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锋:风口浪尖中的记者如何直面人祸指责(法制网 2006-8-3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0:06:17
镜头内拍天灾 镜头外惹人祸
风口浪尖中的记者如何直面人祸指责
编者按
台风“桑美”过去已有些时日,但是因报道台风引发的大争论正在网络上迅速蔓延,起点是福建省领导称台风灾情史无前例,有媒体做了不实报道。以此新闻为切口,接着几篇评论文章痛陈媒体作为,还提炼总结成“拷问着媒体的良心”、“媒体到灾区采访是人祸”的论断。理所当然地也有相应文章针锋相对,其中双方都不乏偏激之辞。灾后反思是必要的,然而不理智的网络口水战在体现网民激情的同时,也从侧面引出正确处理政府与媒体关系的敏感话题。

虽然电视截屏并不十分清晰,但却真实再现了记者在急风骤雨现场采访的敬业情景。
链接1
媒体撰文:记者到灾区采访是“人祸”
最近,某新闻网站先后在首页显要位置发表《“桑美”风灾:拷问媒体良心》、《天灾已走远,莫为人祸所击倒》、《关于桑美台风之后的台风》等文章。文章陈述,台风过后大批记者蜂拥而至,有些记者不与当地党委政府联系,道听途说。这些文章把媒体报道看作是“人祸”,甚至认为这是“台风之后的台风”,甚至批评一些媒体“手电筒光照别人,自己背后一片黑暗”。
链接2
卢展工:有媒体对灾情做了不实报道
8月18日,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在宁德市视察灾区时指出:“某些媒体,包括外省的新闻记者到受灾地区,道听途说,做了许多不实报道,网上也大肆炒作,我担心面临这样大的社会压力,宁德的干部能不能经受得住,能不能继续不为其干扰,把我们为人民负责所要做的事做好。”
摘自《福建日报》

8月10日,今年第8号台风“桑美”登陆温州,狂风大作,暴雨倾盆。政府总动员全力救灾。
图为记者镜头下,温州平阳边防官兵将一对母子成功解救,母亲喜极而泣
卫国 摄
媒体政府共担责 良性互动是方向
新闻分析
凌锋
对于媒体而言,不论从作为党的喉舌的政治层面,还是作为信息传播载体的道义层面,媒体的真实客观报道都应该是所有从业人员的天职与座右铭。在各种灾难中积极报道救灾事迹、动员社会力量共渡难关历来是媒体在灾难面前的不二态度。同时,媒体也应在报道中遵守法律法规、多方核实、稳扎稳打,绝不能因为追求时效和吸引眼球,而哗众取宠地、粗制滥造地传播不实新闻。就此而言,仔细浏览关于“桑美”的报道,发现绝大部分都是很积极地宣传政府积极施救的种种感人行为,除此之外也有一些诸如“信息发布不完善导致百姓误解”等这样少许的建设性报道。
媒体应谨慎言行,政府也应理智、客观对待媒体。首先,对媒体报道的事实应该做辩证地分析,社会现象的复杂使得媒体不可能穷尽所有的新闻细节,特别是在社会秩序受到巨大影响的天灾面前,如果出现一些诸如伤亡数字的纰漏或不一致,相关部门应该持宽容态度,媒体则应尽快予以更正;其次,要更新对灾难报道的认识。灾难报道当然要实事求是地报道政府积极应对的各种举措、社会各界的众志成城,另一方面如果通过新闻报道能发现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失误,也有利于推动政府工作进一步开展,对社会也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其出发点绝不是为了给相关政府抹黑;同时,要正确看待记者采访,也不能把“短短三四天时间里,就有省内省外、中央地方多批媒体、几十人次来到这里采访”看成是别有用心。
具体到台风“桑美”的有关新闻,不排除因为主客观原因,少数媒体在报道上出现偏差,这说明媒体工作还没有做到位;但据此拿出“有些记者不与当地党委政府联系,道听途说”等论据,否认媒体在灾难报道上的作用,甚至将媒体对灾区有关负面新闻的报道说成是“把政府形象弄黑弄臭弄垮,从而攻击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动辄上纲上线的情绪化论辩实在让人觉得莫名惊诧。
其实说到底,评判媒体最为有效、有力的手段就是新闻本身,如果新闻失实那么既可以通过新闻单位的主管机关来处理相关事宜,也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挽回受到的损失;同时,也要相信公众的理性、“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真正失实的报道是没有市场的。但是,无论如何,那种把媒体到灾区采访看成是“人祸”的论调是极其荒谬而可笑的。
从这个新闻说开,不论是政府还是媒体,都在现代社会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双方富有建设性的沟通协调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各自作用、共同造福于民,媒体要恪守职业操守、践行“三贴近”,政府也应尊重媒体的客观工作规律。只有两者的互相配合、良性互动才能达致双赢的目标,我们才能尽早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责任编辑:杨凯旋)
相关文章:
http://www.legaldaily.com.cn/misc/2006-08/30/content_3983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