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华夏与蛮夷戎狄融合的具体过程(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0:50:33
关于[华夏与蛮夷戎狄融合的具体过程(一)]的字幕:
  • 现在我讲第三个大问题的第二个问题,第三个大问题,就是“华夏与蛮夷戎狄融合而为汉族的历史进程”,这是第三个大问题。第三个大问题的第一个小问题就是,“民族融合的基本规律及中国远古民族融合的背景”
  • 那么现在我讲第二个问题就是“华夏与蛮夷戎狄融合的具体过程”。刚才我说了,具体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因为我讲这一段,是从西周开始到秦始皇统一结束,八百年,那么八百年,西周是一段,春秋是一段,战国是一段,分为三段,
  • 我现在讲的是第一段,西周时期关于民族融合的情况,那么西周时期,主要的是哪的融合呢?就是在西周的疆域范围之内融合,我们讲夏朝,商朝,在历史上讲,
  • 它们的疆域范围很难讲,因为都是一般的估计,没什么明确的界限,你比如夏朝,夏朝在哪呢?我们说在今天河南的西北部,山西的南部,这一个范围,那么这个范围到底是范围多大,是哪个范围呢?这个都说不清,那么商朝,
  • 商朝的国都在哪里呢?在安阳,今天的安阳小屯,安阳那里,就是河南安阳,那么它的疆域有多大,说是在黄河中下游,黄河中下游哪一块不具体,但是西周时期,有了疆域范围,这个我们应该值得重视,那么我就念一下,
  • 在春秋时代王室,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朝廷,就是周天子的朝廷,那里有一个大夫,掌权人,叫詹桓伯,他曾经说,说我们周朝的时候,西周这个疆域多大呢?他就讲了,我,就是我国了,就是西周了,
  • “我自夏”,夏朝的开始“以后稷”,夏朝的时候我们后稷老祖宗是在夏朝那里当官的,他也有他的疆域,就是“自夏以后稷,魏、骀、芮、岐、毕,吾西土也。”那个时候他有西土,西边的土地,这块地方在哪里?
  • 就是今天的陕西的渭水流域,就是这一块,那么不是周朝建都于丰镐,就是西安那一块吗?那是它的国都了,它的疆域,那个时候的西土,西边这一部分土地,就是在今天的陕西南部,就在渭水流域,
  • 那么“及武王克商”,周武王伐纣把商朝灭掉了,就扩大了他的疆域,就是“蒲姑、商、奄,吾东土也”,就是今天山东的中部西部这一块,就是现在的泰山,以泰山为界的话,泰山附近,
  • 泰山以西,泰山以南这一块,也是在黄河流域,就是黄河流域下游,就是“武王克商”,就是周武王灭了商纣王以后,他的疆土扩大到蒲姑、商、奄,蒲姑,具体地说,现在黄河口,就是胜利油田那一带,再就是“商、奄”,商朝河南的北部,就是安阳一带,奄,现在的曲阜,
  • 孔子的家乡那一带,就是这一片大土地,东部的都是我们的了,这是他的国土,“巴、濮、楚”,“巴”就是,“巴、濮、楚”,就是现在四川重庆的东部,到湖北的西部,河南的南部这个范围
  • 也就是长江中游和汉水流域,这一块“吾南土也”,这是我们南边的土地,“肃慎、燕、亳,吾北土也。”肃慎,这个民族范围很大了,你比如到乌苏里江,吉林、黑龙江东边,乌苏里江一带,这是很远了,
  • 实际上这个时候说的不是到那里,就是到燕山一带,就是现在河北的北部,燕,就是北京这一带,这个时候所说的燕,主要的是在琉璃河,就是北京南边的琉璃河,就是属房山县,那当然范围也包括了北京这一带了,亳是河北的中部,
  • “肃慎、燕、亳,吾北土也”,那就是他所说的西周的疆土,西边到今渭水流域,东边到山东,南边到河南南部到长江中游和汉水流域,北边到了
