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警惕“人口红利”变成“人口负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7:39:12

·                                  

专家:警惕“人口红利”变成“人口负债”

时间:2009年12月20日 09:45:39 中财网  原文来自:南方都市报

  访谈嘉宾简介

  曾毅博士,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杜克大学老龄与人类发展研究中心与人口研究所教授;北京大学老龄健康与家庭研究中心主任、杜克大学中华人口与社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据民政部和全国老龄办等部门发布的最新统计数字,截至2008年底,全国老年人口已经增至1.69亿,现正以年均近1000万的增幅"跑步前进"。针对这种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趋势,11月26日,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在《经济参考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在有条件的地区逐步调整人口生育政策、允许"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是保持劳动年龄人口稳定的有效途径之一。12月4日,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全国社科规划人口学科组长、国家人口计生委专家委员田雪原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建议目前可选择实行"全国不分城乡,夫妇双方均为独生子女者,一律允许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本着对这一问题的相同担忧,本报记者专访了人口经济研究专家曾毅教授,探讨即将到来的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应对之策。

  "人口红利"还能持续多久

  产业转移、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国乃至亚洲等人口密集型后发国家经济的迅速崛起,令人口这个曾经被视为发展包袱的因素呈现出一种崭新的面目。"人口红利"于是成为后发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量。然而,人口不可能无限膨胀,"红利"总有吃完的时候,随着老龄化时代的来临,中国的"人口红利"还能持续多久?

  南方都市报:中国人口的老龄化问题已经多次进入公众视野,最近又有多名专家再次呼吁政府重视这个问题。给一般人的感觉,好像中国已经面临着"白发浪潮"的迅猛冲击了。

  曾毅:当前中国的老年人口比例虽然不断上升,但总体不是很高,而劳力资源却比较丰富。不过,各种数据表明,目前不少地方已经出现"用工荒"。毫无疑问,中国将在2025年之后迎来人口老龄化高峰的严峻考验。

  南方都市报:毛泽东曾经说"人多力量大",但后来普遍认为人口过多会过度消耗资源从而成为发展的负担。然而,上世纪后期主流学者再次修正了看法。这样的反复是怎样产生的?

  曾毅: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主流学派大都认为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但是,六七八十年代众多发展中国家同时经历快速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使许多学者对当时似乎已经约定成俗的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必然负相关的观点提出质疑。因此,20世纪80年代前期,美国科学院成立了由11位著名人口经济学家组成的专门工作小组,深入分析世界各国大量人口与经济增长数据,在1986年出版了具有广泛影响力、题为《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政策问题》的专著。该工作小组认为,尽管人口快速增长可能直接和间接地阻碍经济增长并造成资源环境问题,但是如果发展中国家能够采纳正确的经济社会发展体制、战略和政策,则有可能抵消甚至扭转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负面影响。

  南方都市报:于是就有了"人口红利"的概念。

  曾毅:是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很多学者们的研究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结论。国内外许多经济与人口学家用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与香港地区这亚洲"四小龙"以及中国大陆沿海五省市(广东、江苏、浙江、福建、上海)经济腾飞的实例来支持这一结论。亚洲"四小龙"和中国大陆沿海五省市在人均自然资源十分紧缺以及人口快速增长的双重压力下,由于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和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了经济的腾飞。

  南方都市报:我们知道,"人口红利"的黄金时期只是一个相对短暂的历史机遇。那么,中国的"人口红利"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将会在什么时候结束?

  曾毅:"人口红利"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即劳力资源丰富与劳力成本较低,而老年和少儿抚养比(即老年和少儿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的比率)都比较低,从而促进大量外资涌入和内资积累,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经济呈现高投资、高增长和高储蓄的局面。根据我们的测算,2020年以后,中国老年抚养比迅速上升,少儿抚养比基本不变,总抚养比大幅上升,中国的劳力资源开始萎缩,我们将正式迎来人口老龄化的高峰。

  2050年:空前汹涌的银发浪潮

  "人口红利"时代结束,必然面临着老龄化的来临。那时,中国将会为曾经的"人口红利"支付代价。不同国家不同机构的研究结论几乎一致:2050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人将达到3.3亿左右。滚滚"白发浪潮"下,劳动力将成为匮乏的资源,"人口红利"将变成"人口负债"。

  南方都市报:按照你们的研究,中国的总人口最高会达到多少?

  曾毅:我们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及其他最新数据所做的家庭人口预测研究表明,在中生育率与中死亡率假定方案下我国人口峰值在2037年为14.80亿左右,低于人口峰值15亿左右的国家人口战略目标,随后人口总数将平缓下降。

  南方都市报:那么,老年人口的变化是怎样的?

