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大国崛起与粮食外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2:40:42
  • 台媒:大国崛起与粮食外交
    • 共有 1300 位读者阅读了此文   点此进入参考消息社区   发布时间:2009-11-20 9:42:47
    •   台湾旺报11月20日发表题为《大国崛起与粮食外交》的文章,作者刘志伟,为中研院社会所博士后研究,全文如下:


        中国的三农问题专家李昌平近日发表的《农产品武器化与中国策略》一文广受中国各媒体转载,《旺报》亦于日前摘录刊登。尽管此文发布已一个月余,但与李昌平过去揭露农村与农民困境的一系列文章相较,此文引起的讨论与回响似乎不及以往。然值得注意的是,此文批判美国粮食外交政策的同时,也建议仿效美国模式,以农产品作为中国与周边国家策略结盟的战略武器。


        常有人说,中国共产党最伟大的成就在于它喂饱了广大的群众。改革开放后,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对饮食要求的提升,中国的粮食需求量愈加庞大。Lester R. Brown于1995年出版的《谁将喂养中国?》(Who will Feed China?)使中国的粮食问题开始浮上台面。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与土地的开发,致使耕地不断流失,“粮食安全”所引发的诸多疑虑与争议遂在中国爆发。


        左右各派争论粮食安全问题


        自由派经济学者认为,“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没有必然的关系,限制土地的利用将会提高住宅与工业的土地成本,而中国的粮食缺口透过国际贸易管道即可补足。


        反对人士则将粮食视为战略问题,强调过度倚赖国际市场将会伤害“粮食主权”,动摇国家于农业粮食生产体系的自主性。2007年温家宝表示将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同年中国国务院亦提出《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画纲要》,宣示了中国维护其粮食主权与粮食安全的决心。


        有趣的是,中国的粮食政策争论才刚拍版定案、以“防守策略”为主轴的农粮施政才刚开展之时,李昌平就迫不及待地以美国为范本,提出了“进攻战术”。二次大战后美国利用经济援助手段所推动的粮食外交(food diplomacy)政策,不仅成功地打开了许多国家农场品市场的关卡,同时也让这些国家对美国农产品产生结构性的粮食依赖状态。


        美国战略斲伤弱国粮食主权


        物美价廉的美国粮食不仅能纾解第三世界国家的粮食短缺问题,同时更能藉此压低国内劳工阶级的薪资水平,助益工业化过程中必要的资本积累。然美援粮食却也打击或改变了受援国的农业生产结构,在经济学家的鼓吹下,这些国家的农业开始转向商品化作物生产,粮食问题则交给山姆大叔代劳。台湾、韩国与日本即为最佳例证,三国仅留下视之为文化命脉的稻作,每年还需向美国进口数百万吨的黄豆、玉米与小麦。三国政府窃笑争取到美国工业产品市场之时,殊不知已将粮食主权拱手让人!美国等强权的战略,现被称为“粮食战争”,引起相当的关注。


        如今李昌平也认为中国可以利用廉价农产品与广大市场的优势进行策略结盟,将周边国家粮食需求一并纳入考量,“保护”其粮食安全;透过对某些具地方特色农产品市场的适度开放(如台湾莲雾),“引导这些国家按照中国的需求调整农业结构”,“形成对大陆市场的长期依赖”;对将中国作为农业生产基地的外国资本,则要严加禁止。


        以现阶段中国的实力而言,李昌平的建议绝非海市蜃楼。中共高层如何看待,不得而知,但周边国家政府的农政单位却没有忽视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