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s-c 与全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1:53:53
其实关于aps-c是否赚长焦这个问题我迷惑过一阵,现在自认为想透了,下面写一下我的结论。
一般说来,我们说aps-c赚不赚长焦,必须要设立一个前提,我们先假设拍摄者站在同一个地点,用同一个焦距的镜头拍同一个物体,如果两台相机一台是aps-c一台是全幅,它们的处理器相同,处理算法相同,iso光圈快门等等都相同,仅仅是cmos尺寸不同,那么aps-c赚长焦吗?答案是完全取决于像素密度。如果aps-c与全幅的像素密度一样,那么aps-c所拍的画面就正好等同于全幅所拍画面的那40%同aps-c所拍一模一样的部分。这时候aps-c是完全谈不上赚长焦的,反而全幅可以自由裁剪,等于增大了构图的灵活性。
但是以上是理想情况。
大多数情况下,全幅像素密度都远不如同一代的aps-c,甚至连上一代的aps-c都远不如。这时候会怎么样呢?其实问题就划归为了“同一个画面,究竟是高像素占优势,还是低像素占优势”的问题。5d2和50d具有相同的处理器,所以这里拿5d2和50d做例子比较。5d2是2100万像素,50d是1500万像素。如果拿5d2和50d站在同一个地点,用同一个焦距的镜头拍同一个物体,那么50d所拍画面的那部分如果在5d2中裁剪出来,就只有840万像素左右。那么是5d2的这840万像素所表现的画质更好呢?还是50d的1500万像素好?要视环境与所用iso来定。一般情况下,一定是50d的1500万像素好,无论你是将那840万插值成1500万比较还是将那1500万缩减成840万比较。但是如果用40d的1000万像素与5d2的840万像素比,就难说了,因为处理器不是一代的,降噪优化算法也不一样。
佳能的1d系列一直不用全幅,个人认为赚长焦才是最主要的原因。很多人说那是因为全幅的反光板快门大,机械设计不容易达到连拍要求。其实不是的。胶片时代佳能就能设计出连拍速度差不多的机器了,现在怎么可能设计不出来呢?处理器也不是瓶颈,cmos大了,只要像素一样,处理器的负担反而更轻,因为降噪难度减小了。所以佳能在1d系列始终坚持不全幅,相信主要原因还是方便记者们的长焦端吧。
另外,在拍微距的时候,个人觉得aps-c比全副更有优势。除了前述的理由外,aps-c还具有景深和工作距离的优势。要讲清楚这个道理,我们重新做个假设。这次我们假设有个虫子是矩形的,大小正好等于50d的cmos那么大。我们用的微距镜头放大比率是1:1。我们用5d2和50d都在最近对焦距离拍这个虫子,50d得到的画面100%都是这个虫子,有1500万像素,5d2的画面中间的40%是这个虫子,840万像素。究竟这两个哪个更好,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但是一般情况下,还是50d的这1500万更好。现在假设我们的目标变了,我们也想用50d把这个虫子拍的只有840万像素。那怎么办?很简单,往后退呗。假设我们后退一段距离以后用50d拍了一张,其中虫子占了840万像素。那这虫子在50d的这张照片中与5d2的那张照片中会有什么不同吗?很简单啊,虫子在50d这张照片中具有更大的景深!!当然了,这时候在50d这张照片中的840万像素的虫子画质上肯定是比不上5d2那张照片中的840万像素的虫子了。那如果我们再拿着50d靠近点呢?假设我们又靠近了点,把虫子拍成了1000万像素的,并且发现这1000万像素的虫子与5d2中的840万像素插值到1000万像素之后的虫子具有一样的画质(记住是假设),那么这时候,50d这张照片因为具有更大的景深,所以一般说来更符合微距摄影的要求。并且工作距离远了,用光也更方便,也不那么容易惊动被摄物体了。
