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房子影响你奋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3:27:07
上海房价四年涨幅高达88.5%,让房子不知不觉当中成了人们生活的轴心。因为无房,有人迟迟不能结婚,有人不能生孩子,有人被迫接受不喜欢的工作不敢跳槽,也有人因为买房无望,不得不选择离开上海。房子一不小心成了衡量幸福感的代言词。没有房子的人生,在很多年轻人眼里是没有幸福感、安全感、存在感的人生。  文/陈筠
1999年到2009年上海房产均价节节攀升
八成人
认为房子和幸福画等号
幸福是什么?这是个重要的哲学话题。
当《生活周刊》的调查将房子和幸福感放在一起时,参与调查的人们不约而同地将房子和幸福感画上了等号。有85%的受调查者认为,“有房子才有家,才有安全感和稳定感。幸福感和房子相关”。只有15%的受调查者表示,“幸福是内在的心理感觉,开心就好”。
对这一调查结果,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经济学家易宪容对年轻人的选择和价值取向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幸福是什么?幸福怎么可以用房子来替代。幸福是来自内心的,这是现代社会物化的表现。如果说必须得有房子才有幸福可言,那么那些没有房子的农民,是不是都得不幸福呢?”
开心网上的网友杨超的观点和易宪容类似,他表示:“真正的幸福是内心的感觉,外在的东西可以增加幸福感。但是并不能说有了房子就幸福,为了房子牺牲了固有的幸福这不是本末倒置么?”
但更多的人难以接受易宪容的炮轰,受调查的张小姐对记者表示“蜗牛都有自己一个壳呢!有了壳,你能躲风避雨,你在城市中就有了自己的一席床,一片瓦,才会觉得自己有个家,才有归属感。人的精神享受和幸福感,不可能脱离物质,光秃秃地存在。”张小姐对记者说,她的理想不大,就是希望能在上海有一间自己的小房子。
“居者有其屋;广厦让寒士俱欢颜,孟子和杜甫都说过人有房子住才快乐。衣食住行,这些是人的基本需求,当然也是和人类的幸福感相关的。”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胡守钧对于青年人希冀房子的焦虑和对幸福感的定义,表示了理解和赞同。而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副主任华伟则表示,受调查者之所以认同有房才有幸福,根源还是在于中国的传统文化。
月入万元
九成人表示买不起房
房价的飞速飙升,让很多人一边看着自己到手的每月区区几千元工资,一边仰望着2万/平方米以上的数字发懵。
“在上海朝九晚五,踏实工作,买房却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现在在上海的人工作上反而没了积极性,因为再怎么努力工作也买不起房子。”网友周佳在接受调查时留言道。
生活周刊在开心网上对月收入万元左右的家庭做调查,有超过3900多人在这项调查中投票,92%的人表示,按照目前的收入和储蓄,估计“永远都买不起房”。
虽然买不起房子,但人们还是不能接受一辈子都没有自己房子的生活。在另一项“你能接受自己一辈子不买房的生活吗?”中有67%的表示“不能接受,人必须有个窝”,只有23%的表示“只要有其他方面的生活保证质量”能接受不买房的生活。同时,有70%的人表示,对于一个家庭而言,“至少要有一套产权房,大小无所谓”,而对于外地来沪工作的年轻人而言,大多数人也把“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产权房”,作为是在一个城市扎根的标志。
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副主任华伟对此表示,弱势群体买不起房是正常的。他同时表示,市场上的实际情况是“大家排着队买房,房子还不够卖”,之所以本报的调查中出现92%的年轻人靠工资买不起房,主要还是月收入的限制问题。
经济学家易宪容也对当代青年人为何一定要“结婚买房”等风潮表示了不赞同。“结不结婚是看感情的,有了房子才结婚,什么道理。你们看,那些有房子结婚的,很多不是还离婚了吗?”他同时抨击了独生子女一代“等靠要”的思想是不可取的。
社会学家胡守钧则表示可以理解年轻人的心情。“希望买一个属于自己的房子,这并不是非分之想。对年轻人而言,这是一种理想,通过自己奋斗去买房,也是对社会经济的一种贡献。”胡守钧对记者说,之所以年轻人不能接受长期租房的生活方式,归根结底,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政府的廉租房政策的体系非常不健全,另一个是商业租房体系也不完善,让租房者不能获得家的感觉。
七成人
愿意做房奴
高房价和人们对于属于自己产权房的追求,让房子绑架了一个个家庭的经济以及一代年轻人的梦想追求。
在“如果你自己买不起上海的房,但又一定要房子,你会采取下列哪种方法”的调查中,超过两成的受调查者表示会“父母资助买房”,将近七成人选择“自己贷款买房,做房奴还贷”,不到一成的人表示会“降低预期去上海周边的城市买房”。受调查者表示,人总归要安定下来,安定下来的一个标志就是要有自己的房子。因为房子和其他生活成本过高,有四分之一的受调查者表示可能会选择离开上海。
房子的沉重压力,不仅给无房者带来极大的精神重压,也给已经贷款买了房的“奴隶”们戴了枷锁。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受调查者表示房子制约了自己的梦想和职业发展,“为了还贷款,我从不敢轻易地换工作,更不敢有脱离实际的梦想”。
对于不少年轻人因为房子而不得不离开大城市的无奈,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副主任华伟表示“人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人才也不一定需要集中在大城市。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在大城市发展,有所放弃,说不定会收获更多。”
社会学家胡守钧表示,目前的高房价不仅让老人拿出了毕生的积蓄资助子女买房,导致老人的生活质量受到影响;让年轻人被房子压住了背脊,没有余钱消费,导致无法刺激整个消费市场;同时也让整个城市的商务成本增高,让上海留住人才的成本大大增加。“高房价对整个社会的伤害是巨大和深远的。”另一方面,胡守钧也希望,年轻人不要因为房子折断了自己高飞的翅膀。“年轻人不要被眼前的困难压倒,年轻人一定要有理想,同样房子也可以是一种奋斗的目标。不要因为房子本身而影响你的奋斗。”
他还提醒正打算买房的年轻人,“要量力而行,除了买房子,人还有很多的需求,留点钱做其他的事情,譬如投资、譬如以后孩子的教育经费、自我优质生活的追求等,有能力买房者不要一下子买很大的房子,被一套房子套牢整个人生。”胡守钧说,“如果排除了一个无房的难题,却带来了无数其他的难题和痛苦,那就不值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