  • 北京、燕山一带, 北京,这是中国地理上第一次明确地记载中原王朝的国土,就是周朝的国土,那么周朝疆域是这个样子,它对于民族融合,有它的措施,实际上西周的国策是什么呢?“封诸侯,建藩卫”,
  • 就是他要不是像现在的分省,省下边分县,不是那个样,他要封诸侯,分封若干个诸侯,来统治这个地方,“藩卫”是什么意思?保卫中央,叫藩卫,封诸侯来保卫中央,当时西周初年从周武王到他儿子周成王,这个时期总共封了,分封了七十多个国家,
  • 那么封到各个地方,你比如最远封到山东,那么在北边分到北京这一带,就分到琉璃河,国都燕国,那么南边也封一些西边也封一些,总起来大体是这么个情况,那么当时西周的行政制度,不是现在的你们行省制,
  • 那么他那个时候是分封制,那么他实行分封制是他的国策,他要统治地方,中央在哪里呢?西周的国都在丰镐,一开始周文王是在丰,后来周武王迁到镐,实际上丰镐,两三块,中间隔了一条小河,就在西安的南,
  • 西安的南边,现在那个遗址还有。那么我现在讲西周,西周时期,怎么样在国家制度和行政上,体现起来民族融合,对民族融合发生影响,我要讲这两个,这个问题那么就是我分开,西周时期第一讲,
  • 第一点讲地方行政,第二点讲中央机构,我先讲地方行政。地方行政,西周的做法是靠着国都中央那一个地方,划了一个很大的地区直属中央,一个中央地区,说多大呢?叫“傍及千里”,
  • 说有,这个长度,直径有一千里路,直径,那半径是五百里了,就是那个圈圈之内直属中央,由周王室来管,王室就是朝廷,其他的地方,分封大大小小的诸侯,据说,诸侯分五个等级,
  • 有公、侯、伯、子、男这是传统的说法,是不是有“公”这一级,不一定,有人说,侯也称公,也有侯称伯,也有指男,反正五等爵是传统说法,那么但是大家考证认为不一定是如此,这个我们不管它,反正最高的是公、侯,
  • 伯,是中间的一级,子、男是最小的,大体上这种情况,那么我要说的不是这个我要重点说的,他分封了这些诸侯到了地方,实行什么政策,这是我要讲的,和民族融合有关系,你比如他封的有名的姜太公,大家都知道故事姜太公钓鱼,
  • 姜太公是周武王的军师,指挥打仗,他是参谋长地位,是那么一个角色,说他有大功的,那么姜太公后来封在哪里?封到山东,就是齐国,封在现在的淄博地区的临淄,那么那个时候他的国都,后代叫淄川了,
  • 齐国封了有多大的范围,那按道理来说应该是一百里,“公侯百里”,可是据说,姜太公封的地区是四百里,特殊,那封到那里建立了齐国,还一个在中央有功的是周公,周武王的弟弟,帮着周武王,帮他哥哥,
  • 特别是周武王当了国王,就是灭了商以后,当了正式的周朝的国王,两年就死了,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很小,就靠着他叔叔周公来帮助辅助,逐步地强大起来,那么周公很有功,他封在哪里呢?今天的曲阜,叫鲁国,
  • 可是中央离不开他,他必须要在中央帮助小国王,周成王,所以他的儿子叫伯禽,伯禽就是代替他爸爸受封到了鲁国,建立鲁国,鲁国多大呢?按道理来说,百里之地,“公候皆百里”,可是他是据说是四百里,也是大国,和齐国一样,
  • 齐、鲁是大国,后来还有说分封的都是,多数是周王室的亲属,你比如说封到卫国,这个“卫”就是卫生的“卫”,封到哪里?现在的安阳,就是河南安阳,就是原来商朝的国都所在地,
  • 后来还封了一个晋国,就是现在山东山西的山西,这是晋,在汾水流域,国都建于临汾,那里原来称夏,说四大国,都是周朝的有功之臣和亲属,周朝在东边依靠这四个大国支持,
  • 来建立它的统治,我要讲的,这四大国实行什么政策,和民族融合有关系,两个政策,第一个政策,就是对于地方上因为它是征服地区,少数民族不一定服气,你比如姜太公那个地方是东夷之人,是夷人,你姜太公带着一帮军队到那个地方,那夷人还要,
