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木銮:内地和香港的“80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5:10:05
近日,“80后”在香港成为媒体常谈的话题之一。比如在立法会表决广深港铁路香港段拨款时,数量可观的年轻人在全港进行苦行抗议。在寒风中,他们每行26步(香港段全长26公里)就下跪一次。这种请愿方式不仅给人视觉冲击,也给人们以许多反思。他们代表了哪些群体?为何要用这种方式进行请愿?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就是“80后”。这个词汇来自内地,在香港的定义有所争议。有些人认为是现在年龄接近30岁的人群,也有些人说指的不是八零年代出生年,而是一些勇于参加社会运动的人士。有人批评他们,有人认为他们用这种方式来促进政府改进施政是好事。 

  评论各有不同 

  具体来说,大体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认为这是期望与现实落差的体现,这个观点以财政司长曾俊华为代表。期望与现实落差比较中性,容易让人接受,也比较符合人的发育规律。年轻人有较多的梦想,而现实情形往往不是如此。因此,“80后”与其是一种社会、政治现象,不如说是“生理”现象。 

  可预期的是,若仅是生理现象,“九十后”很快也会重复“80后”的行为。对于具体的认知落差,曾俊华说,“80后”的竞争力和机会并不比前几代人差,主要问题在于这些人能否把握和创造机会。他以住房为例,认为第一代香港人的人生目标主要是求生存,“三餐一宿”就够了;而第二代就是期望能够获得政府的房屋居住权;第三代人一定要置业。现在这一代人除了要求置业外,还关心整个楼宇的配套设施,比如泳池大小、私隐度的处理等等。总而言之,这种观点在肯定“80后”的同时,也要求他们多一些理性。 

  第二种观点与第一种观点比较接近,不过更加肯定。他们认为“80后”代表一支社会建设力量是忧国忧民的一代。与前几代人相比,他们不仅有反思的力量,而且还勇于公开表达。比如陈景辉认为, “80后”现在关注的众多议题不仅包括政治,也包括社会发展和城市问题。高铁项目所经过的菜园村是一种田园生活,现在大多数香港孩子都在商场和公屋附近游乐场长大,缺乏与自然接近的机会。因此,“80后”与其说是反对政府的铁路建设,不如说是为了捍卫最后的家园。 

  第三类观点是彻底的否定。这些人认为“80后”的行为是受一些政治力量所左右,甚至有些评论认为,大多数香港人关注专业工作,力图在各个领域有所收获,而现在这些所谓的“80后”事实上只是一些“愤青”,不值得关注。 

  大陆的“80后” 

  多年前,在内地,“80后”也引起热议,最早是负面,现在几乎完全扭转。内地“80后”的优点在于视野比较开阔,通常有较高的网络使用率,但争议之处在在于这些人比较浮躁、对工作机构忠诚度不高、贪图享乐等。《中国企业员工敬业指数2005年度调查报告》认为,“与其他年龄段相比,上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年轻人最不敬业”。因此,各种不好听的词汇都加诸这一年代,比如“垮掉的一代”、“迷茫的一代”、“消费主义的一代”、“小皇帝一代”,等等。 

  不过,有关评价在2008年有重大改变。比如他们在四川大地震灾后重建中表现“奋不顾身”。之后,内地“80后”还支持了北京奥运的各项事业,包括当自愿者、为火炬传送进行护卫,在各种场合对外国人的反华言论进行反击。“80后”即使对各项公共政策有保留,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很支持政府。特别是在国外一些媒体批评中国时,“80后”认为这是和平时期的“入侵”。在这种情况下,许多“80后”,特别是在海外生活的,用各种方式表现爱国之情。“鸟巢一代”应运而生。鸟巢不仅暗示着中国的崛起,而意味着这拨年轻人的成熟。 

  美国《时代周刊》曾以China’s Me Generation为题报道中国“80后”现象。作者认为,“80后”兴起对当前中国政权的稳定是有帮助的。以前较多学者认为,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化进程的加深,中产阶层的兴起会带来民主。但是,“80后”的崛起是导致这一假想落空的原因之一。背后的因素较多:一是“80后”的群体非常大,今后可能占据内地各种重要领域;二是这群人将有既得经济利益,不愿变革;三是“80后”是不关心政治的爱国者,这对政权的稳定非常有利。 

  如且不论上述文章中观点的正确与否,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是,为何在香港他们是“高铁一代”,而在内地却是“鸟巢一代”呢?高铁和鸟巢都代表着GDP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但为何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高铁项目会引来他们的反对,而奥运却提升内地“80后”的爱国热情呢? 

  两地青年的差别 

  有两个因素值得注意。一是生活经历不同。香港“80后”所经历的重大事件有八九事件、九七香港回归、二十三条立法、五十万人上街游行等。虽然内地对香港经济繁荣很有贡献,但两地政治和社会观念还时有冲突。因此,母体与子体的分歧都会通过传媒表现于年轻人的面前。正如赵子郡在《联合早报》所述,内地“80后”的成长见证了中国社会的惊人变化,包括香港回归、申奥成功、加入世贸等。赵的说法很精辟:“如今身处海外,许多情景依旧历历在目,有太多的感触难以言表。” 

  二是经济因素所致。近日内地有媒体讨论“麦兜”精神(香港制作的影响《麦兜故事》),其实就是香港精神。也就是年轻人靠自身的努力去为未来奋斗。虽然长辈也有资助晚辈置业之事,但是概率却很小。背后原因不完全在于两地生活习惯有差异,而在于香港长辈大多无法资助多个孩子购房。而内地虽然现在的人均收入很低,但长辈生活往往极其节俭,有可能集资起来支持独生子女进行购房。 

  从媒体的报道来看,香港“啃老族”的新闻极少,而内地近年来却不少。笔者并不是在暗示内地居民的收入水平更高,而在于说明代际之间的经济关系影响着人们的认知。两地“80后”都感受到文凭的贬值,都感受到巨大的压力,但相比而言,香港社会的氛围及上辈的经济条件均逼着“80后”相对独立一些。 

  “80后”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成为社会中坚力量,因此,群体立场对社会的影响不容忽视。香港“80后”有批判精神,对政府的负面行为有一定的遏制作用。长远来说,这可能有利于香港政府改善管治能力。在更预见的未来,香港“80后”仍然将使用各种方式表达诉求,也就是香港社会的内部争论将不会停止。 

  而内地“80后”的爱国热情将增进国内团结,同时也可能给政府的施政带来好处。对于中国外交的影响,目前难以评估。不过,外交官可以用国内的舆论来说事。此外,内地“80后”开阔的视野也对今后进一步发展有益处。有点遗憾是,“愤青”本来就与年轻有关。如果年轻人已经失去纠查政府的热情,那么社会的进步将依赖于一个善良政府的自身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