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中的论点分解与结构安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6:31:14
作者:本站整理 | 日期:2009-07-27 15:48 | 点击9 次
一、论点分解
本论是议论文的主体,议论文的结构布局主要是本论部分的结构安排。本论部分的结构安排,一种常用的、基本的方法是分解中心论点,然后用几个分论点(实际已作了中心论点的论据)依次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或阐述,各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有横向并列、纵向递进、正反对比、对立统一等几种。下面对中心论点的分解方法作全面的介绍,以供同学们在具体的作文中,针对作文的特点选择而用。
1、横向式分解
① 对论点修饰语作分析。如:
论点:学生应在德、智、体在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A. 德育对学生非常重要,它关系到为哪个阶级培养接班人的问题。
B. 衡量学生将来有没有为社会服务的本领的重要标志是智育
C. 体育是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标志。
D. 德、智、体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② 对论点中有关词语的关系作分析。如
论点:学和问应紧密结合起来。
A. 要学好文化知识,掌握各门技术,不懂之处就要多问。
B. 问的目的是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同时,又是为了以后更好地学习。
③ 联想与论点有关的人和事(由古而今,由小到大,由此及彼)。
论点:办事要从根本出发
A. 掌握知识,学习文化,要从根本出发: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
B. 建设祖国,引进外资,要从根本出发:引进外“智”。
④分析提出论点的意义。
论点: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叫好。
A.“胜于蓝”是学生努力的结果,标志着他们的发奋取得了成绩。
B.“胜于蓝”是老师的期望。教师不但希望学生有真才实学,更重要的还希望学生能打破前人(当然也包括自己)的学术,有所创新。
C.“胜于蓝”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要发展,时代要前进,就需要一代更比一代强。
2、对比式分解
即从假设的角度,对论点进行正反分析。如
论点:爱子不当则害之。
A. 爱子适当,才能使孩子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B. 爱子不当以至溺爱,不但不会使孩子茁壮成长,反而会阻碍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3、纵向式分解
①按意义上由浅入深的顺序对论点进行分析。
论点:在困难面前不能退缩。
C. 首先要承认困难。
D. 其次是不怕困难。
E. 再次是千方百计战胜困难。
② 从三个层次对论点设问:什么是——为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或“怎么样”还有再分解的余地。
论点: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1. 生活丰富多彩是指生活不应是一种模式。
2. 为什么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B1。符合人的本性(人具有多方面的精神需要)。
B2。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有益于身心健康。
B3有利于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形成生动活泼的局面。
C怎样使生活丰富多彩?
C1。要会工作,也要会休息,培养多方面的生活情趣。
C2。社会要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③挖掘所论问题的原因、后果、危害、实质等,由表及里,步步深入。
题目:在感于《扫盲表彰会》
3. 四位“脱盲先进”却有三位未脱盲,其原因是当事者不重实效而又好大喜功。
4. 此举可以糊弄不重调查、喜听好言的上级领导。其后果是欺骗愚弄群众,贻误大事。
5. 铲除官僚主义,让形式主义在大众面前曝光,使之无地可容是杜绝这类现象的方法。
4、 辩证式分解
运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对立统一观点剖析整理。
论点:正确对待妒嫉心。
A.嫉心理往往导致缺德行为。
B.妒嫉心是人们前进的动力。一个缺乏妒嫉心的人,往往是安居“下游”、心甘“落后”的人。
C.将妒嫉心化作追赶他人的动力。
 
二、整体布局
文无定法,但有常规。中学生写议论文,先要掌握基本常规,由一而始,举一反三,然后再千变万化。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如下图所示:
①材料(由头)
引论—→方法   ②过渡
③论点
①立(分论点)
第一层→方法   ②摆(论据)
③摆(道理)
本论       →                ①立(分论点)
分两层    第二层→方法 ②摆(论据)
③议(道理)
①总结上文
结论     →方法
②发出号召
(说明:本论部分通常在两至三个论证段,如果有第三个论证段,写法同上)
 
三、实例分析
1、分解下列论点。
(1)抓住今天
(2)学会宽容
(1) 抓住“抓住今天”的意义,作横向式分解:
A. 抓住今天,就是抓住了时间。
B. 抓住今天,就是抓住了希望。
C. 抓住今天,就是抓住了成功。
(2) 按“什么是——为什么——怎么样”,从三个层次对“学会宽容”进行设问。
A. 宽容不是懦弱和退让,是大度的表现。
B:
B1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B2宽容是去除嫉妒的良方。
B3宽容既给别人以鼓励,同时也使自己有所收获(融洽了人际关系,你会较多地得到援助之手)。
C:
C1学会宽容,就是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C2学会宽容,需要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
1、 背景能影响制约一个人品质的形成,同时良好品性一经形成,又会反过来对整个前景产生影响。就整个社会来说,它由一个个的人组成如果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严于律已,宽待人,那么,社会这个“前景”将会何其美丽!因此,当我们在苛求世人处处高尚的同时,是否也应想一想:自己有没有为生活为社会这些“前景”增添一份色彩,补充一点光亮?让世界在爱心的传递中更加绚丽,让我们共同塑造一个美好的“前景”,为世界,也为自己。
这是议论文《前景》中的一段。语段层次清晰,说理透彻,值得借鉴。语段首先是摆出分论点,而后,运用理论论据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从而完成了论证的过程,其思路为“立——摆——结”。
2、 从《鸟的评说》想到的
【评:作者采用非论点式命题。这种命题方式,常用“。。。。。。谈起”、“从。。。。。。想到的”一类扣材料的方式命题。它的好处是快捷稳妥,包容性广,易于统辖文章内容,能节省应试时构思题目的时间】
麻雀讥笑燕子怕冷,燕子就笑黄鹂虚有其表;百灵歌声悦耳动听,却被黄鹂说成动机不纯;鹦鹉会学人说话,却被百灵嘲笑为无原则的家伙。。。。。。寓言诗《鸟的评说》,引起我们的深思:嫉妒,而不正视别人的优点,是我们成长发展的大敌,要取得成功,必须虚怀若谷,博采众长。
【评:本段仅两句,句(1)引入材料。句(2)亮出全文中心论点:“要取得成功,必须虚怀若谷,博采众长。”立论准确,观点鲜明】
虚怀若谷,是人高尚情操的表现,也只有具备了这一点,才是健全的品格。三国周瑜,年少有为,才智过人,堪称一代儒将。可是面足智多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诸葛孔明,周瑜不是虚心向他人学习,而是嫉妒诸葛亮的才华,不肯承认诸葛亮比自己棋高一着的事实,反而发出“ 既生瑜,何生亮”的慨叹,最终忧愤而死。这一史实说明了嫉妒的危害,它就像绊脚故事石,阻碍我们的发展,使我们不能清楚地认识自己的缺点,更不利于健康品格的形成。
【评:本段是作者论证中心的第一个层次。该文正如我们所列的结构图一样,论证部分用了两个自然段,分反正两层对比来论述中心。作为论证的第一个层次,第二段写了四句话,包含了上面结构图所列的三点:一、“立”——确立本段小论点,作为该层次的统领句,又作为全文论点的支撑句。第二,“摆”——摆出能够证明本段小论点的论据。二三两句句“摆”。三,“议”——揭示论据所蕴含的能证明论点的道理。第四句,属于“议”。是作者从周瑜的史实中挖掘出来的意义,议得恰当,有理】
一个人如此,一个国家也如此。要想发展,必须博采各家之长,正视自己的不足,历史给我们的教训是深刻的。十年浩劫结束,邓小平同志领导人民拨乱反正,提出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吸收外国先进经验的政策,使福州大地再次呈现了勃勃生机,这不正是承认别人优点,虚心学习,不嫉妒的结果吗?两者比较,道理昭然若揭。
【评:本段为论证部分的第二层次。凡是论述层次的转换,一定要注意考虑逐层深入展开论述的问题。佳作就注意了这一点。这一层,比上一层,不但是从反面谁转到下面论证,而且,是从立足个人的存亡转向了立足社会的发展从小到大。作者第二层的首句,先用一句进行过渡,进而确立段的小论点。写法缜密,承上启下。接着由“立”到“摆”列举邓小平领导人民前进的例子,大大拓宽了论证内容,大大增强了文章的力度。最后的“议”句,水到渠成,对比归纳】
“海纳百川,有容乃在”。作为青少年,我们应当不嫉妒别人的优点和成功,而应虚心向别人学习,靠自己的努力创一番天地;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商品经济的大潮里,我们的经验还很不足,必须向外国吸取成功的经验,这才是明知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