:
1、他认为资本主义的内部矛盾并不必然导致社会主义,因为经济干预成为资本主义弊端的必然选择。经济干预并非一定要采用公有制形式,马克思著作中提出的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的纲领,西方国家在没有施行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情况下依靠国家政权干预,已经把这些纲领的大部分实现了。
2、无产阶级革命并非不可避免。与马克思的语言相反,资本主义的垄断化趋势并没有被简化成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阵营,恰恰相反,由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和经济干预主义在富有者和贫困者之间,建立了一个非常庞大的中产阶级,以贫困阶级为主力军的无产阶级革命在发达资本主义很难发动。
3、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并非不可调和。首先是生产力的社会性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的矛盾造成周期性经济危机,其次是财富的集中趋势造成无产阶级的绝对贫困化。波普尔认为,这些矛盾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才会出现,国家干预主义已经正在缓和这些矛盾,并且指定了限制工时、建立最低保障工资、失业保障、工会的兴起,工人的收入普遍提高。另外科技的进步新品的开发,是资本家即使增加可变资本的情况下,仍然能够活得高额利润,无需过多剥削工人。另外财富的集中问题,也通过国家立法(所得税法、遗产税法、反托拉斯法)等等来组织了财富的过度集中。“作为一名预言家,马克思失败的原因,完全是历史主义的贫乏”。
作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哲学家,波普尔的预言无疑都实现了。并且已经经过了时间的证明了,不过虽然如此,按照他的逻辑,科学必须能够被证伪。他的科学论述也是能够被证伪的。不过不确定在什么时候什么条件下。
对照这些论述来看我们现在,很有启发,只有直面困惑和认识自己的错误才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cd804c01000av0.html#cmt_772032
蓝宇评论:波普尔对马克思的批判基本赞同。但有一点不同意。我认为马克思的失败,并不是因为历史主义,而是由于违背了“理性的、科学的方法”,马克思未能坚持科学的思维方式,过于主观,不合逻辑。我赞同一位著名的中国学者的这一观点,只要坚持科学的思维,就能否定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