  • 你占了我的地方不行要打的,那么伯禽,周公的儿子到了鲁国,鲁国地区是什么呢?鲁国地区原来叫“奄”,水淹七军的那个“淹”,去了“氵”,水淹了那个淹,去了“氵”,叫奄,那是商朝的同盟国,你到那里统治,他不恨你?反对你?卫国,卫生那个“卫”,在安阳建立国家,
  • 安阳是商朝的国都,商朝的遗民很多,也会反抗的,所以那么晋国,在山东山西的那个山西,临汾那一带建国,那里原来也是少数民族地区,是戎人地区,所以你要有个政策,要干什么呢?一个就是武装统治,
  • 这叫绥靖政策,绥靖,那么绥靖政策就是维持治安,如果发生了暴动要武力打的,一般的就要有军队在那维持纪律,叫绥靖政策,除了绥靖他要阻止反抗,那是硬的政策了,还有软的政策,什么?你要政策对头,要笼络民心,要吸收他们的文化,他们喜欢这个样,
  • 就让他那个样,他只要不造反就行了,所以应着他们的风俗习惯,应着他们的文化基础来进行统治,这是软的,那么这叫文化政策。政治上是绥靖政策,文化上是包容政策,要包容他,和他说好话,也执行周的政策,但是有些政策照顾到他们的,
  • 照顾到他们的习惯,这个政策非常高明,这叫文化包容政策。那么我举几个例子,你比如像,姜太公到山东去,姜太公也是个武的了,那么带着军队,当地的夷族,当地的东夷之人,有一支叫莱人,来是到来的来,来了去了,
  • 那个“来”加上个“艹”,莱人,到现在山东这个名称还保留,那么很有名的一个县,现在是不是叫市,莱,莱阳,我们吃的梨,莱阳梨,为什么叫“莱”,那个地区是莱人地区,莱人是什么呢?是东夷的一支,叫莱夷,当时姜太公带着军队去的时候,这个莱人一听说
  • 要来了姜太公,征服者来了,马上就和他抢占国都叫营丘,就是现在的淄川,临淄,就是那个地方,就打了一仗,是那个样子的,还有姜太公就算在那里,住在他齐国的小国都里边,外边的群众全是当地人,东夷之人,是这么个状况,所以他必须要有武力,
  • 那么当时封姜太公的时候,就这么说的,说这个话是谁说的呢?是管仲,大家都知道管仲是个名人了,他说,我的祖先,姜太公受封的时候,周成王怎么和他说,说,“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
  • 周天子分封的五侯,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不管高级、低级的,还有九伯,九伯是天下分为九州,传说了,无论哪个地方出了问题,“女实征之”,你就可以征伐他,谁出问题你就去打他,“以夹(辅)王室”,这个样子,你帮助我周天子来统治天下,
  • 那么让他能到哪些地方呢?是“赐我先君履”,给我先君,“履”是鞋,就是就是说的你能可以到的地方,叫“赐我先君履”,“东至(东)海”,你可以到东海边上去,“西至(于)河”,西边到黄河流域,指的是现在的济南西边,大体上黄河在那拐个弯,大体上到那个地区,“南至穆陵”,
  • 现在山东的临朐,就是临朐,“南至穆陵”就是诸城,山东诸城市,再往北是临朐,“北至无棣”,“无棣”是哪里呢?今天河北省的东南部,这是姜太公活动的范围,国家规定的你可以这个样,这个范围你可以去,另外谁不听,你可以带着兵打,这就叫绥靖政策,
  • 那么什么叫文化包容政策?我也举几个例子,你比如像周公的儿子伯禽,封到山东曲阜去,到那里执行什么政策,我简单地念一下原文,说的,你,你的统治区,有六支其他民族的人,就是商朝遗民,
  • 商朝不是灭亡了吗?殷纣王被杀了,死了,他是自焚而死,他留下的遗民,有,你叫他部落也可以,叫他族群也可以,“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这是六大族群,这些族群,是指他们的族长,头头,“帅其宗氏,辑其分族,
  • 将其类丑”,就是把他那个族群的人集中起来,来接受你的统治,你的统治要学习你爸爸,周公治理天下的办法,要这个样,这是嘱咐他,你在那里可以建立,建立你的统治,就像你爸爸在中央,帮助周王建立统治一样,要让他这个样。封了康叔,
