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的失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9:09:38
民主,一个老生常谈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极富争议的话题,可谓是褒贬者各异,捧杀者分明,其拥护者视民主为人类之最终救赎而顶礼膜拜,而对一切反民主的暴政者则是口诛笔伐,与之相对应的是,在唱衰者口中,民主失败的例子可以说是不胜枚举,就连英美这些现代民主的鼻祖,他们也因其民主的虚伪性而嗤之以鼻。这里暂且抛开这些争议,我想提一个概念——民主的失灵。
之所以提出这个概念,既非以此敲响民主的丧钟,也不是在为集权高唱胜利之赞歌,仅仅是基于我平时诸多观察的所思所想而已。其实这个概念还是源于经济学,众所周知,市场经济中既存在一只无形的手,即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同时也存在一只有形的手,也就是政府的宏观调控行为,在传统的自由主义的经济模式下,因市场产能过剩而导致的经济危机难以避免,这就出现了所谓的“市场失灵”现象,因此有就产生了凯恩斯主义,也就有了罗斯福新政。如果追根溯源的话,这种政府的调控行为还是源于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体制之下,计划经济有的是秩序,市场经济则充满着活力,二者的结合自然是相得益彰,也正如当年小平同志总结的那样,计划经济需要市场,市场经济也需要计划。
其实,经济领域下,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优势互补的道理我想在政治领域也是同样适用的。政治,说到底无非就是政权的组织形式,也就是集权和分权的问题,两个极端无疑就是专制和民主,如同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一样,专制和民主,集权和分权也是各有利弊,理论上而言,前者强调的是效率,看重的是国家的整体利益,缺点则是由于权力的过度集中,有形成暴政独裁之虞,而后者更为倚重的是公平,注重的是公民个人的利益,而民主的最大缺陷则是会陷入民粹主义的漩涡,彻底的民主也就意味着彻底的无政府主义,而这恰恰就是所谓的“民主失灵”,虽然现实中并没有那么严重,但却不乏这样的例子。
不妨先从奥巴马说起,前几日之所以推迟访日行程,原因在于震惊全美的军营枪击案,而这背后所凸显出的是美国发动阿伊两场战争的巨大争议,在美国主流民意反战的背景下,为何奥巴马政府依旧还要继续这场在美国普通民众看来是劳民伤财的战争呢?如果此时祭出民主,最民主的方式莫过于是搞一次就是否结束这两场战争为议题的全民公投,我想其结果可想而知,如此一来,看在民主的份上,奥巴马的一意孤行是否又有违民意呢?
如果再往前推的话,前任小布什政府以清除子虚乌有的所谓“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来保障美国民众安全为名,不顾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而执意用兵伊拉克是否又是在草菅民意呢?现在看来,小布什发动的伊拉克战争不过是以此为媒介将美国纳税人的钱装进了小布什背后的那些利益集团的口袋中而已,如此之民选总统比起被美国称之为“暴政前哨”的金正日又有何异?对于他的行径,真不知民主究竟发挥了什么作用?
再说这美国的选举人团制度,如果说其设计之初衷是为了防止低质选民的乱政,那么行至今日,这一制度已经沦为民主共和两党垄断政治的最好手段,在这一制度下,作为两党之外的候选人不要说是当选总统,就是进入国会都难上加难,自然这也就成就了美国两党轮流坐庄的政治格局,但问题是,这两党能足以代表全体美国选民的利益吗?这是否又与民主的真谛背道而驰呢?
接下来再看此次奥巴马的访华之旅,我想他的心情是有些尴尬的,这就好比是登门做客,原本是要带些礼物的,而奥巴马访华前夕,困扰中美两国的却是一系列的贸易争端,而这背后反映的恰恰是美国国内保护主义势力的抬头,值此金融危机的多事之秋,各国本应该是携手共渡时艰,而美国的保护主义措施无疑是给这一合力增加了不必要的掣肘,其实对此奥巴马也有难言之隐,他也深知此时不该拆台,但外交永远是内政的延伸,国内相关利益集团的诉求也不能不考虑,一定程度上他们的选票奠定了他的执政基础,因此也就有了中美轮胎特保案。在这里凸显的是国家利益和长远利益同局部利益以及短期利益的激烈碰撞,理智上我们应该以前者为重,而事实总是背道而驰,民主又一次失灵了。
如果这还不能说明问题的话,不妨再看定于下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全球气候大会,令人遗憾的是,作为世界头号排放大国的美国在这一问题上却是无所作为,就可持续发展而言,从发展大计出发,美国本因责无旁贷,并率先垂范,然而他的无动于衷背后还是国内相关产业出于自身发展考虑而强烈抵制的结果,而过惯了舒适生活的美国民众对于这种影响自己生活的控制排放举措在情绪上也是有所抵触,因此借由民主反映到政府层面上的反应也就不言而喻了,这也就不难理解当年小布什政府能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退出京都议定书的行径了。
说到这儿,对于民主的失灵,我想无需赘言,而解决的办法可以像自由市场经济借助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一样,在纯粹民主的基础上揉进一些集权的因素,也就是实现民主体制同高度集权体制在某种程度上的一种平衡和折中,当然如何平衡,怎样折中,自然是因国情而异,因发展阶段而有所不同了。
一言以蔽之,民主也并非是纯度越高越好,那样反而会适得其反,对于中国而言,这个讲求中庸之道的国度自然也深知过犹不及的道理,因此在中国民主化的进程中,也就要把握好这个度。 朱浩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