  曾毅:在相对保守的死亡率较缓慢下降方案下,我国65岁及以上老人将快速增加到2030年与2050年的2.4亿与3.3亿左右,最需照料的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将从2000年的1150万迅猛增加到2050年的1亿以上。老人数量庞大、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快速增长、高龄老人比例增长更快,这就是我国21世纪上半叶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征。

  南方都市报:真是一个空前汹涌的银发浪潮。

  曾毅:21世纪中叶,我国65岁及以上老人将等于美国老人数的4倍,十分接近美国的总人口数。2050年我国总人口数将比印度少两亿,但我国65岁及以上老人人数将比印度多9300万。

  退休金缺口可能达工资总额的三成

  老龄化时代的来临,将引起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方式的重大改变。而最直接的,就是对经济发展和国家财政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处于社会经济全面转型的中国,很多矛盾将集中凸显。例如退休金问题,老龄化时代退休金将出现巨大的缺口。

  南方都市报:根据您上面的讲述,我们可以看到一幅中国正向老龄化社会飞奔的图景。大家都很担忧老龄化时代,但老龄化会带来哪些弊端,好像很多人都还没有非常清晰的概念。

  曾毅:我们刚才主要从老人与高龄老人数量、其占总人口的比例及增长速度等方面考察。而另一个广为应用的衡量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指标是老年抚养比,即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与15至64岁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我国目前每一个劳动年龄的人只需供养0.11个老年人,然而在保守的中死亡率方案下,我国的老年抚养比2020年将上升为0.18,2050年上升为0.42,即平均每一个劳动年龄的人需供养0.42个老年人。

  南方都市报:由这个指标就可以看出,老龄化社会对经济发展带来的沉重压力。

  曾毅:经济学家们更关心的可能是人口老化对经济与国家财政的影响,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人口老化可能带来的退休金缺口问题。如果某年的退休金缴费总额小于当年应支付退休职工退休金总额,即退休金出现缺口,这时政府必须从国家财政拨款填补缺口。根据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可以算得2000年的退休金缺口率为6.9%.在前面谈到的中死亡率和中生育率假定的人口老化背景下,按假定我国当前很低的男、女退休年龄保持恒定不变,那么我国2020、2030、2040、2050年退休金缺口占当年工资总额比率分别为8.1%、16.5%、20.7%、27.1%.退休金缺口急剧扩大,每年国家财政要拨出巨大的资金来填补。

  农村将成为老龄化的重灾区

  即使在目前,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年轻农民纷纷进城打工,很多农村已经只剩下"留守老人"种田。而随着城市化和老龄化的双重挤压,农村未来将成为老龄化的重灾区。如何保障农村老人生活,将是横亘在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南方都市报:城市老人有退休金,但农村老人的供养将是更大的问题。

  曾毅:农村未来将成为老龄化的重灾区。按照预测,21世纪中叶我国农村、城镇65岁及以上老人比例分别为32.73%与21.2%,农村等于城镇的1.54倍。因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生育高峰期出生、现在40至50岁的农村中年人向城镇迁移的几率比年轻人要低。而这一庞大人群在2030年以后将陆续成为最需要照料的高龄老人,并且大多数留在农村。

  南方都市报:农村的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现在问题已经凸显了。留守老人们的子女大多都到城市里去了。如何保障这些空巢或独居老人的生活将是未来中国的一大挑战。

  曾毅:不仅如此。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生育高峰出生的庞大人群正好又赶上了自70年代初开始的旨在降低出生率且卓有成效的计划生育。这些人很多只有一个或两个子女。当他们成为80岁以上高龄老人时,其一、二个子女也已成为或即将成为60岁以上老人。其中不少子女已离开农村,而很多高龄老人仍留在农村。毫无疑问,现在及未来几十年我国农村老人社会服务设施大大落后于城镇,如果今后快速大幅度增加的农村老年人口,仍然得不到任何社会养老保障的支持,将会给大批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我国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政策建议:利用人口计生网络建立养老保障制度

  为了应对老龄化时代的来临,曾毅等专家曾向政府提出了提高退休年龄、利用人口计生网络建立养老保障制度等政策建议。几年过去了,虽然提高退休年龄的建议尚未实现,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已经在全面推行了。

  南方都市报:只从退休金缺口和农村养老保障方面看,中国未来老龄化的压力已经非常大了。而实际上,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绝不仅此。您认为,我们有什么办法未雨绸缪吗?