  • 康叔是谁呢?周武王的一个弟弟,说把你封到卫国,就是卫生的那个“卫”,今天的安阳,把你封到那里去,你在那里怎么办呢?那里有商朝的遗民,七族,七个族,就是“陶氏,施氏,繁氏,錡氏,樊氏,饥氏,终葵氏”七家大族接受你的统治,
  • 你在那统治的时候,你和鲁国一样,都要应着当地的人民,他们原来的风俗习惯怎么样,你照顾到他们的风俗习惯,照顾到他的特点,在某些问题上,例如疆土问题等等的,有周朝的法律,其他的,就根据着他们的风俗习惯,是怎么样呢?
  • 你就进行统治。所以后人非常赞成这种统治办法,你比如像就是这个书里边,古书上记载,这是在《尚书》里边的,后人读《尚书》时作了注释,说什么呢?这样的统治办法是什么呢?叫“修其教,不易其俗”,
  • 是对他们这些老百姓进行教育,进行统治,不改变他们的风俗“齐其政”,加强政治统治,“不易其宜”,不要使用不适宜的办法来统治,原来他们有好办法,就用他们的办法,维持治安就行了,那么这是什么?“是言王者布政,而顺民俗而施之也。”
  • 这是王者,什么叫王者呢?好的国王他统治这个地区,不改变老百姓的习俗,这是后人,后代的学者赞扬周朝这样的统治这个地区,所以这个地区,就容易促进民族融合,这是这两个例子,就是再我讲到,
  • 不是晋国也封给周成王的弟弟,就在晋国,现在的山西的汾水流域,建立了晋国,当时,给他的命令说,把你封到那个地方去,“启”,也是用你原来的那个风俗习惯,“启以夏政,疆以戎索”,什么叫夏政呢?那个地方是大禹治水的大禹,夏朝建国的时候,
  • 曾经以那里为国都,老百姓习惯那个老办法,你就用那个办法来,根据那个参考着来施政,“疆以戎索”,还有戎,戎就是少数民族习惯了,那里都是少数民族,戎人,他们的原来的土法律,民族习惯,不成文法,也可以参考,
  • 用那些办法来统治他们,总而言之,要让他们太太平平,平安无事,不要捣乱,那么这个办法,就和统治鲁国,统治卫国是一样的,所以这一些,后代说西周统治成功,他分封那些诸侯国,在那都站住脚,后来把华夏的文化逐步扩大,
  • 让他们接受了,这是它的成功之处,但是不光这一面,它不光把华夏文化,把人家少数民族的文化保留下来了,这是民族包容政策,也就是民族包容当地的少数民族,民族的文化,又推行了周朝的文化,这就是民族融合。这个,这种政策
  • 是政治上“绥靖”文化上包容,非常成功的例子。我这讲不光是这个,我再说说中央。是不是周王室,周天子分封了些诸侯国,实行这样的政策成功,那么它的中央怎么样呢?他高明之处,周武王灭商以后,他的后代子孙,
  • 在中央也吸收少数民族的文化,也尊重少数民族的头人,我就讲中央几个,刚才讲的是分封了,封诸侯、建藩卫了,我再讲一个中央的制度,周朝的中央到底是怎么样的,实际上怎么样的机构,所谓中央你比如我们国务院,等等,这都是中央机构了,下边分布,大体上中央
  • 它也有中央最高机构,也分各个部门,这个在哪里有记载呢?就是先秦的一部经典,就叫《周礼》,“礼”就是制度,周朝的制度,这里边有一部分,《周礼》分六官,六大部分,其中有一部分叫《春官》它就是《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
  • 这叫六官,也叫做六礼,《春官》是记载什么的呢?专门记载周朝的国王祭祀天地,祭祀祖宗,祭祀神灵,这些我们现在看是不是有点迷信,当然祭祀祖宗也有个纪念的意思了,总体来说迷信,但是在那个时候,是重要典礼,
  •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国之大事,在祀”,“祀”是什么意思呢? 祭祀,“戎”,戎是打仗,所谓国家的大事只有两条,一条是祭祀祖宗神灵,上帝,还一条就是为保卫国家,或者征战打仗,就是两条事,“祀”是一条,就是祭祀,那么在祭祀部门归谁管呢?