但是全幅也有自己的优势。在拍人物的时侯,往往我们追求虚化。如果全幅与aps-c用同样的镜头,那么要得到同样的构图,全幅必须站的更近。这时候,全幅的景深必然就比非全副浅了,于是虚化更完美。而且一般说来全幅还有更高的像素,更低的像素密度,于是在其它条件一样的情况下,必然画质更好。其它全幅的优势还包括高感,做工,取景器的宽大明亮等等。
一开始自己也很想全幅。后来想了想也就释然了,aps-c的广角劣势可以用很便宜的价格去弥补(aps-c的镜头比全幅的便宜太多了)。aps-c的取景器劣势也很容易通过2,3百块钱的附加目镜来弥补掉。而全幅长焦端的劣势可就不是那么便宜就能弥补的了(长焦头多贵啊!增距镜多伤画质啊!)。而且从性价比的角度,全幅远不如aps-c。再而且,现在aps-c的做工越来越牛逼啦!7d不是号称做工超过5d2么。再再而且,aps-c多了很多镜头的选择啊,那总是不错的。
[2009-11-17 01:18 补充如下]
引用:原文由 北京小狼 在2009-11-16 20:37发表
说APS像素密度大的都是拿现有的机器举例,难道全副不发展吗?全副像素做上去有什么困难?看看4/3现在已经不敢拼像素了吧,APS呢?永远永远,底大就是硬道理,底片大的永远比底片小的多一口气
难道非全幅不发展吗?同时代的aps-c像素密度比全幅大是不争事实。照你的意思该拿现在的aps-c和未来的全幅比?
底大有底大的好处,但是也有劣势。我们都知道像素增长不代表画质一定提高。同一块CMOS,相同的工艺,一定有个最优的像素密度,超过这个值之后,像素再增长,画质是不会提高的。以目前全幅的像素密度来看,肯定还远没超过这个值。7D都未必超过这个值。在未超过这个值之前,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底大和底小就一定各具优势。
个人觉得50d和5d2是最好的比较工具,两台机器处理器一样,发布时间接近,除了像素密度,相似性很大。假设现在给你一个200mm的镜头,让你从其中选一个机身拍月亮,你选哪个?在所有设置都相同,iso100,F用镜头最佳光圈的情况下,用5d2拍出来的月亮裁剪出中间那40%的840万像素部分插值为1500万像素后的画质多半是不如50d拍出来的画质的。不相信可以请有条件的朋友做实验证明下。
引用:原文由 北京小狼 在2009-11-16 20:42发表
只有全副才能最大程度利用135系统的成像性能。
这个观点我认为太片面了,需要分情况讨论。个人以为,在某些应用场合,像素密度高的对“135系统成像性能”利用程度才更大。
拿拍微距来举个极端点的例子。假设 1 光线足够,既iso100也能保证快门速度(在实践中,这也是很多人就这么做的,不然还说什么拍微距其实就是布光干嘛);2 被摄物体足够小(至少要比aps-c的cmos小,大部分拍微距的人所拍的东西都能满足这个要求);3 目标是尽可能的表现被摄物的细节而毫不关心于此无关的部分(这也很符合常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用市面上常见的1:1的微距镜拍摄的时候,请问大家会选择50d呢还是5d2呢?
因为镜头的放大倍率是死的,在最大的放大倍率下,如果被拍物无法占满aps-c的画面,那么全幅上那aps-c矩形外的60%就生生的浪费了(注意我说的假设3),而全幅中aps-c那部分像素又比不上aps-c的多。这时候问题就划归为究竟是5d2中心那840万像素表现的被摄物画质高还是50d的 1500万像素表现的被摄物画质高。请注意,此时景深和透视是完全一样的。
举这个例子就是想告诉大家,全幅是有全幅的优势,但是aps-c也有aps-c的优势,是要分场合分情况的!如果一个人90%的快门贡献给了微距(比如我),那他真的有必要上全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