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的外交漩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6:04:47
从西方大航海时代开始的大国轮番崛起,最初的时候,并没有明显的外交准则。到了英国崛起为大国时,一种国际外交准则开始形成,并延续至今。
在英国之前,由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各国发财的手段不尽相同,因此,缺乏固定的外交原则,各国按照自己的需要,实行不同的外交政策。从英国开始,以后各个崛起的大国,获得财富的手段基本相同,都是以工业为主,由此,各国开始以相同的或类似的方式登上世界舞台,仿佛一场争夺冠军的锦标赛。由于冠军的利益丰厚,这场竞赛显得极为残酷。
英国带给世界的工业制度产生了一种获得财富的新手段,然而,这种手段要获得充分的实现,必须有两个条件,一是资源,二是市场。当本国资源不够的时候,就必须向外发展;当本国市场不够的时候,也必须向外发展。因此,工业社会从一开始,就是一种具有鲜明的扩张色彩的社会。而包括英国在内的大多数欧洲国家,都是资源和市场的“小国”,本国的资源和市场很快就饱和,工业制度的扩张性也就很快变成了侵略性。
亚当-斯密提出的自由经济理论是工业化的产物。但是,自由经济天生具有不公平性,它总是有利于强者。直到今天,最大力主张自由经济的,一定是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反过来说,即使是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一旦自己的利益受到影响,自由经济原则便立即成为一块遮羞布。
自由经济的不公平性从工业革命出现后不久,就体现在英国和法国之间。法国的工业革命比英国晚,于是处处被英国制约。18世纪法国在争夺北美殖民地的战争中败给英国,失去了在北美获得资源的机会。拿破仑上台后,一心要打破英国人对于世界经济的控制权,他的手段就是用独裁对抗自由经济。然而,1805年,法国、西班牙联合舰队又被英国击败。拿破仑不得不用武力征服欧洲,企图靠欧洲大陆的全部资源和完整市场,抗拒英国的海洋帝国。但是,拿破仑占领欧洲的其他国家,无一不是从其他国家掠夺走大量财富,由此造成欧洲其他国家的仇恨。在英国的主导下,欧洲反法联盟多次形成,拿破仑的失败也就成为必然,虽然拿破仑制定了最具现代意义的法律系统,虽然法国有一大批全世界最优秀的思想家,但是,这并不能挽回他的失败,因为拿破仑没有能够掌握比英国人更多的财富。直到20世纪,法国获得的海外殖民地也无法同英国相比,大多是一些不太有价值的小地方。
英国人制服拿破仑后,便形成了他们的外交原则,用基辛格的话说,就是所谓“均衡外交”的原则。英国地处欧洲大陆之外,具有天然的屏障。因此,它的外交原则首先是不介入欧洲的内讧,其次是不让欧洲大陆的某一个势力变得突出强大。于是,“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成为英国主导下世界外交的首要原则。这个原则的背后是“只有永远的利益”。
英国为了实现这个外交目标,必须经常拉帮结派,挑拨离间。从短期来说,任何一个国家的实力都很难超过英国,但是,从长期来说,为了让各个国家相互制衡,以便英国坐收渔利,又不必自己亲自动手,就不得不让各个国家彼此发展势均力敌的军事力量。这一政策使得欧洲在19世纪中后期获得了一个相对和平的发展时期,然而到了20世纪,危机终于开始爆发。
1910年,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去世,当年5月,几十个国家的领导人前往英国参加葬礼。这个葬礼成为各个国家炫耀武力的场所,几乎所有的国家领导人都是全副戎装。如今成为外交惯例的军事仪仗队,就是那个时期的产物,目的无非是耀武扬威。
德国从分裂混乱,到被俾斯麦的普鲁士统一,成为欧洲大陆强国,就是利用了英国的所谓“均衡”外交原则。因此,英国主导的均衡外交政策,某种程度上等于是制造危机。各国各自的工业实力因需要均衡而彼此发展,发展之后,由于工业社会天然的侵略性,不得不向外扩张,到那个时候,英国也无力阻挡。这种外交原则使得各个国家独自的实力可能不如英国,但是,组合起来就超过英国,世界大战就成为必然。一次大战之后,战败国德国能够很快重新崛起,也同样得益于英国的均衡外交政策,因为,自从拿破仑之后,英国始终把法国视为自己最大的威胁,因此,将德国培养成法国强大的宿敌,十分符合英国的心愿。于是,二次大战很快又爆发。幸亏还有一个美国,才使得英国没有被埋葬,但是也不得不失去了帝国昔日的荣耀。
美国一开始的外交政策是不管欧洲那些烂事,只管自己发财。欧洲打起仗来,美国正好卖军火。美国介入一次大战,其中一个原因是担心英法方面万一战败,还不了美国的战争贷款。美国介入二次大战,其中一个原因是担心德国、日本一旦实现战略目标,美国的发财路上就多了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美国号称反抗法西斯是为了世界自由,但是,我们不能忘记,日本人扔在中国和亚洲土地上的钢铁和炸药,很多都是美国人卖给日本的。
二次大战以后,由于苏联的出现并且迅速地强大起来,美国基本继承了英国的均衡外交政策,并将其发挥到冷战时期的极致。为此,还放过了德国和日本,让这两个给全人类造成最大灾难的国家,发展成经济强国,目的只有一个:对付苏联。美国的世界资源,世界市场,最终战胜了苏联的陆地资源和局部市场。冷战结束后,美国没有了强大的对手,依然在全世界范围实行他的均衡外交政策,目的就是不让任何国家有超越美国的实力。
从这样一个大国崛起的外交原则出发,如果我们要说中国崛起,就不得不把自己放在了西方均衡外交的漩涡之中,就不得不按照英国、美国的思维方式,参与到大国崛起这场你死我活的赌博游戏之中。更为严重的是,如果我们到处高喊“崛起”,无异于从一开始就给自己树立了敌人,就仿佛是在告诉别人:我要取代你,我要同你争夺利益。如果这样,我们也就不要怪别人总是念念不忘“中国威胁论”。
“崛起”这个词,在大国的武力游戏中,有着“轮替”的含义,虽然中国人又创造了一个“和平崛起”的概念,但是,丝毫不能改变西方工业社会对于新的崛起者的高度警惕。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反对中国使用“崛起”这个词,用一个和平一点词就可以,中国所需要的不是“崛起”,而是“发展”。中国必须让全世界知道,中国人不会沿着世界列强的模式“崛起”,只会采取自己的方式来“发展”。
也许有人会说,一个词汇解释清楚了,不至于产生误解,其实不然。14世纪的时候,欧洲首次爆发鼠疫,造成2000万人死亡。此后几百年间,鼠疫一直是西方人的噩梦。虽然到19世纪,欧洲已经找到了对付鼠疫的办法,但是,迄今为止,“鼠疫”这个词汇,依然是西方社会最具有恐怖色彩的词汇之一。“崛起”这个词汇也同样。其实中国的发展也确实没有想走西方大国“崛起”的模式和道路,那又何必用一个容易刺激他们脆弱神经的词汇呢?中国的语言那么丰富,还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汇吗?
用“大国崛起”的思路来讨论当今中国的发展,是一件危险的事情,这种危险将从外部和内部同时出现。中国要发展,要获得长远的发展权利和机会,必须抛弃几百年来“大国崛起”的思路。必须以一种全球和全人类的眼光来寻求共同的利益,必须重新认识西方工业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的原则和概念,必须以一种全新的理论构筑中国的发展基础。
明天接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