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20:28:28
高深《 人民日报 》( 2010年06月05日   08 版)

  清朝末年,封疆大吏左宗棠告老还乡。他不打算留下太多钱财让子孙挥霍,便在长沙大兴土木,建造亭台楼阁,给子孙后代留下些房产。这些建筑,设计豪华,采用的都是上等材料,富丽不亚于皇亲国戚的府第。他以为不动产是移不动的,比金银可靠。

  左宗棠总担心工匠们偷工减料。他腿脚不好,每天拄着拐杖,跌跌撞撞地亲临工地监工,不时地这儿摸摸,那儿敲敲。有位年纪大的工匠轻蔑地对他说:“大人,请您放一百个宽心,我做了几十年的工匠,造过无数的高宅豪第,从没有倒塌过。但是,屋主易人可是常有的事情。”左宗棠听了此言,一脸惭愧,暗中唉叹一声离去。

  另一位清代名臣林则徐,对待给儿孙留不留家业问题颇有高见。他说:“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历朝历代,关心子女,教育子女,是所有父母们最操心的事情之一。操心不一定就是真正地关心,也有的是“瞎操心”。在对待子孙后代问题上,林则徐比左宗棠高。左宗棠觉得留下房产比留下银子好,银子再多总有花光的时候;留下豪华府第,偷不去,搬不走,比较牢靠。可是老工匠的一句话,让左宗棠羞得脸红。看来左宗棠只想到了钱与物的差异,却没有想到美德与恶德、贤明与愚蠢的差别。

  林则徐高就高在看明白了钱的两面性,尤其钱多亦可能祸多:“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益增其过”。说句大白话,好人、贤德的人,钱多了,志向、志气也可能因钱而减损,满足于不愁吃不愁穿,不缺钱花的生活,容易被富裕的日子消磨掉远大理想。坏人蠢人,钱多了,更可能助长其做坏事,他会仰仗有钱而横行霸道,忘乎所以,加倍地为非作歹。

  当今,父母为子女操心,似乎超过了历朝历代。这是因为:

  第一,现在多数家庭比过去富裕了,有能力给子女在智力方面加大投资;

  第二,如今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有人把这些孩子称为家里的“小皇帝”,意思是孩子虽小,却说一不二,他们想干啥就可以干啥,大人只有听孩子指挥,百依百顺的义务;

  第三,社会竞争日甚一日,不要说将来让子女干大事,挣大钱,即使是找一个固定的职业,衣食住行有所保障,也是很难的事情,必须及早多投点本钱;

  第四,今天,虽然口头上人们也偶尔说几句“工农创造世界”,“劳动最为光荣”。可是绝大多数人心里想的却是让子女当上个公务员、进入白领阶层。这就好歹都得让孩子考进个重点中学,将来再迈进大学。为此,父母豁出一切,即使是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

  生儿养女固然不容易,但是把儿女教育成一个正直、善良、勤劳、有爱心的人,就更加艰难。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说:“我不知道有什么比教养一个孩子成人更神圣的职责了。”古人说:广积钱粮,家财万贯,不如教育出有道德、有出息的儿女。子女好坏,品行如何,与父母的品德、行为影响有直接关系。“孔子家儿不知骂,曾子家儿不知怒。”我孤陋寡闻,不知道左宗棠和林则徐的后代们人品、德行怎么样?