  • 归春官,是中央的,如果说六大部的话,它是一部,天官,地官,春、夏、秋、冬,春官,夏官,秋官,冬官,春官,春官管祭祀,祭祀要有礼仪,要怎么样祭祀?三跪九叩,还是怎么样,要有礼仪,要有乐,奏乐,你像我们现在唱国歌什么,要奏乐,还要舞蹈,
  • 这是礼仪制度包括的歌舞,各种祭祀规格,什么用牛,用羊,这个都在,用猪,都规定之内了,三牲,那么这里边我要说和民族融合有关系,有四夷,有四夷之乐,四夷就是说,
  • 四夷之乐的四夷的祭祀礼节的官,它都有名称,叫什么?叫鞮鞻,鞮鞻是个官名字,鞮鞻是管四夷之乐,这四夷,东方,西方,南方,北方,这个四夷的歌舞,音乐舞蹈各种适用于祭天地,适用于祭鬼神
  • 适用于祭祖宗的都吸收,是中央专门有四夷之乐,四夷的舞蹈,为什么呢?它这上边讲了,古人说,这是为了,为了一统天下,周朝那个时候眼光就那么大,他吸收四夷之乐,不是为了别的,是为了一统天下,让天下能够
  • 统一在它的统治之下,干什么用?它举例子,招待四夷的首领,就是民族头人到了中央去,上天子朝拜,他要招待,跳四夷之乐,那么中国也这个样子,你比如今天,我们要奏外国音乐等等的招待,这是一种礼貌,非常荣耀,
  • 要招待四夷的头人,要用四夷之乐,当然华夏族,就是周天子他也听了,那么就是,这是他的胸怀,还有四夷八荒,什么叫“八荒”呢?也就是边远地区叫八荒,荒就是荒野的“荒”了,那个时候叫“四夷八荒”,四夷是四周的东西南北的民族,八荒就是远人到这来就要听四夷之乐,
  • 所以这个气魄是非常大的,它不是为了欺骗,并不是为了压迫,不是为了侵略,而是为了友好,友好,那当然有个政治目的了,要一统天下,这就是在中央设置这样的官,不是光,我刚才讲的叫鞮鞻,不光鞮鞻,还叫旄人,有各种名称,
  • 都是主管四夷之乐,那么东边夷人的音乐叫什么?南方蛮人的音乐叫什么?西方戎人的,北方狄人的,它都有名称,我讲这个问题就是说西周的政策,不光在分封制上,政治绥靖,文化包容,包容就是周边民族的文化,也要包容,
  • 也让他们能够吸收,让他们保留,还并且吸收,中央那就是直接吸收,在中央用来招待外宾,或者他自己也看也好,是祭祀祖先、上帝、鬼神,那么这样的政策西周是成功的,就为中国的华夏族,和蛮夷戎狄的逐步融合打下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 那么下边,我要讲就是春秋时代到底怎么融合的,我要讲这个问题,这一次我就讲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