  曾毅:问题是很严峻,但也并非没有办法。因为我国的"人口红利"将在20年后才完全消失,今后20年左右我国劳力资源虽然逐渐下降,但仍然相对比较丰富、少儿抚养比大幅下降、而老年人口比例与老年抚养比仍然相对较低,我们要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大力发挥我国在劳力密集型产业方面的比较优势,努力建立包括农民在内的全体公民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结合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继续发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与家庭养老的优良传统,为应对2025年之后人口老龄化高峰期到来所形成的严峻挑战做准备。

  南方都市报:具体应该怎么做?

  曾毅:比如退休金缺口问题,可以采取逐步提高退休年龄的办法。我们曾经做过测算,假定从2006年起,男女性退休年龄分别从男60岁女55岁每年增加0.2岁与0.333岁,至2030年时男、女退休年龄分别为65岁与63岁,然后保持不变。在其他前面谈到的缴费、退休金标准、中死亡率和中生育率等假定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由于退休年龄的逐步提高,我国退休金缺口率在以后几十年内会逐步下降并有时存在盈余。

  南方都市报:2008年10月召开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这个政策与您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极力呼吁的农村储备积累式养老保障制度有区别吗?

  曾毅:中央的这个政策非常及时,与我们曾经的政策建议是一致的。当然,中央的新决策主要指明了大的方向,而我们的建议更偏向具体化和可操作化。比如,目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缺乏基层工作网络支持的困境,而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和计划生育协会拥有遍及中国每一角落的世界上最强有力的社会工作网络系统,我们何不充分利用这个网络,将农村人口与计生优质服务综合改革与社会养老保险紧密结合起来,逐步在农村建立普及养老保险制度?这样,既解除农民养老后顾之忧,促进生育观念与重男轻女陋习的根本转变,稳定低生育水平与降低一些农村地区的较高生育率,增加与巩固计划生育户比例,扭转出生性别比不断上升与女婴非正常死亡比例不断增高的危险倾向,有效应对老龄化挑战,又为人口与计划生育部门从单纯主管计划生育走向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大人口"模式打开一个突破口,并有利于实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当前的主要功能,一举多得。

  启动"二孩晚育",实现人口软着陆

  几十年以来,我国计划生育工作为减少人口过速增长与促进经济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曾毅认为,我们也应清楚地认识到,从1980年党中央提出"用一代人的时间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号召,而逐步形成的现行生育政策已经实行28年,超过了一代人。目前,在我国已跻身低生育国家行列、并已进入老龄社会的今天,很有必要认真讨论生育政策适时调整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与策略问题。

  南方都市报:您还有一个研究成果,就是建议启动"二孩晚育",实现人口软着陆。有具体的数据支持吗?

  曾毅:几乎所有人口学者基于所有生育数据与各种经典与前沿方法的研究都表明:排除漏报后我国的真实总和生育率在平均每对夫妇生育1.6至1.8个孩子。毫无疑问,我国的生育率已大大低于更替生育水平。

  南方都市报:但中国人口基数大啊。如果真的放开,人口会不会再次爆炸性增长?

  曾毅:没错,无间隔条件一下子放开二孩政策将造成生育堆积的较大风险依然存在,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生儿育女的成本大增,有利于稳定低生育率与生育政策平稳过渡的社会经济环境已经形成。相比较之下,目前的独生子女政策的很多后遗症已经显现。现行生育政策不变情况下,劳动力资源将从2030年的9.59亿快速萎缩到2050年的7.77亿,减少19%,每年减少近1000万,每十年减少近一亿!

  南方都市报:那您的建议具体是什么?

  曾毅:基于大量前人和本人的研究,我建议,逐步平稳过渡到城乡妇女年满28岁都允许生二孩。因地制宜,研究确定一个各地不同的二孩政策放宽起始年龄。然后,每隔一年普遍允许生二孩的低限年龄下降一岁,至2015年前后在城乡实现年满28岁妇女都允许生二孩的软着陆。并通过宣传教育与社会经济激励机制大力提倡鼓励适当晚育间隔。

  南方都市报:您认为,何时是启动二孩晚育软着陆的恰当时机?

  曾毅:如果我们现在开始实施二孩晚育软着陆,新增婴儿在20年后进入劳动年龄时正值"人口负债"期,不但不会增加就业压力,而且将大大减轻劳力资源萎缩与人口老化的压力。如果等到5年、10年、15年后再去调整生育政策,新增婴孩在2030年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仍是需要抚养的少年儿童,与那时的老年人口比例迅增及劳力资源快速萎缩叠加在一起,则可谓雪上加霜,悔之晚矣!因此,生育政策调整的平稳过渡必须尽快启动。

  

□ .余.声  .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