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找法网(Findlaw.cn)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7:02:44

析“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来源: 作者: 陈 甦 日期:07-02-13

   在我们的法言法语中,有一个颇为眼熟的固定语句在反复不断地使用着,这就是“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喜欢阅读法律的人能够在很多法律(如公司法、证券法、保险法、票据法等)中时常看到这个语句。例如,公司法关于法律责任的规定有23条,“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出现了19次,其中有的一个条文之中就出现两次;证券法中关于法律责任的规定有36条,“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出现了16次;保险法关于法律责任的规定有15条,“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出现了10次。不仅在法律中,就是在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甚至是地方法规中,也能反复看到“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个语句。例如,国务院《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规定》第九条、中国人民银行《票据管理实施办法》第三十二条、《北京市公园条例》第五十四条,都规定某些相关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如此看来,“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个语句肯定具有某种魔力,以至于成了立法者的偏好用语,否则很难解释为什么那些法律的性质、宗旨与位阶均有不同,而这个语句却能以一成不变的面孔反复跻身于法律条款当中。

    在物权法草案公布以后,一些见诸报端的意见认为物权法规定了刑事责任,所指的就是物权法草案有5个条款直接用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个语句。本来,对于物权法草案中刑事责任的规定,可从物权法应否规定刑事责任和如何设计刑事责任条款两个层面展开讨论,但是依照现行的立法习惯,在物权法中规定刑事责任制度,少不了要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个语句。所以,只要深究一下“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在立法技术上的意义,就能有助于我们理解物权法草案规定刑事责任制度的初衷与效果。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一语句在语法上当无错误,否则慎重如物权法草案起草者决不会直接使用这个语句。但是,“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个立法习惯用语,在立法上是否真的像其频繁出现的那样有重要意义,却是一个值得仔细分析的问题。

    法律条文中的语句表示法律规范的内容,每一法律规范都应当有适用上的意义。然而,对于“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所表示的规范内容,无论如何也想像不出其在法律适用上的意义何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个语句中的“依法”,究竟“依”的是什么“法”,就是一个难以理解的问题。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中的“依法”,不是依据含有这个语句的条款所在的法。根据立法法第八条、第九条的规定,有关犯罪和刑罚的事项只能以法律规定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法规均不得规定有关犯罪和刑罚的事项。所以,对于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法规中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我们并不能当真,并不能将其作为有关刑事责任的规定来对待,否则,这些规定已经违法在先了,而违法在先的法律规范是不能适用的。即使那些条款中载明“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法律,也不能被包括在该语句中“依法”一词所指的法律范围内。例如,在公司法、证券法、保险法和票据法等法律中,那些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条款中均不包括刑事罚则的内容,那么,在实际生活中即使违反这些条款构成犯罪的,实际上也不能依据这些条款追究刑事责任,因为这些条款并没有规定对违反该条款的犯罪行为应当处以罚金还是拘役或者判几年有期徒刑。可见,公司法规定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不能依据公司法追究刑事责任;证券法规定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也不能依据证券法追究刑事责任。那些包含“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语句的条款,不过是一些“稻草人条款”,看起来挺吓人,实际上不具有适用上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