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生道德教育内容的探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0:08:54
道德是一定社会阶级形成的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只通过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教师应站在培养高素质的合格公民的高度,大力加强和改进学生道德教育工作,具有更加突出的现实意义。由于人才培养目标的特点决定了高中学校学生道德教育的内容,应以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为出发点,以可操作、有实效为原则,在内容上拓展教育范畴,使之既与中学教育的目标相适应,适合学生未来发展。笔者认为,中学生道德体系的构建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行为规范教育:以学生守则为依托,对学生进行日常纪律约束、行为管理和专门教育,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国传统美德的浓缩和结晶,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同时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面对社会思想道德建设中出现的种种复杂情况,对学生进行基本的“八荣八耻”荣辱观教育,为学生在日常道德生活中明辨是非提供行为指南,有着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帮助他们树立和强化正确的价值观念势在必行。
3、健康教育:以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为教育内容,帮助学生树立健康意识,珍惜生命,珍爱健康,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有意识的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使学生能够把成为一个身心健康、有益于社会的人作为自己的长期追求。
4、安全教育:安全教育是学校管理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共性的内容外,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将食品、药品、交通、人际关系、网络安全等内容作为教育重点,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学生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
5、法制教育:针对学生认识能力和意志力不足的特点,以法律常识为主要教育载体,从认识不良行为的危害入手,使学生增强守法观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学生进行法律价值和法律信仰的理念教育,着重培养学生自觉守法、护法和维权意识。
6、礼仪教育:以社会礼仪知识为教育内容,使学生做到讲礼貌、懂礼节,在与人交往的各种环境中言行符合礼仪,规范要求。
7、感恩教育:学会做人,知恩图报是学校教育的任务之一。古训告诫我们“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就要求我们既要热爱生命,爱护身体,又要知恩图报,学会感恩。“百善孝为先”是中华文化的根本起始点。当代中学生是中华文化的学习和继承者,我们要弘扬中华文化,传承中华美德,就需要教育学生从感恩做起,做到经济上感恩父母,学业上感恩老师,事业上感恩社会和政府。争取在家做一个好儿女,在校当一位学生,在社会上成为一名好公民的新型三好学生。
爱因斯坦说过,青年人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专家。这就要求中学教育要将道德教育贯穿于学生转型的关键时期,学校既要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也要为学生走上社会后履行良好的行为规范和今后的发展奠定扎实的道德基础。达到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标,使每一位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